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高溫超導磁浮技術具有自懸浮、自導向、自穩定特征,適合未來的真空管道交通運輸,高溫超導磁浮列車在低真空狀態下,理論預計速度可高于時速1000公里。
黑科技 感滿滿的高溫超導磁浮列車
能實現 永不脫軌
還能 無人駕駛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
一個人就能徒手推動它!
自懸浮 | 它能 永不脫軌
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車頭采用流線設計,形狀如子彈頭。不同于高鐵靠車載電源驅動在鋼軌上 奔跑 ,該樣車懸浮在永磁軌道上,軌道中間鋪有直線電機,在車子底部裝有超導懸浮裝置替代了車輪,整個車體離軌道尚有10毫米左右的空隙。
是的,它在靜止的狀態下,也可以獨自 懸浮 !
自懸浮、自穩定、自導向,是它最大的特點。列車底部安裝有超導體,軌道則是永磁體,在液氮的作用下,兩者產生了 若即若離、又不離不棄 的 釘扎 特性。
和我們小時候玩兒的磁鐵一樣,同性相斥,車體自然就會浮起來。這種 自懸浮 ,純粹利用物理特性,不需要額外的能源。而只要超導態存在,不論對車輛施加上下左右任何一個方向的力,這個系統都能自動把車體 拉回來 。
目前,世界上只有這輛樣車具備這種 自懸浮 的 超能力 。以日本正在建設的 低溫超導磁懸浮 為例,這種車輛跑起來類似飛機起飛,必須先 助跑 一段距離,才能產生磁力,車體才可以浮起來。
輕量化 | 一個人推動一輛火車
在啟用儀式現場,參與研發的鄧自剛教授打趣地對現場的小伙伴說,你推推列車看看?
一輛重達十幾噸的列車,推它?帶著好奇,小伙伴真的用力一推,然后 車跑了!
▲ 徒手推火車 現場
以一人之力推動一輛火車,這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它在靜止狀態下是浮起來的,和軌道之間沒有摩擦阻力,這也是它能跑得快的原因。
其次,它整車車體采用的是碳纖維材料,重量比現在的高鐵列車要輕50%左右。這是因為列車懸浮能力是一定的,因此要求車體必須輕量化,車體越輕,能搭建的乘客也越多。也因為如此,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列車會比現有的高鐵列車車體更小。
無人駕駛 | 動力系統藏在軌道上面
試驗線上,在兩根永磁體軌道中間,盤繞著一圈圈橘紅色的線圈。這又是什么?
這是直線電機,是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列車的動力系統。相較于傳統的旋轉電機,直線電機的驅動力更大,因此列車能跑出更快的速度。除此之外,相較于傳統的高鐵列車,樣車的車頭 頭型 更長,在沒有輪軌之間的摩擦阻力之后,剩下的就是空氣阻力,車頭更長,空氣阻力更小。
走進車廂內部,車頭前方是一排簡單的操控臺。車頭上面是沒有動力系統的。車輛運行將完全依靠地面電腦遠程控制直線電機,實現無人駕駛。直線電機的驅動力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從而實現列車的減速、剎車。不過,列車車頭仍然設置了一排控制按鈕。車上還是會有管理人員,監控列車的實時運行,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可以實施緊急制動。
不僅 黑科技感 滿滿
高溫超導磁浮列車也是優越性滿滿
高溫超導磁浮列車的優越性
節能:懸浮和導向不需要主動控制、不需要車載電源,系統相對簡單。懸浮和導向只需用廉價的液氮(77 K)冷卻,空氣中78 %是氮氣。
環保:高溫超導磁懸浮能靜止懸浮,完全無噪音;永磁軌道產生的是靜磁場,乘客接觸的地方磁場為零,無電磁污染。
高速:懸浮高度(10~30 mm)可根據需要設計,可用于從靜止至低、中、高速和超高速運行。與其它磁懸浮技術比較,更適合真空管道交通運輸(大于1000 km/h)。
安全:懸浮力隨懸浮高度的降低成指數函數增加,垂直方向無需控制的情況下也能保證運行安全。自穩定的導向系統在水平方向也可以保證運行安全。
舒適:高溫超導體的特殊的 釘扎力 保持車體上下左右穩定,是任何交通工具都難以達到的平穩性。乘客乘坐時體會到的是 沒有感覺的感覺 。
運行成本低:與德國的常導磁懸浮車和日本用液氦的低溫超導磁懸浮車比較,具有系統重量輕,結構簡單,制造和運行成本低的優點。
▲ 未來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列車效果圖
該技術擬先在大氣環境下實現工程化
預期運行速度目標值大于600 km/h
可望創造在大氣環境下陸地交通的速度新紀錄
下一步計劃結合未來真空管道技術
遠期向1000km/h以上的速度值突破
從而構建陸地交通運輸的全新模式
引發軌道交通發展的前瞻性、顛覆性變革
國內首飛!
我國一型高空高速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首飛
1月11日
我國一型
高空高速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
WJ-700(獵鷹)
圓滿完成首飛試驗
WJ-700無人機
由中國航天科工三院
海鷹航空通用裝備有限公司
牽頭研制
WJ-700無人機
采用了多項先進技術
航時、航程和載重等
關鍵性能指標達到
同等噸位量級無人機的
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該型號無人機聚焦未來5至10年內國內和國際市場使用需求,集高空、高速、長航時和大載重能力于一身,具備防區外對地攻擊、反艦、反輻射等空對面精確打擊作戰和廣域偵察監視作戰能力,可在高威脅戰場環境下遂行多樣化作戰任務。作為中國航天科工先進無人機裝備的拳頭產品,是目前國際少有、國內唯一的一款高空高速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將開創無人機作戰使用的新樣式。后續完成各項系統級試驗驗證后將正式投入作戰應用。
此次首飛成功驗證了
該無人機系統設計的正確性、合理性
及各系統工作的協調性
邁出了無人機產品化的堅實一步
必將為國內無人裝備的發展突破
提供重要支撐
海底首個!
全國首個海底數據艙揭幕
1月10日
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廣船國際
聯合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公司打造的
全國首個海底數據艙在珠海高欄港揭幕
標志著我國大數據中心走進了海洋時代
海底數據中心項目(Project UDC) 是將服務器等互聯網設施安裝在帶有先進冷卻功能的海底密閉的壓力容器中,用海底復合纜供電、并將數據回傳至互聯網;海底數據中心(UDC)通過與海水進行熱交換,利用巨量流動海水對互聯網設施進行散熱,有效節約了能源、資源,并且具有極高的安全性。
2020年底
由廣船國際和海蘭信聯合建造的
首個綠色海底數據中心示范項目罐體
在廣船國際成功建成并進行水下性能測試
廣船國際利用在海洋裝備領域的技術優勢
主要承擔了保護數據中心
并能承受海底高壓的圓筒形罐體建造
和起到關鍵作用的冷卻系統的管路設計和制作
并負責完成了整個海底數據艙的安裝
圓筒形罐體是海底數據艙的 胎盤 ,其密封性能是確保數據中心能否在海底正常運行的根本。罐體下沉至海底之后,將要長期承受巨大的海水壓力,因此必須確保其制造精度和強度。而冷卻系統則是海底數據艙實現降溫功能的 散熱器 ,是海底數據艙完成熱交換的核心環節,其建造難點主要在于要在圓筒形罐體有限的空間內實現管路的設計優化。
中央企業不斷加快科技自立自強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努力當好技術創新主力軍、排頭兵
把解決 卡脖子 技術、關鍵核心技術
攻關工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讓我們一起期待
越來越多的央企創新成果問世
越來越多的 第一 擦亮中國品牌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