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場非常大、課室很亮、教師教得非常好、飯堂里的飯食很好吃,我很鐘愛我的學校……”它是阜南一小冷莊教學區六年級學生陳偉豪對我的母校的敘述,字里行間填滿鐘愛。 誰可以想起,五年前,這所院校還因標準簡單遭受陳偉豪的“看不上”。盡管從家到院校不夠十分鐘路途,爸爸媽媽還是挑選帶著陳偉豪到縣里租房子陪考。 據統計,阜南一小冷莊教學區即原冷莊中小學,是趙集鎮冷莊村的一所鄉級中小學,擁有 50很多年的歷史時間。院校“改薄”前,教學樓老舊破舊,沒有體育場,師資力量基礎薄弱,學區域內的父母競相想方設法把兒女送至縣里院校。2017春天學年,冷莊中小學該校才86名學員,至少的一個班集體,班里僅有8名學員。 17年10月,“改薄”后的冷莊教學區列入阜南一小文化教育共同命運,推行統一管理方法。兩年來總計資金投入資產六十多萬元,在冷莊中小學新創建了一棟教學大樓,還清理了學校環境,教學設施大大的改進。 阜南一小下派優秀老師去冷莊教學區山區支教,統一課程管理,院校教學水平獲得提高,學員競相流回。據不徹底統計分析,2018年10月至今,該學校就從縣里院校流回學員20多位,學員數量由17年的86名,提升到420名。 這種數據印證了一所
農村院校“改薄”后的轉變。實際上,五年來,我區獲益于“改薄”的院校,數不勝數。說起院校轉變,育才小學北校區老師學生也體會頗豐。 “從上門服務招生宣傳乏人問津,到父母排長隊報考,短短的兩年時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談起院校從弱到強的轉變,不久辦校就在育才小學北校區(原潁泉中小學)的語文教師劉紹輝五味雜陳。 育才小學北校區(原
阜陽市潁泉中小學)是
阜陽市教育信息化三年提高方案二零一五年項目建設,二零一六年秋天完工剛開始招新。經歷了第一年的艱辛招收,為了更好地盡早提高學校德育教學水平,第二年,潁泉區教育部門把潁泉中小學交到育才小學管理方法,變成育才小學北校區。院校在集團化辦學的推動下,學校環境變漂亮了,還設立了書法藝術、美術繪畫、滑板、經典國學朗讀等眾多興趣培訓班。現如今,每一年的秋天招收,院校要是貼出招生信息,父母競相排長隊為小孩報考。 “十三五”至今,我區資金投入資產38.9億人民幣,執行“全方位改薄”新項目,總計竣工新項目247兩個,竣工總面積385.五萬平米,中小學校教學設施明顯改進,提早三年完成均衡發展縣區全覆蓋。 它是我區執行“改薄”工程項目拿出的一份可喜試卷,一個個真正強有力的數據,一個個愉快享受平衡教育發展成效的父母、學員,是我區用行動向社會發展和學員兌付“文化教育平衡”所投入的勤奮、獲得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