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杜銀娃,1932年出生于甘肅武山縣,1949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轉業到原新疆八一鋼鐵廠,1953年調入迪化電廠(現新疆華電葦湖梁新能源有限公司),歷任鍋爐分場黨支部副書記、廠工會副主席等職。工作期間,分別于1959年、1960年、1961年、1964年、1966年、1977年榮獲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2012年,杜銀娃因病去世,享年80周歲。
祖國哪里需要人,作為黨員,我就聽從指揮去哪里。 杜銀娃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陳薔薇
4月21日,在新疆華電葦湖梁新能源有限公司廠史館內,該公司綜合管理部工作人員李文指著排在 鐵骨脊梁 版塊第一位的照片介紹: 這就是杜銀娃,他不僅是我們廠的驕傲,也是新疆第一代電力人的代表。
照片里的杜銀娃,衣服左胸位置上佩戴著滿滿的獎章,靦腆地笑著。這位先后六次獲得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的新疆第一代電力人,以這種光輝的形象被永遠定格在新疆電力史中。
作為葦湖梁電廠的第二代,李文對杜銀娃很熟悉。在她的記憶中,杜銀娃是一位典型的共產黨員、中國工人。 杜老不善言辭,他獲得那么多榮譽,從來沒有炫耀過。我們很多年輕人對他的認識只停留在愛崗敬業、默默奉獻上。甚至有些榮譽是在他去世后,看到他遺物中的獎牌才知道的,原來他為新疆電力行業奉獻了那么多。 李文感慨。
隨著李文的講述,一幅幅老照片把記者帶回20世紀50年代杜銀娃參建新疆第一家火力發電廠的場景之中。
哪里需要去哪里
當年,杜銀娃是隨同王震將軍進疆的軍人。那時新疆基礎工業薄弱,經濟生活落后,電力嚴重短缺,人們生活水平極低。電燈不亮,道路不平,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為了穩定新疆局勢,發展地方經濟,政府決定籌建一座現代化的中型火力發電廠。1950年,葦湖梁電廠(原迪化電廠)開始了最初選址。同年4月,中國與蘇聯簽訂合同,確定葦湖梁電廠一期工程為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由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1952年5月11日,葦湖梁電廠一期工程破土動工。
為了加快電廠建設,一大批剛剛經歷槍林彈雨洗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官兵放下了手中鋼槍,在蘆葦荒灘上當起了建筑工人。1953年6月,從部隊轉業沒多久的杜銀娃也加入了這支建設大軍。
杜銀娃生前曾對媒體回憶過當時的建設場景: 所有參加施工的干部和工人都住帳篷、睡馬廄,每天挖土、砌墻、搬鋼筋、運水泥,大家勁頭十足,沒有一個閑人。
幾十噸重的鍋爐完全靠人拉、肩扛、滾杠、倒鏈這些原始方式,一點點安裝到位。當時的技術人員,基本是從部隊轉業的軍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為了看懂圖紙,他們利用業余時間自學俄語。杜銀娃也是其中的一員,他不僅學俄語,還不斷提高自身文化水平。
杜銀娃曾對兒子杜建偉說: 從甘肅到新疆,從軍隊到電廠,我的每次選擇都是一個主題 祖國哪里需要人,作為黨員,我就聽從指揮去哪里。
干一行鉆一行
1953年12月30日,冰天雪地的蘆葦灘上鑼鼓喧天,彩旗飛揚。葦湖梁電廠1號機組正式投產發電,這是新疆歷史上第一座現代化的火力發電廠。
杜銀娃身份因此再次轉變,從建設者成為一名電廠鍋爐車間運行工人。鍋爐運行是火電廠工作最辛苦的崗位,上煤、除渣、打焦的工作都是強體力勞動,沒有頑強的意志很難堅持干下去。
杜銀娃不僅是合格的鍋爐工,還把工作干到了極致。作為新疆首批鍋爐工,沒有師傅手把手傳授經驗,他只能在繁忙工作之余看技術書籍自學,邊學習邊實踐,掌握鍋爐運行操作技術。
懷著對工作的熱愛,以及為新疆發展提供電力保障的信念,杜銀娃僅用1年多時間就看完了有關鍋爐運行設備、維護方面的書籍,他也因此養成了善于研究問題的好習慣。
1953年,鍋爐剛開始運行投產時煤耗較高,每千瓦時煤耗達1400克。杜銀娃決心找到煤耗高的原因。他開始觀察鍋爐運行情況,仔細記錄每一時段的投煤量、爐溫、主汽溫度、引送風等數據,下班后對照書本上的標準燃燒數值研究,終于找出原因。經過不斷調整鍋爐燃燒方式和技術革新,1955年鍋爐煤耗降到590克,后又降到550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發電廠綜合煤耗,節約了發電成本。
父親很軸,對每件事都特別認真。還記得,我兒子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產生了厭學情緒。一向沉默的父親,難得對孫子進行了說教。 杜建偉回憶, 父親說,想做好一件事,只要用心堅持,就一定能干好。現在這句話已成為我們的家訓。
扛起黨旗當模范
見到杜銀娃的徒弟買買提吐爾遜 克里木時,他正在擦拭自己的獎牌。今年78歲的買買提吐爾遜1964年獲得自治區勞動模范稱號,師徒二人同是勞模,也成為葦湖梁電廠的一段佳話。
在買買提吐爾遜眼里,杜銀娃是好師傅,也是好班長,更是事事沖鋒在前的優秀黨員。
1958年,我從和田被招入葦湖梁電廠工作。來之前,別說鍋爐了,我連電都沒見過,普通話更是一句都不會說。師傅看到我的情況,對我工作生活都特別關照,手把手教我練技術,教我學普通話,帶我一起熟悉設備操作。我從師傅身上學到了愛崗敬業、勇挑重擔的優點。 買買提吐爾遜說。
杜銀娃擔任班長期間嚴格遵守生產操作規程,對職工技術學習堅持言傳身教,在全班形成學習技能、提高素質、保障安全的熱潮。他帶領全班摸索和開創了 勤檢查、勤調整、勤聯系、勤維護、勤匯報 的五勤方法,為葦湖梁電廠生產一線樹立了科學管理典范,取得了安全生產好、經濟效益高的好成績。他所帶的班組實現連續3500天安全運行,連續十年被評為先進班組。
師傅數十年如一日以身作則,工作時不管碰到什么問題,也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他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帶領我們解決。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 買買提吐爾遜說。
如今的葦湖梁電廠,看不到煤粉的污染、看不到灰渣的運輸,只見鮮花盛開,綠樹成蔭。葦湖梁電廠自2008年在全疆率先進行了煙氣脫硫技改工程后,又于2013年關停了熱電聯產機組,徹底轉型新能源。幾十年間,電力動力源變了,但以杜銀娃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精神,仍在這里代代相傳。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