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中原糧倉”
河南的糧食生產“重頭戲”。
河南三門峽墻體廣告河南省政府新聞辦3日通報稱,該省官方已下撥1.96億元(人民幣,下同)用于條銹病和赤霉病防控,確保糧食歸倉。
當下正值糧食生產、春耕備耕關鍵時期。今年
河南小麥種植面積超8550萬畝。
通報稱,截至4月1日,
河南累計追肥5028萬畝,
河南三門峽墻體廣告澆水2564萬畝,化除5913萬畝,病蟲害防治7061萬畝,均快于上年同期。
河南省農業
農村廳總農藝師王俊忠通報稱,目前
河南全省土壤墑情總體適宜,小麥長勢是近三年來最好。但小麥生產還面臨病蟲害、晚霜凍、干熱風、“爛場雨”等多個關口。
有專家預測,今年條銹病和赤霉病疊加發生的風險相對較高。
王俊忠介紹,今年
河南小麥條銹病發病早、擴展快、
河南三門峽墻體廣告范圍廣,如果防治不力,重發地塊產量損失能達到30%;此外,赤霉病已成為豫南地區常發病害,該病可防可控但不可治,一旦發生,嚴重影響產量質量,最佳有效預防時間只有抽穗至揚花期1周左右時間。
對此,
河南省政府已提前安排下撥1.96億元資金,用于條銹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蟲害防控。
王俊忠表示,
河南大部分地區小麥正處于孕穗期,
河南三門峽墻體廣告豫南地區部分麥田已經開始抽穗,對低溫敏感。近期該省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小麥發生晚霜凍害仍存在較大風險。5月份小麥灌漿期間是干熱風天氣的高發期,一旦出現干熱風天氣,很容易導致小麥提前停止灌漿,降低粒重,影響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