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今年市兩會期間,本市開設了 兩會局長通道 ,邀請政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直面鏡頭,回答媒體采訪,回應社會關切。
1月7日,在常熟會議中心,市發改委、工信局、民政局、資規局、農業農村局、文體旅局負責人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熱點接受媒體采訪。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 闞國良
問: 十四五 規劃的中心詞是美麗常熟,從全局視角來看,美麗常熟建設將給全市人民帶來怎樣的新氣象?
答: 十四五 規劃中,常熟的城市定位和發展目標就是 六美集大美、幸福新常熟 ,美麗常熟是 十四五 規劃的核心所在。我們的美麗常熟,不但是看上去美,更重要的是通過有效的路徑和有力的措施,實現表里如一的美和真真切切的美,能讓老百姓的生活變得更美,讓老百姓更幸福。比如,我們將構建集約高效的空間美圖,不僅僅要做優做強主城區,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更要全面升級教育、醫療、消費等城市現代服務功能,這些都和百姓生活密切相關;我們還要建設功能完備的時尚美城,重點要建立一個外聯內暢、多層次、立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有高鐵、有城鐵、有更加密集的公路網絡,老百姓的出行更加方便;再比如,我們要打造安全環保的清新美景,未來五年要確保大氣、水、土壤、綠化等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為此我們既要強化源頭監管,堅決不讓有污染、不安全的企業進來,又要提升污染防治能力,保護改善生態環境,讓常熟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百姓生活更舒心。除了剛才講到的美圖、美城、美景,還有創新美業、精品美游、文明美德等。可以說,這 六美 是一個有機整體,涵蓋了常熟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相信經過全市百萬人民的共同努力,藍圖一定會變成現實,一定會讓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再上新臺階。
問:要推動實現六個美,發改委在產業布局方面是如何考慮的?
答: 六美 中有一項內容是壯大綠色開放的創新美業。 十四五 期間,我們的產業布局還是要 兩條腿走路 ,堅持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并重,存量優化和增量擴大并舉。市委、市政府確定了 354 的新型產業發展體系。所謂 3 ,就是做強做優我們現有的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紡織服裝三大支柱產業,通過技術創新、產業鏈延伸等,不斷增強其發展活力,提升對全市經濟的支撐力度;所謂 5 ,就是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物流物貿、數字經濟、氫燃料電池等五大重點產業,這些產業雖然目前在常熟體量不大,但是未來幾年可能呈幾何級增長,發展潛力巨大,完全有可能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新興產業集群;所謂 4 ,就是改造提升智能貨架、高端無紡、現代氟材料、玻璃模具等四大特色產業,引導這些企業向高附加值領域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
全面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市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 王鋼
問:2020年,本市多了不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這些機構建成投用后,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答:近年來,本市著力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特別是在機構養老方面,古里鎮、梅李鎮、常福街道、虞山街道率先建成以醫療護理為主、專業社會力量運營、具有保障功能的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6家,在建5家,2家即將開工建設,預計到2022年底可全部建成,實現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布局全覆蓋,使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床位總數達到3800張。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的建成,大大提高了養老機構的收住能力,改變了城區養老機構 一床難求 的局面,更多有護理需求的老人可以有更多、更優的選擇。
另外,新出臺的《常熟市扶持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對特殊困難老人入住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的優惠政策進行了明確,讓特殊困難老人 住得進、住得起 養老機構。同時,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的建成,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養老機構相互競爭、良性發展,促進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推動全市養老服務健康規范有序發展。
問:本市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措施有哪些?
答: 十四五 時期,常熟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高質量全面協調推進養老服務發展。一是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加快建設機構社區居家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增設為老年人提供全托照料、健康管理、康復護理、文教娛樂、精神慰藉、 養老顧問 等功能的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連通機構、社區養老資源向居家延伸銜接的 斷點 ,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二是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能力。提升養老服務軟實力,著力做好社區、居家醫養康養深度融合這篇文章;提升養老服務隊伍社會地位和待遇保障, 筑巢引鳳 ,開展養老服務隊伍能力提升和職業化體系建設, 引鳳筑巢 。三是進一步推進養老服務產業化發展。在做好政府?;径档拙€的基礎上,優化養老營商環境,發展養老服務產業,促進養老事業產業均衡發展。
共建美麗宜居新農村
市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 鄧國華
問:2020年,農業農村局重點在哪些方面推進 千村美居 工程?
答: 千村美居 工程是市委、市政府順應群眾百姓對改善農村生活美好期待而作出的重大決策。通過各類創建工作,常熟已建成各級各類 美麗村莊 2046個,環境面貌得到進一步提升。下階段,我們將圍繞給群眾百姓營造一個舒適、優美、有序的生活環境這個目標,通過2到3年的時間來實現美麗宜居村莊建設全覆蓋。在建設中,我們要把握住 普惠性 這個原則,因村制宜、立足普惠,重點做好面廣量大的 宜居 村莊的基礎設施建設。要突出打造重點亮點,將一些特色亮點村莊打造成示范點,形成示范區、示范帶,在農村形成一道道美麗的風景。要為工程推出長效法,在政府組織推動的同時,動員廣大農民群眾自發參與其中。
問:建設好村莊后,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回鄉,2020年您看到的變化是什么?
答:通過這幾年的 千村美居 工程建設,農村的房子變美了,道路寬敞了,河道清澈了,綠化增多了,車子好停了,設施完善了,干群關系也親切了,美麗宜居的新農村正在成為常熟人的向往之地,很多青年人現在都愿意回到鄉村去居住。這為我們今后推進這項工作進一步樹立了信心。
問:新一年的農業生產面臨諸多挑戰,常熟的農業生產將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答:2021年是 十四五 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一年。我們將做到三個突出。一是突出 穩轉增 ,增加有效的糧食供應面積,提高糧食的產量;在生豬保供方面要實現豬肉自給率達到30%;蔬菜自給率要實現100%。二是突出 老轉新 ,今年將把市政府出臺的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政策貫徹落實到位,同時推進優質稻米、綠色蔬菜、田美鄉村等示范片區創建,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程度。三是突出 一轉三 ,充分發揮本市一二三產融合方面的特色亮點,引進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依托農業資源優勢,積極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進一步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推動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委書記、局長 馬建峰
問:今年是 十四五 開局之年,也是美麗常熟建設的起步之年,對于 六美 中的創新美業,您是如何理解的?它描繪了怎樣的圖景?
答:創新美業是圍繞 354 產業布局,全力做好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文章、新興產業的增量文章、傳統特色產業的變量文章。通過育新提舊、補鏈延鏈和強鏈,來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未來,我們的產業結構會邁向高端化、品牌化,傳統產業的發展帶動性會越來越強,新興產業的規模效應會越來越大,真正實現產業美、業態優、經濟強。
問:在未來的經濟轉型中,如何推動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三年全覆蓋?
答:我們將啟動新一輪產業升級工程,引導大中小企業 總動員 ,讓支柱產業持續發力,優勢產業全速轉型,打造蘇州制造 常熟樣本 。我們將啟動企業智能化、數字化成熟度摸排調研,并按照基礎提升、數字賦能、標桿打造、經驗輸出4個類別開展指導服務;明確3年完成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項目3000個的計劃,按照每年1000個的數量進行任務倒排,保證序時進度和完成質量;出臺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若干措施和實施方案,支持企業轉型,壯大平臺服務,構建創新生態;組建專班,全力保障推進。我們將盡快組建市級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領導小組,聯合產業聯盟協會、金融機構等直達一線開展服務,打通政策落地 最后一百米 。
問:在加快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常熟為什么行?有哪些產業發展新動能已經形成?
答:本市 354 產業不斷涌現發展新動能,特別是三大支柱產業,有效形成了新的發展模式。在紡織服裝領域,柔性化生產、定制化生產在行業內開始普及,部分先行企業實現了新舊動能的轉換;在裝備制造領域,企業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應用快速發展, 生產智能化+產業數字化 的發展新模式實現了全產業鏈拓展和服務輸出;在汽車及零部件領域,智能車間、智能工廠以及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建成數量明顯增多,以 數智綜合賦能 為基礎的生產結構和管理模式已在頭部和腰部企業中形成,大大增強了企業適應市場變化、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圍繞 十四五 發展主線打造空間美圖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 俞翔
問:新一年,我們將如何描繪空間美圖,為美麗常熟建設提供空間保障?
答:集約高效的空間美圖,對于我局來說就是高質量編制好國土空間規劃。國土空間規劃是一項全新的規劃,是規劃編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它是融合了城規、土規、環境保護規劃等內容、多規合一的一個規劃,它將重點關注生態生產生活 三生 空間的融合,落圖落地的話就是要劃定好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和城鎮開發邊界這 三線 。生態保護紅線就是要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政策,紅線內的基本農田都要逐步退出,目前常熟劃定了四塊國家級生態紅線的區域。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也在研究調整方案,在總量不減少的前提下,注重提升質量,破解基本農田碎片化的現象,讓其集中連片。城鎮開發邊界是集中進行城市建設的區域,是建設用地的主要集中區域,也是二產和城市經濟集中的區域。目前本市建設用地有兩個特點,一是總量大,我們建設用地占市域面積的比例已超過30%,達到了很高的比例;二是較為分散,點狀的建設用地分布于全市域。所以我們這次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就是在建設用地增量很小的情況下優化市域建設用地空間布局,整理移位歸并零星的建設用地,將其移到城鎮開發邊界內,移到區位更好的地方,產生更大的集聚效應。同時我們也考慮惠及民生,在交通規劃方面,結合當前深化 四網融合 軌道交通體系開展規劃,積極完善常熟交通配套。在社會事業專項規劃方面,逐步構建15分鐘的社區生活圈,為市民1公里的步行范圍內配套相關商業、交通、文體等便民設施,解決日常所需,目前相關規劃都在認真編制中。
問:空間集約高效利用,需要產業集聚發展。常熟目前也在推動產業用地集中集聚,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答:目前我們主要是在兩個方面推進產業用地集約集中集聚。一是結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編制,確定了常熟產業用地最低保障線。到2035年我們劃定了常熟要有15.77萬畝的建設用地,并明確了歸并的方向,70%位于省級以上開發區及其管轄范圍內,20%位于鎮級開發區,10%相對規模大的予以保留,初步測算外圍將歸并整理6萬多畝零星工業用地;二是對現狀存量的提檔升級,加快推進老舊工業區的改造,目前全市已經啟動了22個點的老舊工業區改造,涉及用地3000多畝,有效改變了強度低、產出效益不高、存在環保安全隱患等問題。
以文體旅深度融合構建全域旅游大格局
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黨委書記、局長 顧玉芬
問: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將如何依托常熟山水文化資源和吳文化獨特優勢,著力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答:進入 十四五 發展新階段,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將繼續依托常熟山水文化資源和吳文化獨特優勢,圍繞唱響 四色歌 ,構建 精品美游 全域旅游新格局。所謂 四色 ,一是紅色,要唱響歷史文化 紅色游 ,深度挖掘紅色文化資源,以沙家浜風景區為核心,結合建黨100周年,開展紅色游系列活動;二是綠色,要打造山水人文 綠色游 ,依托常熟山水濕地和歷史人文資源,開發山水與人文、歷史與現代高度融合的旅游線路,打造以綠色為核心的山水人文旅游品牌;三是藍色,要做強健康養生 藍色游 ,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動,打響常熟體育活力之城的文體旅品牌;四是彩色,要扮靚多彩江景 彩色游 ,以 千村美居 工程為引領,依托長江岸線獨特自然風貌,構建多彩濱江景觀。
問:無論是全域旅游,還是文旅融合,都要尋求如何為城市高質量發展賦能,未來我們有什么重要動作可以期待?
答: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常熟在江南文化的形成、發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們要圍繞這樣的城市特質和名片,做好江南文章,把文化旅游的體驗感、互動感提升上來,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要對評彈團和圖書館進行整體的改造升級,形成小劇場、書香驛站、文創集市等體驗式的新穎文化空間,打造江南最美圖書館,讓文化場館成為傳統藝術的網紅打卡地,打造主客共享的文化場館。推動古城 活化 ,按照讓文物 會說話 ,讓古城 活起來 的理念,做好古城文化資源挖掘整理,傳承弘揚吳文化、虞山文化流派,重點打造以名人故居、古典園林、江南水鄉等為核心要素的歷史文化名城旅游品牌,讓常熟古城重新煥發活力。做好言子文化的文章,通過文化走親等活動,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影響力。全力推進文物基礎檔案數字化工作,更新文物展陳手段,讓文物會說話,讓更多市民尤其是年輕人對城市的歷史、文化、變遷感興趣。深入挖掘常熟本地歷史文化資源,講好常熟故事,讓我們的文化旅游品牌更有內涵、有溫度、有看點。今年,我們將對常熟 研學堂 品牌產品體系進行全面升級優化,推出文旅融合的線路。我們還計劃組織 人人都是常熟導游 等主題活動,要讓市民朋友都積極廣泛地參與到全域旅游建設中來,進一步提升城市的旅游氛圍。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