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今年2月下旬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部署、省委要求,提前謀劃、周密部署、精心實施,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
學在深處,入腦入心固根本
“要切實認清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真正做到高站位、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進一步提高忠誠為民的高度自覺、增強奮力前行的堅定信心、錘煉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3月4日,副省長、市委書記楊光榮在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部署大會上強調。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
為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市委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謀劃指導、動員部署、督促落實:在組織層面,組建由市委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定期調度推進;在機制方面,建立市領導聯系督導縣(市、區)制度,壓實責任,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啟動迅速、開展有序。
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率先把黨史集體學習教育現場會開到臨泉縣黨史館、魏野疇紀念館、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通過瞻仰革命先輩的遺物遺跡、開展理論研討發言,感悟先烈先輩的革命精神,永葆報黨報國的忠誠信仰,增強為民造福的擔當本領。
“關鍵少數”示范學,“絕大多數”跟進學。圍繞黨史學習教育天天見、天天深、天天新,我市開展“人人上講臺”“今天我來講黨史”活動,并組織市委宣講團奔赴全市各地,同步推進社科名家大巡講、“微宣講”、“藝術化宣講”。截至目前,累計開展“舉旗幟·送理論”等宣講16430場次、受眾781791人次;在市縣融媒體推出“每日一習話”45期、“請回答·百年黨史”網絡競答5期,黨員干部群眾愛聽愛看愛學。
“規定動作”做扎實,“自選動作”顯創意。面向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我市拍攝了百集黨史宣講微視頻《黨史現場匯》被“學習強國”全國平臺“紅色記憶”欄目采用、16集微視頻《歌聲里的黨史》被“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專題展示,同時入駐安徽省智慧思政課教學平臺,在全市78臺公交車、1200多個智慧電梯屏上輪播,瀏覽量超2200萬人次;打造5條“黨史主題”公交專線,聯合《廣電直播 我在現場》節目開展微信、抖音直播,累計12.34萬人線上觀看;在全市團組織開展“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學習教育,19.4萬人次少年完成網上主題隊課學習并獲得專屬徽章,超85萬人次青年參加網上主題團課學習。
黨員行千里,組織一線牽。為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覆蓋到每一名流動黨員,我市依托“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創新推出負責人就“黨史學習教育重大意義、重點任務、工作要求”等答記者問,提升流動黨員對黨史學習教育的知曉率、參與度。同時,實施“六個一”:確定一名聯絡員、建立一個學習群、編發一個提示函、推送一批微視頻、征集一個金點子、反饋一個學做單,及時推送學習內容、最新要求和學習動態,確保流動黨員學習不掉線、離家不失學。
“不是簡單的學,關鍵是要學而信、學而悟。”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說,我市創新提出黨史學習教育“四想四問”,要求黨員干部在學習中,要想一想革命先輩的流血犧牲、問一問黨的初心使命有沒有牢記于心,想一想國之大者的深刻內涵、問一問黨的決策部署有沒有落地見效,想一想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一問黨的群眾路線有沒有走實走心,想一想身邊發生的典型案例、問一問黨的管黨職責有沒有落實到位,真正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用在當處,紅色資源傳精神
一個個烈士感人故事、一件件起義保留物件、一張張寶貴資料圖片……在阜陽“四九”起義紀念館中,每天都會迎來大批前來學習的干部群眾。通過聆聽講解以及現場參觀,大家對阜陽紅色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先輩忠誠奉獻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紅色資源是鮮活的歷史,也是黨史學習教育最生動的教材。一段時間以來,全市各地各部門深入發掘、用好用活潁淮紅色資源,豐富提升黨史學習教育內涵和質量,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接受紅色文化洗禮中堅信念增定力、明真理強自信、守初心擔使命。
紅色實景課堂受青睞。充分發揮阜陽“四九”起義紀念館、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等6家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14家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紅色教育中的作用,全市超10萬人次干部群眾到基地開展緬懷祭掃、重溫誓詞等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運用各地革命舊址,全市超20萬人次就近開展體驗教學、主題黨日等,身臨其境學習革命傳統、厚植愛黨愛國情懷。
紅色資源作用不僅體現在“線下”,更在“線上”發揮集聚力量。一段時間以來,臨泉縣借助數字技術,整合魏野疇烈士陵園、張蘊華紀念館等3個場館資源,建成了網上紅色紀念館,并開展“紅色場館云直播”3期;阜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研發了VR紅軍長征、王家壩精神等4個系列16項黨史虛擬體驗課程,通過創新紅色體驗,受眾由“旁觀者”變成“參與者”,目前已有近萬人體驗學習。
圍繞“四九”起義、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韋寨會合、淮海戰役支前、王家壩抗洪等發生在潁淮大地上的重要歷史事件,以及魏野疇、王克勤等革命先輩的事跡,我市將紅色資源由“點”串成“鏈”,推出了多條紅色精品線路。
在阜陽市區,有圍繞烈士紀念館、和平廣場的追思線路;在潁泉區,有圍繞“四九”起義革命紀念館的皖北“第一槍”線路;在臨泉縣,有以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魏野疇烈士陵園、張蘊華紀念館等為重點的紅色一日游線路;在阜南縣,有以王家壩閘及抗洪紀念館等為重點的“追尋領袖足跡”線路……
挖掘紅色資源,講好身邊故事。制作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實踐》系列宣傳視頻,其中以開國將士牛世端先進事跡為主題拍攝的兩期短視頻《一家三代國防情》,單月流量超百萬、點贊量超5萬;《四九起義,點燃皖北革命烈火》《用紅色資源講好黨史故事》等優秀稿件在中央和省級以上平臺發布,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影響;積極開展紅色題材系列文藝創作,歌曲《中國有個王家壩》、戲劇《王家壩》、雜技舞蹈《過草地》、太和清音《一封家書》等一批紅色題材文藝作品即將完成。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紅色資源是‘富礦’。”廣大黨員干部紛紛表示,將傳承紅色基因,繼承革命傳統,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解在需處,急難愁盼盯著辦
“如果不是工作人員熱心幫助,我家房產過戶可就真難了。”對界首市大黃鎮居民李秀敏來說,原本一家人最擔心的煩心事,眼下已經成為一件順心事。
前段時間,李秀敏到界首市民中心辦理房屋交易過戶手續,但由于賣方因病住院,導致無法完成現場簽字確認程序。
為幫助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界首市民中心房地產發展中心窗口和不動產登記中心窗口,熱心提供了“并聯上門服務”:由2名業務骨干帶著相關材料,在做好防疫安全措施后,在醫院病房內幫助辦理了過戶手續。
黨史是明燈,也是號角。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把黨史學習教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建立“1+8+N”辦實事機制,由組織部門牽頭,8個縣市區及市直各單位、有關高校、企業等積極行動,堅持每月底前報送當月項目清單進展情況,真正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整合市紀委監委、市信訪局、市直主流媒體等8家單位線上線下舉報平臺,建立“四風”問題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舉報平臺,向社會滾動發布《關于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接受社會監督的公告》,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線索即接即辦、統一督辦。
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從5月上旬至5月底前,全市副鄉(鎮)長以上領導干部,要到所聯系的村及“三類戶 、社區、企業,走訪調研聽訴求,解決困難真幫扶,真正把實事辦實、辦到群眾心坎上。
圍繞解決就業難、上學難、就醫難、出行難、辦證難等群眾急難愁盼的“十難”問題,我市已梳理首批“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420多條,開展各類專項整治283項,推出“民生實事領銜辦”特色做法210多個,實施“黨員進社區 共建聚民心”志愿服務活動等50余項;收到監督信訪舉報件238件,辦結62件;房產領域歷史遺留問題“辦證難”專項治理,整改完成10.4萬套住房,完成率97.93%。
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贏得廣大群眾紛紛點贊。眼下,市人民醫院設立了治療罕見病特效藥品的綠色采購通道,有效解決了罕見病患者購藥難題;市文明辦持續抓重點攻難點、補短板強弱項,不斷鞏固文明創建成果;市城鄉建設局圍繞街巷改造實施“一巷一策”,并加快推進停車場建設、初期雨水工程建設和23條河道水系綜合治理,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市公安局開通了“長三角戶口一站式遷移服務”,有效解決群眾往返奔波辦證難題;潁州區城管執法局大力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在主城區主干道實施濾網蓋和綠化清潔行動,全面無死角清理道路路面……
邊學邊干,邊干邊學。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持續在調度推動、深化學習、分類指導、創新方式等方面下功夫,用心深學細思篤行,用情辦好為民實事,奮力開創新階段現代化實力阜陽大美阜陽建設新局面。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