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為盡力讓貧窮大眾在家門口工作、脫貧,菏澤不斷增強扶貧工業開展潛力,大力推動扶貧車間進鄉入村,吸納農村貧窮人口工作增收。在此基礎上優中培優,加速扶貧車間轉型升級腳步,提高其可持續開展能力。
5月28日一早,菏澤市牡丹區李村鎮大郭店村鄉民張翠姣,像往常相同,吃過早飯后步行來到家鄰近的菏魯電子扶貧車間,開端她一天的工作。
“咔嗒、咔嗒、咔嗒……”賦有節奏感的機械聲,不間斷地從扶貧車間傳出。
張翠姣的公公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家中有兩個孩子需要照看。一家五口人僅靠老公一人到外地打工和家里的幾畝地為生,是村里的建卡扶貧戶。去年,張翠姣被招聘到菏魯電子扶貧車間,從事電子線路連接器拼裝鐵殼工作,最多時一天能做1500多件,一個月算下來,能掙2000多元。
張翠姣說,車間離家很近,既能打工掙錢又能照料家庭。農忙時節,還可以回家忙完農活再回來上班。上班、務農都不耽誤,家里的經濟狀況比以前也好多了。
在李村鎮大郭店村菏魯電子公司扶貧車間內,工人們嫻熟地測試著電子線路連接器。菏魯電子公司負責人楊旭光北大碩士畢業后返鄉創業,利用大郭店村扶貧車間創辦了菏魯電子公司,生產電子線路連接器,完成了從技術研究到實體制造的轉型轉身,常年安置200多人工作。
“咱們車間員工都是來自本村和周邊的鄉民,也有一些貧窮大眾,多為留守婦女。在這里,她們既能照料家庭還有份穩定收入。”楊旭光說,現在村周圍的婦女逐漸體會到了家門口打工帶來的“雙豐收”。
楊旭光說,他的車間規劃正逐漸擴大部隊,7個加工點散布在東明縣、鄄城縣等地,陸續帶動近500名鄉民工作。在楊旭光眼里,扶貧車間就像“孵化器”,不只穩住了鄉民的收入,還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
“這兩天,咱們自己開發的數據線自動加工機就能調試好,工作人員只需把物料放上去,剩下的就不必管了,既提高了生產功率還降低了次品率,還容易上手,降低了用工規范。”楊旭光說。
吉恩鞋業地點的扶貧車間,有3000平方米,是小留鎮整合溝子吳村、李公珍村等5個村的扶貧車間項目建成的,一天能加工兩萬多只鞋幫,供應安踏等聞名鞋企,能吸納500多鄉民在家門口工作,每人每月薪酬4000元左右。
“原先一村一個扶貧車間的形式,一是水電配套難;二是交通不便,原材料和產品運送難;三是面積小,難以吸引較大的企業進駐,導致扶貧車間利用率不高。”小留鎮黨委書記朱中華介紹:“咱們探索把幾個村的扶貧車間項目整合到一同,建較大規劃的扶貧車間,吸引較大規劃的企業進駐,企業能吸納周邊更多農民工作,促進土地流轉,企業也取得開展,形成良性、多贏的局勢。”
到今年4月,菏澤市共有3063個扶貧車間散布在全市的各個村莊,車間內工作人數37086人,其中有6017名貧窮大眾工作。
“咱們精準發力,盡力讓貧窮大眾在家門口工作、脫貧。”菏澤市委書記張新文說,菏澤不斷增強扶貧工業開展潛力,大力推動扶貧車間進鄉入村,吸納農村貧窮人口工作增收。在此基礎上優中培優,加速扶貧車間轉型升級腳步,提高其可持續開展能力。別的,為了更好落實“兩不愁三保障”,深入開展大造訪、大排查、大整治,對于發現的問題,保證不折不扣整改到位。 山東菏澤墻體廣告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