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對走失或患病的流浪人員來說,回家是他們最大的期盼,漫漫回家路,有人一等多年。6月19日,全國第八個全國救助管理和托養機構開放日,200余名市民分別走進武漢市救助管理站總站、武昌和漢口分站及新洲區社會福利院托養中心。疫情期間,武漢市救助管理站幫助160多名離家多年的困難群眾踏上回家路。
流浪爹爹16年后與親人團聚
4月8日武漢“解封”后,武漢市救助管理站牽頭負責全市所有臨時安置點無法送離人員的善后安置。這些人幾乎全部無法核實身份、無行為能力,潘爹爹就是其中一位。
協助潘爹爹尋親的武漢市救助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潘爹爹走失后在外地流浪多年,頭發花白,記憶模糊,當時甚至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很多人問過他“您叫什么名字”“您多大年紀了” “您住哪”,他都是茫然地搖搖頭。直到通過公安人臉識別技術查詢,才發現他姓潘,戶籍地為武漢。4月16日,潘爹爹被送到武漢的一處安置點,然而工作人員發現,他在戶籍上已登記“死亡”。
救助站工作人員憑借戶籍信息,聯系潘爹爹戶籍所在的社區,核實確有此人,但他屬于“空掛戶”,沒有住址信息。工作人員又輾轉聯系潘爹爹的親屬。
5月3日,潘爹爹被接到武漢市救助管理站,他驚喜地看到,自己的妹妹從青山區驅車趕來接他,曾經一頭烏黑頭發的中年女子,也成了頭發花白的老太太。她哽咽著說:“你走丟16年了,我們都以為你已經死了……”潘爹爹看著多年未見的妹妹和侄女,眼里泛出淚花。
還有500多位走失人員盼回家
腿部殘疾的56歲男子熊某,只記得上巴河這個地名。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救助站工作人員護送他到黃岡市上巴河鎮附近尋找,他憑著記憶找到了熊家坳村,被村支書一眼認出。因家中已無親人,該站積極協調為熊某辦理五保手續。
疫情期間,為了幫助走失人員回家,武漢市救助站與公安等部門對接,綜合運用人臉識別、口音辨別、戶籍查詢、電話核實等手段開展仔細排查,幫助160多名離家多年的困境群眾與家人團聚。
目前,滯留武漢市救助站的流浪乞討人員還有500多人,其中90%以上因聾啞、精神疾病或自幼流浪,難以找到親人,回家成為他們共同的期盼。
今年約20歲的何曼麗(音),自幼與親人走散,在救助站一住就是6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家,再看一看親人長什么樣子。
55歲女子李丫從小外出流浪,沒有辦理過身份證,只能到處打“黑工”,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直到疫情期間進入武漢市救助站。每每被問及親人,她總是笑著說:“想啊,非常想。”
武漢市救助管理站站長林小群介紹,今年“開放日”就是希望公眾更加了解、積極參與救助尋親工作,幫助更多的滯站人員回歸家庭。他建議家中有親人走失者,還可以登錄全國救助尋親網尋親。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