洽談電話
400-6060-805
人人都知道濟南的“二安”——易安李清照、幼安辛棄疾。這兩位名士,是濟南這座古城曾孕育過的最閃耀的姓名。近千年的時光緩慢流過,今天的我們,在這座城市的哪一個旮旯能夠“找到”他們?
今年5月28日,是辛棄疾誕辰880周年。在這個特別的節點,請跟從記者的腳步,走進濟南深處,踏尋古人足跡,尋找“二安”曾留下的一切。 綠綺梅花作伴 新居在垂楊深處
“常記溪亭日暮,陶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如夢令》便是記錄了李清照在濟南的高興時光。
5月25日,記者來到趵突泉公園坐落漱玉泉北側的李清照留念堂,館內已有許多市民游客,據工作人員介紹,李清照留念堂是趵突泉公園內市民游客旅游最多的景點之一。李清照曾生活在漱玉泉周圍,其作品集就以這座泉流為名,取名《漱玉集》。
李清照留念堂面積達4000余平方米,為典型宋代修建,布局精巧,格調淡雅,展室內容豐富,從圖、文、像、書、畫等不同層面展示了一代詞人的偉大成就與崎嶇的終身。游走其中,才女的才思,著實讓人流連其間。郭沫若手書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新居在垂楊深處;漱玉會集,金石錄里,文彩有后主遺風。”懸掛于李清照留念堂正堂門柱兩邊。
在與趵突泉相距40公里外的百脈泉邊,還有一處與漱玉泉遙相唱和的李清照留念園。這也是一座仿宋江南民居修建,名為清照園,面積為1.8萬平方米,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為百脈泉公園中心景點。新居大門廊柱上“與青蓮后主齊名詞壇載譽稱三李,同綠綺梅花作伴杏靨含愁寂半生”的楹聯,是李清照終身的真切寫照。
在市區大明湖的東北岸、匯波樓南側,還有一座藕神祠,祠內為藕神彩塑,藕神便是詞人李清照。在東、北、西墻上分別繪有李清照傳奇故事的壁畫,門聯“是耶非耶,水中仙子荷花影;歸去來兮,宋代詞宗才女魂”。
又是盛夏時節,當你在大明湖畔步入藕花深處,應該可以感受到當年女詞人意興滿懷、盡情歡愉的高興。 鐵板銅琶 文武兼備唯稼軒
在李清照之后56年,濟南又誕生了一個即將流芳千古的名士。他就是中國文明中稀有的文武雙全的辛棄疾。
辛棄疾是濟南歷城區四風閘村人,有“人中之杰、詞中之龍”美譽。與李清照婉轉風格不同的是,辛棄疾的詞作以“豪放”知名,這與他的將領身份,憂國憂民、心胸天下的愛國情懷分不開。
在濟南市區內,離市民最近的辛棄疾留念場所,是坐落大明湖南岸遐園西側的稼軒祠。
稼軒祠始建于公元1904年,原為李鴻章祠堂,1961年改建為稼軒祠。1964年陳毅元帥在大明湖親題“辛稼軒留念祠”匾額。
進入大門,院落中央有太湖石矗立,左右兩邊各有三間廂房,分別陳列著毛澤東手書的六首辛棄疾詞,以及郭沫若、葉圣陶、臧克家、吳伯簫等人贊頌辛棄疾詞的作品。
坐北朝南正廳為三間,卷棚頂式,門楣額枋皆飾彩繪,上面是郭沫若手書的“辛棄疾留念祠”匾額,抱柱上的楹聯也是郭沫若撰書:“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辛稼軒留念祠”留念著這位既能戰場殺敵,又能提筆賦詞的文武雙全之士。“稼軒悠韻”一起也是明湖八景之一。
在辛棄疾的出生地四風閘村,還有一處辛棄疾留念館。這是一座很氣勢的灰色仿宋修建群,大門是巍峨壯觀的四柱三門石坊,正門橫額有聞名書法家武中奇題寫的“辛棄疾新居”五個大字。穿過石坊有一座六角碑亭。
碑亭后邊是宏偉的辛棄疾塑像。“辛棄疾”頭載儒巾,身披戰袍,內穿護甲,腰跨寶劍,昂首闊步,目視遠方。像高2.8米,所用石材為歷城特產“繡川綠”花崗石。在塑像后邊的主展廳中,使用繪畫、圖片等展覽形式,會集展示辛棄疾英雄豪放的終身。還展出有學術專著、稼軒詞多種版別。
“二安”擦亮濟南文旅新手刺
濟南的自然環境,讓濟南人有著山水情懷,泉流柔順內斂,青山豪放仗義。李清照和辛棄疾不僅在文學上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性格也帶有非常典型的濟南特征。
有業內人士認為,濟南一起誕生了宋詞“婉轉派”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辛棄疾,濟南應更多地注入“二安”元素,例如舉行詩詞大會等活動,讓外地游客一來濟南便知道這里是李清照、辛棄疾的故土,一起也讓濟南人時間感受到“二安”的文明氣氛。
“濟南人文薈萃、學風稠密,前史名人非常多。”濟南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濟南二安”不僅代表著中國古代文明和悠長的前史,也奠定了濟南豐盛的文明底蘊。濟南應該唱響濟南名士文明這出“文明戲”,把“濟南二安”手刺進一步擦亮,從而打造屬于泉城濟南的世界級手刺。 濟南墻體廣告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