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扎根教育行業幾十年,河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趙國祥說,現在的高師院校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京開幕。作為河南師范大學的掌舵人,他最關注的就是如何提升教師教育水平。在他的提案里,既有打造“一省一標桿”地方師范大學的疾呼,也有健全師范院校“再師范化”落實機制的深思。
高師院校發展有困境、也有機遇
在他對師范院校的調研和梳理中,世紀之交,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封閉的師范教育體系隨之打破,師范院校開始走向綜合化發展之路。
“轉型總的來說是好事,很大程度提升了師范院校人才培養的能力,學術水平也隨之大幅提升。”但趙國祥也擔心,教師教育普遍被弱化,師范教育培養方案、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上的傳統習慣被逐漸放棄,師范教育底色、本色越來越被淡化。
他發現,受生源質量和培養質量的雙重影響,一些師范院校畢業生往往囿于自己的學科專業,知識遷移能力弱于綜合性院校學生,部分重點中學更愿意從綜合性大學畢業生中招聘教師。更讓他痛心的是一條數據是:一些全國知名中學近年來錄取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新教師,90%以上是綜合性大學畢業生。
而令趙國祥欣喜的是,2018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教育部等五部委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還提出了支持各地建設一批高水平、示范性的師范大學,教師教育迎來了改革發展的春天。
“一省一標桿”,打造師范院校國家隊、省級隊和地方隊
如何在資源投入相對有限的情況下,更好地促進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全國教育經費總體有限的情況下,建議在每個省市自治區遴選1-2所基礎較好的地方師范院校,重點打造一批標桿地方師范院校。”趙國祥建議,希望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等相關部門盡可能地統籌整合資源,切實加大對標桿地方師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實現包括國家級教師教育改革實驗區和高水平教師教育基地等在內的重大舉措全覆蓋,為教師教育振興提供充分保障。
此外,他還建議,堅持“分類治理、示范帶動、整體躍遷”的師范院校再師范化理念思路。以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為示范,帶動“雙一流”師范大學教師教育高位振興,打造師范院校再師范化轉型的國家隊;以“一省一示范”為思路,帶動47所師范大學教師教育重點振興,打造師范院校再師范化的省級隊;以一批具有學級優勢與學科特色的地方本科師范學院和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示范,帶動師范院校錯位振興,打造師范院校再師范化的地方隊。通過以“再師范化”為基本要求,以示范標桿為基本引領,重點建設師范院校三支隊伍,分類推進、以點帶面,輻射引領師范院校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馬玉霞:支持國家開放大學培養專業碩士
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如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終身學習需求?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開放大學副校長馬玉霞建議,在加快推進終身教育立法進程、加快推動各省開放大學建設的同時,支持國家開放大學開展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
“一個人一次性的學校教育,已遠遠滿足不了快速變化的社會對人的需求。”馬玉霞介紹說,目前許多國家把終身教育作為本國的教育改革的總目標,努力把終身教育納入規范化渠道,并以終身教育的原則來改組、設計自己的國民教育體系。“‘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教育改革目標和行動。”
然而,當前在我國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中,繼續教育的地位不高,成人教育、開放教育高質量發展困難重重,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更是短板,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個性化、多樣化、靈活化、高質量的終身學習需求。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
馬玉霞建議,加快推進終身教育立法進程。據她介紹,目前,許多國家針對終身教育頒布了相應的法律,如法國在1971年制定并通過了一部比較完善的《終身職業教育法》;美國于1976年制定并頒布了《終身學習法》;日本于1990年頒布并實施《終身學習振興整備法》;聯邦德國、瑞典、加拿大、韓國等也制定有相應的法律。
“國內河北省、福建省、上海市、太原市、寧波市等省市印發了《終身教育促進條例》,進行了立法探索和實踐,但是國家層面和很多省市還沒有相關法規保障。”馬玉霞說,立法的重要意義在于從法律層面賦予終身教育存在和發展的合法性地位,同時也有助于促進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等基本理念的廣泛傳播,促進政策措施在實踐中得到落實。
與此同時,加快推動各省開放大學建設。馬玉霞建議,各級政府以39所省級開放大學更名轉型為契機,加強頂層設計,盡快出臺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擴大辦學自主權,支持開放大學盡快完善系統、整合資源、轉變職能、承擔新使命。
“還應支持國家開放大學開展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馬玉霞說,雖然《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明確學校“按照新型高校依法依規自主辦學”,學士學位授予的是普通本科學位,但受政策約束,仍無法獨立開辦研究生教育,這不但與國際上開放大學的辦學內容不接軌,而且制約了國家開放大學辦學層次和科研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更使其辦學的優勢不能在更高層次上支撐全民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因此,呼吁支持和批準對國家開放大學在一些比較成熟且社會急缺專業上開展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試點。
全國人大代表高新才:以創新作驅動,打造黃河流域經濟多極網絡空間發展格局
大河奔流,歲月悠悠。古老的母親河,在新時代迎來了新的重大歷史機遇。
“如何讓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必須發揮創新的引領作用,以創新驅動破解各種瓶頸制約。”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高新才帶著兩個有關黃河流域的提案而來,他建議,加強快速交通系統組網,形成“省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省域增長極,打造黃河流域經濟多極網絡空間發展格局。
讓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創新引領很關鍵
在高新才看來,想要解決黃河流域面臨的一系列瓶頸問題,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的可持續性是關鍵。
如何以創新驅動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他建議,加大對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科學研究,加大經費支持力度,設立多部委聯合攻關項目。
完善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的制度保障。比如制定有效的科技人才發展機制,健全“政府+產業+企業”三大主體的創新驅動體系,激發黃河流域九省區企業的創新活力,強化黃河流域科技孵化器的市場導向模式,深化黃河流域產學研合作與成果共享,優化黃河流域科技成果轉化轉移機制。
此外,他提出構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的政策體系,完善流域內各級政府的科技財政支出方式和創新激勵稅收措施,提高對創新企業的稅收優惠力度;建立黃河流域創新基礎設施平臺,支持創新人才的培養、引進與交流,優化流域內創新資源配置與共享,為流域內各省區創新主體提供資源與平臺支撐。
打造黃河流域經濟多極網絡空間發展格局
“一橫一豎,一撇一捺,米字形高鐵讓河南全面進入‘高速時代’。”高新才說,當前,黃河流域的大部分省會城市都在全力打造高鐵樞紐,形成了以鄭州、西安、濟南、蘭州、太原、銀川為代表的面向周邊放射狀交通樞紐,對區域經濟發展及空間結構的影響逐步凸顯。
“依托快速交通體系,打造‘1小時’生活圈和工作圈,建設以省會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圈和發展軸,大力推進都市圈和一體化建設,增強省會城市經濟實力,引領都市圈與城市群發展,形成‘省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省域增長極,打造黃河流域經濟多極網絡空間發展格局。”他建議,重點加強以濟南、青島為雙中心的山東半島城市群、以鄭州、洛陽為雙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發展,推進產業協作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東西向沿黃大通道,攜手打造黃河科創大走廊、黃河現代產業合作示范帶。
此外,他建議,國家層面應從頂層設計角度,完善相關制度,促進黃河流域形成多元化的區域合作路徑,充分釋放合作紅利。深化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強化鄭州、洛陽、西安優勢共塑和互補協作,建設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促進近鄰城市合作和開展行業合作。
全國人大代表王中立:加強家庭勞動教育指導,探索家庭勞動教育評價機制
孩子生活環境安逸,對勞動缺乏深刻的認知,家長又重智輕勞,如何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市教育局局長王中立建議,在加強家庭勞動教育指導的同時,探索家庭勞動教育評價機制,并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勞動教育基地。
探動家庭勞動教育評價機制
“勞動教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王中立介紹說,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20年7月,教育部頒布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全面加強勞動教育提出了指導意見。各省、各地紛紛響應,積極構建勞動教育新樣態,如鄭州市教育局成立了“勞動教育研究中心”和“勞動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構建了“勞動教育課程、校內勞動教育、家庭勞動教育、校外勞動教育”四大教育平臺,全面開展勞動教育工作。
“但在勞動教育的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難點問題。尤其是學校教育之外的家庭教育部分,存在因家校溝通不暢、理念不同、路徑偏差等,導致勞動教育育人效果不明顯。”
對此,王中立建議,應進一步強化家庭勞動教育的價值引領,引導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理念;建議制定新時代家庭勞動教育的《指導綱要》,明晰家庭勞動教育的目標、內涵、路徑,明確不同學段家庭勞動教育清單。同時,鼓勵各地完善勞動教育的評價機制,探索將家庭勞動教育內容包含其中,如將參加家務勞動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況要按年度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將家校勞動教育合作共育情況納入學校勞動教育考核內容等,形成家校社合作共育的勞動教育氛圍。
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勞動教育基地
目前,全國各地圍繞勞動教育開展了一些實踐探索,創建了一批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帶動了勞動教育持續深入開展。“但是,勞動教育還未得到全面有效落實,大多通過校本課程和課外實踐活動碎片化進行,容易流于形式。而且,勞動教育缺乏專項經費保障,勞動教育資源開發不足。”
王中立表示,勞動教育課程的開設需要專業的勞動場地和設施設備,勞動教育基地是系統開設勞動課程的最好載體。他建議,在國家層面研究制定《關于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勞動教育基地的指導意見》,從勞動教育基地標準、土地、設施設備、專項經費、課程、師資等各個方面進行明確和規范引導,支持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勞動教育基地。其中,明確中央及地方各級財政對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勞動教育基地的經費進行專項列項,用于購買社會服務和專項獎補。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