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由貴州人民出版社邀請省內外知名學者、教授點校、整理、編輯出版的“貴州古近代名人日記叢刊(第一批)”,自出版上市以來,因其較高的文獻性學術性,頗受學界關注,貴州文獻版圖再擴展。
“貴州古近代名人日記叢刊”具有鮮明的地域色彩,其收錄作品主要有兩部分:一是黔籍文人撰寫日記,包含黔人在黔地和外地撰寫的日記;二是外籍文人在黔地撰寫日記,在兼顧文學性鑒賞性的同時,全面呈現黔人的日常生活和黔地的地方性知識。第一批作品共5輯。
第一輯《黔游日記》《臺蕩日記》選錄《徐霞客游記》中的《黔游日記一》《黔游日記二》及《滇游日記》折返回貴州部分。3篇文章詳細描述了徐霞客到達貴州之后的經歷,較為全面反映了當時貴州歷史地理、人文風貌、經濟發展情況等,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而《臺蕩日記》則是曾任浙閩總督的楊文驄在天臺山和雁蕩山游覽時所寫。
第二輯為《蟫香館使黔日記》,作者嚴修是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這是他出任貴州學政期間撰寫的日記。該日記文字起于光緒二十年(1894)九月十六日,迄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閏三月九日,共3年半時間,約30萬言。該日記對于研究清末民初教育史、社會史、交通史、學術史,尤其是對于研究清末民初貴州的教育、文化、政治、經濟、交通和風俗等,提供了具體可靠的史料,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第三輯含《北上日記》《辛丑日記》兩冊。《北上日記》為貴陽人錢衡所撰,是一部記錄其赴京朝考歷程的日記。作者于同治十二年(1873)冬從貴陽赴京應試,歷時71天,途經5省與京兆,將行程逐日記錄,成《北上日記》,是了解自黔赴京較直觀的資料。《辛丑日記》是天津人華學瀾于光緒二十七年(1901)所撰關于主持光緒辛丑科貴州鄉試的記錄,完整記錄了其赴任、鄉試和返京過程,對了解科舉相關知識提供了豐富的細節信息。
第四輯《鉛差日記》,作者趙亨鈐曾擔任貴州古州(今貴州榕江)同知。作者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奉命解送京鉛入京,所記“走三峽,入漢沔,涉長江,迂回運河”的歷程,有著重要史料價值。
第五輯包括《丁亥入都紀程》《黔軺紀行集》《黔行日記》《歸程日記》4冊。《丁亥入都紀程》作者為黎庶昌,記載了光緒十三年(1887)他從遵義出發,途經重慶、四川、陜西等地的情況,對研究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及思想界的變化,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黔軺紀行集》作者蔣攸铦曾任四川總督、刑部尚書、直隸總督、兩江總督等職,該日記為乾隆五十七年(1792)典試貴州時所作,書中所記多為入黔及返程所見山川古跡、農村風景等。《黔行日記》《歸程日記》作者劉書年因丁憂于咸豐十年(1860)由貴陽返鄉,沿途遭遇水災、盜賊、捻匪,可謂顛沛流離。二書所記內容,對考察當時社會、政治、交通、水利、軍事、氣候等方面均有重要價值。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