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
公安部交管局將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
河南三門峽墻體廣告在
大眾比較熟悉的使用安全帶之外,還提出依法查糾
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不佩戴安全頭盔的行為。同時,
江蘇、
浙江兩省率先通過了新的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實施以后,駕乘電動自行車不戴頭盔將被罰款。
自“一盔一帶”的通知在4月21日發布后,
河南三門峽墻體廣告頭盔就成了今年繼口罩之后又一個
價格扶搖直上的搶手商品。頭盔的需求在短時間內被集中釋放,在供需不平衡下,甚至還出現了“一盔難求”的情況。
頭盔
價格普遍翻番
在淘寶、京東2個電商平臺上,梳理了銷量前20的電動自行車頭盔的歷史
價格,發現頭盔售價在5月中旬變化明顯,短期內普遍上漲了2倍以上,有的標價漲幅甚至達到了4倍。
這主要與5月15日
江蘇、
浙江兩省各自通過了新的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有關。這是國內首次在法律層面對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佩戴安全頭盔作出的強制性規定。相關新聞報道和宣傳活動讓靠電動自行車出行的人意識到頭盔真的不能不戴了。
不過,到了5月下旬,頭盔的
價格又出現了小幅回落。
這主要與
公安部在5月20日發布的信息有關:6月1日起不戴頭盔處罰的僅限于
摩托車,而對電動自行車不佩戴頭盔的行為,以宣傳為主。頭盔不用立馬準備好,這讓很多還沒買到的人舒了一口氣。同時,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也針對頭盔
價格大漲發出了提醒告誡函。
盡管如此,頭盔的售價依然沒有落回一個月前的水平,大多數品牌
價格相較5月初依然翻了一番。
騎車戴頭盔,關鍵時刻能保命
公安部門加強對騎行電動自行車駕駛員戴頭盔的管理,源自頭盔對降低交通事故死亡風險的作用。
根據研究,電動自行車交通傷害以下肢損傷及顱腦損傷所占比例最高,而顱腦損傷的主要原因是電動自行車駕駛員普遍不佩戴頭盔。另外,顱腦損傷造成的后果遠遠超過其他部位損傷,導致死亡的病例基本上都是顱腦損傷。
這與
摩托車交通傷的情況類似。在駕駛
摩托車中,頭盔有明顯保護作用, 可以降低病死率及顱腦損傷的發生。未佩戴安全頭盔的駕駛員發生傷害的幾率是佩戴安全頭盔駕駛員的41.04倍。
雖然多數人都明白戴頭盔的作用,但一直以來,騎電動車有戴頭盔習慣的人真的不多。
電動車戴頭盔仍未成共識
根據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調查,
河南三門峽墻體廣告上海市電動自行車駕駛員的頭盔正確佩戴率為12. 5%,其他城市的佩戴率更低——
馬鞍山市的電動車駕駛人員頭盔佩戴率為5. 9%,
蘇州市僅為2. 2%。而乘坐者主動佩戴頭盔的少之又少,
上海的調查顯示,
河南三門峽墻體廣告僅有1.93%的乘客正確佩戴了頭盔。
同時,對于很多電動車騎乘者來說,頭盔更大的作用是擋風保暖。
上海的這份研究連續追蹤了3年不同季節電動自行車騎乘者頭盔正確佩戴率,變化明顯。
如今“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開展之時,正是夏季到來之際,很多人即使有頭盔也因為嫌熱不想戴,騎車戴頭盔仍未成為習慣。
頭盔需求缺口巨大
雖然通過罰款等手段可以迅速提升人們對戴頭盔的重視程度,但
公安部暫緩在“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中對電動自行車不佩戴頭盔的處罰,可能主要考慮了當前頭盔對需求過大,短時間市場難以平衡供需。
當下,中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突破2.5億,例如生產、使用大省
江蘇的電動自行車注冊量就有3800萬輛。
如果以僅有10%的電動車騎行者此前已經有頭盔計算,這意味著全國將有2億多的頭盔需求缺口。因此,要求所有人在一個多月內都配備上頭盔也是有些強人所難。
不少商家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機。根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自2020年4月21日“一盔一帶”行動啟動至今,截至5月18日,以工商登記為準,國內共新增成立3503家頭盔產業相關企業,它們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省份。其中,
廣東、
江蘇、
山東和
浙江的新增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四,總數占全國新增相關企業的48.57%。
現在,“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已經開始,雖然開電動自行車不戴頭盔還不用擔心被攔下罰款,
河南三門峽墻體廣告但像蘇浙兩地一樣,各地通過立法推行騎電動自行車戴頭盔已然是一個趨勢,頭盔的需求不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