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更大力度保護海洋生態:堅持人海和諧發展
近年來,得益于如東縣委、縣政府對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高度重視和保護,如東沿海104萬畝生態濕地灘涂已成為各類珍稀鳥類棲息的幸福港灣。
據《如東縣生物多樣性本地調查項目技術報告》顯示,截至目前,如東觀察統計到的鳥類有118種,隸屬于12目29科66屬,其中,尤以勺嘴鷸最為珍惜少見,目前全世界僅有700只左右。作為濕地生態最敏感的指示性物種,“超級小勺”勺嘴鷸的連番光臨,是如東沿海生態系統健康的有力見證。
守得好環境,百業俱可興。近年來,如東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嚴格落實海洋生態紅線和自然岸線管控要求,強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加大海洋生物資源、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恢復力度,規范沿海灘涂養殖,建立健全海洋生態監測體系和補償機制,加強濱海景觀環境建設,逐步打造出一條人海和諧的生態風光帶。
“向著‘水清、岸綠、灘凈、灣美、物豐’的藍色海灣治理目標,今年,我們將繼續攻堅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工作。”如東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馬賢芳表示,為確保如東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該局將聯合相關部門,加快如泰運河、栟茶運河、掘苴河等入海河道和農村水污染防治,以不斷向好的地表水水質保障海洋水質的穩定向好;加強對海洋工程、海岸工程和船舶污染的環境監管,減少向海的直接排放源;繼續推進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在2021年底前完成全縣512個入海排污口監測溯源整治工作。
更高標準打造載體平臺:拓展向海發展空間
洋口港,是如東對外開放的主要門戶,也是如東向海發展的前哨。縱觀全國沿海開發史,沿海地區,要想富就必須先建港、建好港。從2003年破土動工,到而今,洋口港已建成碼頭、人工島、陸島通道、臨港工業區四大基礎設施工程以及集疏運連接通道,實現國家一類口岸對外開放。
在“向海時代”,為更好地面向世界,如東正全力提升開放能級:圍繞“海港如東、暢行天下”的發展定位,全力推進通蘇嘉甬鐵路和如通蘇湖鐵路項目,推動交通基礎設施與周邊地區互聯互通;全力推進洋通高速二期工程,2021年計劃完成投資8.7億元;加快建設洋口港疏港航道(九貫河)三級航道,實現洋口港通江達海;開展洋口港鐵路專線規劃研究,提升公鐵水路多式聯運水平。
以日益優化的空間格局吸引大項目:投資100億元的中化植保園,預計總投資300億元的威名石化項目……“對港口依賴度較高的重大項目紛紛將目光瞄準洋口港,要承載這些大項目,就需要更為‘硬核’的配套。”如東縣交通運輸局局長繆銳說,“十四五”期間,如東將在西太陽沙作業區新建A2、B2和B1三個LNG接卸泊位,新建E1和E2兩個LNG裝船泊位,新建C5、C6、G6和G7液化品泊位,新建HI和H2通用及多用途泊位。在金牛碼頭區新建4到6個5萬噸級通用泊位,配套建設5萬噸級進港航道,進一步提升沿海港口服務水平。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伴隨著港口建設提速,如東向海發展的通道愈發通暢,“向海”的空間進一步拓展。下一步,如東將繼續擘畫面向“一帶一路”、連接京津冀、緊密聯系上海、陸海統籌的全景藍圖,奮力“向海圖強”。
更深層次釋放資源優勢:挖掘海洋經濟潛力
由于地理位置優越,海域寬闊平坦,風光資源豐富,如東發展能源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近年來,通過以資源促投資,如東先后實施了31個風電項目,集聚了國電龍源、華能集團、三峽集團、國家電投、中廣核集團、魯能集團等一批優質風電開發企業,全面開啟了風電及相關配套產業的“高光時刻”。單從2020年來看,如東縣內所有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家家訂單爆滿:上海電氣全年銷售突破30億元,江蘇海裝突破20億元,重通成飛突破10億元,國科智能突破億元,和網源突破億元……綿長的海岸線上,處處可見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倚港而興,是“向海經濟”最強勢的一環。前有江蘇沿海開發、“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濤聲依舊,后有長三角一體化、通州灣新出海口踏浪襲來,催動著洋口港這艘“巨輪”加速破浪前行。放眼港區域內,如東臨港產業漸成體系,涵蓋了清潔能源、綠色生活用紙、石化纖維新材料等領域。其中,清潔能源與新材料等優勢產業挑起了臨港產業的“大梁”,成為支撐如東工業經濟發展的“定海神針”。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