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4月7日,位于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勝利路的新疆大學校史館里,多媒體設備播放著由新疆大學學生出演的話劇《我們正青春年少》。
同學們,你們都有共赴國難的熱血,但愛國不只是上陣殺敵,想要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需要全國人民的力量。如果你們用積極參與話劇排練的形式,向新疆各族群眾宣傳抗日,積極組織募捐,發揮的作用甚至比奔赴前線更大 話劇中,新疆學院(新疆大學前身)教務長林基路語重心長的教導,讓人們穿越了時空。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疆開展了以民族為形式,抗戰為中心,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內容的新文化運動,以革命的內容,清新的格調,民族的形式,為新疆各族人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哺育了新疆一代革命青年的成長,促進了新疆各族人民的覺醒。
傳播馬列主義 宣傳抗戰救國
新疆素有 歌舞之鄉 的美名,然而,由于民國以來新疆地方軍閥推行封閉保守的政策,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春雨未能滋潤這片國土,新疆在文化方面完全是一片荒漠。
抗日戰爭時期,百余名中國共產黨人奔赴天山南北,投身新疆革命與建設事業,使新疆在各個方面都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當時新疆被譽為 中國民族復興的一個重要根據地 。 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院副研究員買玉華說。
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和努力下,一批文化界進步人士如杜重遠、薩空了、沈雁冰(茅盾)、趙丹等紛紛來到新疆,他們在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領導下,大力宣傳馬列主義、抗戰救國思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五四新文化新思想,促進了新疆新文化運動的蓬勃開展。
新疆新文化運動最大的特點是馬克思主義在新疆廣泛傳播,新疆學院成為馬克思主義宣傳的主陣地。 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紅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阮曄說,中國共產黨人直接向各族師生傳播馬列主義和抗日救國思想,促使他們積極投身于各項抗日救亡運動,促進了新疆革命青年的成長。
當時,在迪化(烏魯木齊前稱)書店,公開出售中文版的《資本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馬克思傳》等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著作以及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專著。 僅1941年在新疆銷售的中文版《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與《列寧主義問題》就有萬余本,可見馬克思主義在新疆傳播之廣泛。當時讀馬列的書已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阮曄說。
走進新疆日報報史館, 紅色基因一脈相承 展區中泛黃的《反帝戰線》刊物上,杜重遠、沈雁冰、張仲實、薩空了等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撰寫的一篇篇文章,留下了新疆大力宣傳馬列主義和抗日救亡運動的紅色印記。
在共產黨人掌控的《新疆日報》上,發表過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等著作,以及中共中央有關文件和介紹抗日根據地的報道。新疆日報社1938年翻印毛澤東《論持久戰》《論新階段》各8000冊,1940年翻印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2萬冊。 新疆日報社(新疆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資料中心館員黃鸝說。
大唱革命歌曲 激發抗戰熱情
抗戰烽火中的新疆大地,歌聲嘹亮、戰歌激昂,紅色的音符,讓各族民眾共赴國難的熱血沸騰;鏗鏘的旋律,匯入中華民族抗戰到底的交響之中,凝結成那個年代最激奮的力量。
當時,在新疆的中國共產黨人主要是依托 反帝會 這一群眾組織,通過組織開展各種文化活動來宣傳抗日。大唱革命歌曲成為新疆宣傳抗日救國思想和發動各族群眾參與抗戰的主要形式。 阮曄說。
那時,每個群體大都有自己的歌詠隊,反帝會也曾舉辦歌詠學習班,請新兵營的文化教員教歌曲,每周3次。中國共產黨人黃火青、李云揚、于村、白大方、陳谷音等經常給基層單位進行歌詠輔導。 買玉華說。
在中國共產黨人的提倡和努力下,歌詠隊的發展像雨后春筍,遍布于各學校、軍營和工廠,《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流亡三部曲》《黃河大合唱》等民族抗戰的歌聲響徹迪化城,把抗戰的號角吹向天山南北。
此外,反帝會每逢 四一二 七七 九一八 等重大紀念日以及舉行抗日募捐、獻金運動時,都會組織歌詠活動和文藝演出,激發了全疆各族人民愛國主義精神,堅定了抗戰必勝的信心。
當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抗戰歌曲。新疆著名藝術家康巴爾汗等許多藝人自發組織了抗戰義演,各族人民同仇敵愾,萬眾一心,新疆抗日救亡運動空前高漲。
催人奮進的抗戰歌曲,是中華民族不甘做亡國之奴的怒吼。義演、義唱等活動,在人們精神世界中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歌曲唱到哪里,哪里就掀起轟轟烈烈的抗日熱潮。 阮曄說。
大演抗戰話劇 促進民眾覺醒
回望歷史,話劇這一藝術形式就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帶入新疆的。它緊密反映現代生活,是宣傳抗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形式。
1938年,從延安來的同志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警號》《無名英雄》《血祭九一八》等話劇,這些在革命根據地已被視為常事的演出,引發從未見過革命文藝的新疆觀眾極大興趣,深受各族群眾喜愛。 買玉華說。
此后,從新疆學院到省立一中、省立女子中學,再到反帝會及所屬的各民族文化促進會,都開展了話劇的排練與演出。
林基路擔任新疆學院教務長后,親自編導的話劇《呼號》不僅在新疆學院演出引起轟動,而且走上街頭深入社會,帶動了迪化各學校、單位的業余戲劇活動,一時演新戲蔚然成風。 阮曄說。
彈指一揮間,滄桑巨變。當年,林基路在新疆學院親自輔導學生排練抗戰話劇,宣傳抗日救國思想。如今,沐浴在黨的陽光下,新疆大學學生在舞臺上演繹《我們正青春年少》,在緬懷革命先烈的同時,也把新時代青年的激情融入歷史。
1938年10月,新疆第三次民眾代表大會召開期間,反帝會組織新疆學院演出了話劇《死里求生》,女中演出《一個受傷的游擊隊員》,省立一中演出《犧牲》,哈薩克文化促進會演出《黑眼睛》等,深受與會代表的歡迎和好評,并通過代表將革命文藝的火種擴展到全疆。
1939年8月,著名藝術家趙丹等9人來到迪化以后,使新疆的話劇活動達到高潮。趙丹親自導演的話劇《戰斗》轟動迪化全城。該劇上演十余日,場場爆滿。首場演出的前一天,《新疆日報》不僅編出評介《戰斗》演出的特刊,還發表了社論。社論稱, 趙丹等人來新,話劇運動委員會的成立,使新疆的話劇走上了新的階段,將給予新疆整個文化發展一個很大的助力。
與此同時,各少數民族的文化促進會也相繼成立了演出隊或劇團、歌舞團。話劇、戲曲、民族歌舞交相輝映,在新疆文藝舞臺上開拓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正因有了中國共產黨人領導開展的新文化運動,才使當時的新疆能夠 打開窗戶看世界 ,才有了新疆各族人民思想文化的新覺醒,才有了新疆抗日救亡運動強大洪流的形成,才有了新疆文化、教育等各項事業的新發展。 買玉華表示。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