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內江墻體廣告 9月1日,是一年一度校園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
內江市市中區鄉間的學生和城里的學生相同,上學路上不再“路難行”。
甜城村莊學生上學離別泥巴路(李蒙濟 供圖)
這天,筆者走進了市中區的有些村莊校園,路途條件和路途環境令人刮目相看。該區新村莊交通基礎設施建造,可謂是日新月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市中區自2002年展開“三年交通大會戰”、“五年交通攻堅戰”,以及全市村莊公路“康莊惠民工程”示范區三年的建造以來,全區村莊公路已完結犬牙交錯,公路路網已具規劃。
放眼看,在廣袤的大地上,一條條公路尤如一條條金色的彩帶,縈繞在山野田間和村村落落,這致富奔小康的金色大路,正助推著本地鄉民工業經濟的發 展,鄉民脫貧致富的愿望,正逐漸化為實際。舊日村莊"路難行"的路況路貌,早已被水泥路或瀝清混凝土路所代替,鄉民出行或學生上學,遭受路途泥濘濕滑,以 及繞行的景象已成為前史。
“十二五時期”,市中區著力對新村莊公路的不斷建筑和更新改造,以及郊野村落間鋪就的、隨處可見的“便民路”,極大當地便了本地鄉民的出產和生 活,而且已嘗到甜頭。如今,學生從家里動身,選擇乘公交車和村莊巴土,以及坐校車外,即是步行去上學,腳下是舒適平坦整齊的水泥路或瀝清混凝土路面,父親 媽媽再也不必擔心路不好走,不安全,耽擱去上課的時刻了。
2016年1月,該區白馬鎮新建的水泥路新吳路工程動工,該路全長900米,路面寬4.5米,總出資70余萬元,整個工程于7月竣工。該鎮聯四小校園長張文東說,如今我校學生到校園來上課,走的簡直都是水泥路。這條新吳路的建筑則愈加便利學生出行了。
筆者在新吳路上偶遇聯四小學幾名學生去校園,遂上前搭訕。吳桔同學說,水泥路走起來比泥巴路要巴適得多﹗下雨天不怕泥巴弄臟鞋子和衣褲,也不怕摔跟頭了。其高興心境,溢于言表。
市中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段勝濤講道:“十二五”時期,我區累計完結交通建造出資達14.6億元,境內現有村莊公路853.906公里(即縣道 209.174公里、鄉道207.636公里、村組道437.096公里),公路密度到達每百平方公里269.05公里。通村水泥(油)路建造完結 100%掩蓋,通客車的行政村到達140個,客車靈通率80%。2020年全區村莊公路建造將完結通組100%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