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3月10日,初春時節,乍暖還寒。
寶豐縣商酒務鎮北張莊村的一處農家院落,幽靜而略顯神秘。院門上方懸掛的“中原軍區司令部舊址”牌匾和門前高聳的哨樓,顯示著這座看似普通的院落非同尋常。
73年前,就是在這里,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等人運籌帷幄,相繼指揮部署了宛東戰役、宛西戰役等六大戰役,摧毀了國民黨在中原的防御體系,建立行署以下各級人民政權,為在淮海地區組織戰略決戰創造了良好條件。
小村莊成紅色首府
從寶豐縣城沿241省道向北行駛到商酒務鎮石碑洼村,順著鄉間道路再前行約兩公里,便來到了北張莊村。村子北臨小溪,有不少古槐樹和古皂角樹,環境清幽。
一個偏僻小村莊,怎么會成為中原紅色首府?寶豐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郜現松給出了答案。
1947年,寶豐縣城雖已解放,但匪情嚴重,周圍的魯山、寶豐和郟縣都是有名的“蹚將窩”(匪窩)。北邊的鄭州、南邊的南陽等地均有國民黨重兵,人馬不好機動,不利于安全保衛。而距縣城不遠的北張莊,房少樹多,便于隱蔽,且與周邊村子相距不遠,各機關方便聯系。于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村莊就成了“焦點”和“中心”。
1947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成立中原局,由鄧小平任書記。6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也稱劉鄧大軍)突破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
劉鄧大軍與強渡黃河挺進豫西的陳(賡)謝(富治)集團、越過隴海路進軍豫皖蘇的華東野戰軍陳(毅)粟(裕)大軍,布成“品”字形陣勢,縱橫馳騁于江、淮、河、漢之間,殲滅大量國民黨軍隊,迅速解放了中原大部。1948年2月,劉鄧大軍主力轉移出大別山,在淮北休整;4月,挺進豫西,與陳謝集團和華野陳(士榘)唐(亮)兵團會合,由劉鄧統一指揮,開展寬大機動作戰;4月底,劉伯承、鄧小平率中原局和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遷駐寶豐縣。
根據中央關于相對穩定指揮機關駐地,以利統一指揮中野和華野在中原協同作戰的意圖,1948年5月17日,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機關移駐寶豐縣周莊鎮的楊崗、余官營等地;5月26日前后,中原局、中原軍區司令部分別進駐縣城西北趙官營及北張莊村。
在寶豐期間的中原局、中原軍區,設豫西、鄂豫、豫皖蘇、桐柏、皖西、江漢、陜南七個區黨委和二級軍區,管轄區域包括黃河以南、長江以北、西至秦嶺、東至黃海的廣大地區。從此,寶豐成為當時中原地區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運籌帷幄經略中原
“院門上懸掛的牌匾,是劉伯承元帥之子劉蒙將軍題寫的?!睂氊S縣紅色革命遺址管理所負責人司少樂介紹說,此處是當時的地主楊濟武家的宅院,占地7畝,院落四周寨墻高筑。
今年84歲的楊玉民是楊濟武的孫子,當年司令部進駐時他只有12歲。雖然歷經70余年,但當時的場景,老人至今記憶猶新。“劉伯承司令員住的是我三爺的房子,鄧小平政委的住處原來是我爺爺的母親住的……”雖然腿腳不太靈便,但楊玉民仍興致盎然地領著記者逐一參觀。
楊玉民回憶說,當時情況復雜,保衛工作壓力很大,對劉鄧等首長,大家均以“一號”“二號”等代號相稱,并不喊名字。
出司令部后門,不到百米就是一條名為洹河的小河。當年,鄧小平等人經常從院子后門出來,到河邊散步、談工作。這里也是孩子們的樂園,楊玉民和小伙伴們經常在河里洗澡?!班囆∑娇吹轿覀儯秃啊」?,這里危險,上來?!?。”楊玉民笑著回憶說。
在司令部舊址大院東側,一座八角草頂涼亭玲瓏別致。司少樂介紹說,司令部進駐北張莊后,在這里修建了八角亭,劉伯承、鄧小平等經常在此開會,閑暇時在此喝茶、聊天、下棋。
在八角亭的東邊,當時有一大片楊樹林,是團級以上干部會議會址。郜現松介紹說,1948年6月17日至19日,中原軍區在楊樹林召開了團級以上干部會議,鄧小平、劉伯承、陳毅、鄧子恢、李雪峰、張際春、李達等出席,中原軍區機關和豫西二、五軍分區及直屬隊團以上干部共1000多人參加了會議。
1948年7月28日至8月7日,中原局和中原軍區在縣城東街文廟召開了縣團級以上軍政干部會議,史稱“寶豐會議”。
中原軍區進駐北張莊后,相繼指揮部署了宛東戰役、宛西戰役、豫東戰役、襄樊戰役、鄭州戰役和桐柏江漢戰役六大戰役。
1948年10月22日,鄭州戰役告捷。陳毅、鄧小平和劉伯承等領導人,先后赴淮海前線指揮作戰,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機關于1948年11月13日移出寶豐。
紅色文化代代傳承
寶豐縣文物保護利用服務中心主任王團樂介紹說,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寶豐舊址群位于寶豐縣商酒務鎮等10個鄉鎮16個村莊。2016年1月,該舊址被確定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該縣高度重視紅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成立了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副組長的縣委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全面加強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推動紅色革命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如今的北張莊村,與周邊村莊合力推進環境重新塑形,建設了游園、文化廣場、文化戲曲小院等設施,紅色標語、墻體畫點綴其間,紅色氣息撲面而來,已成為一個有故事、有記憶、有溫度的紅色文化鄉村。
“時代前行的力量需要在傳承中凝聚。2020年,商酒務鎮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鎮GDP突破40億元,稅收突破5500萬元,這些成績得益于紅色基因的傳承,得益于紅色文化的熏陶。”商酒務鎮黨委書記郭書東表示,該鎮將“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追尋先輩足跡,傳承紅色精神,在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等工作中積極作為,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