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夜幕中的橫峰縣葛源鎮青山蒼翠,蟲鳥飛鳴此起彼伏,仿若輕輕抬手即觸天堂。來自上海的 追星 游客張明在葛源鎮中華暗夜星空保護地一邊用長焦相機記錄星星的軌跡,一邊興奮地說: 這就是我在夢里看到的星空模樣!
作為著名的 紅色省會 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首府,葛源鎮是一座保存著完好歷史風貌和具有秀美自然風光的千年古鎮。2019年6月5日,葛源鎮被中國綠發會授予 中華暗夜星空保護地 ,是全國第五個、江西省唯一一個暗夜星空保護地。
古鎮 天然氧吧 的 吸睛 ,只是我市實施人居環境提升、建設秀美鄉村的一角。近年來,我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農村最普惠的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補齊的最大短板之一來抓,打出了以村容村貌提升重點的環境整治 組合拳 ,勾勒出一幅美麗鄉村建設的生動圖景。
開出治理農村環境難題 新藥方
成功打造800個 六好 秀美鄉村
就在兩年前,丫石山寨所在的石橋村還是一個有名的貧困村,過去隨處可見倒塌的破舊房屋及豬欄的殘垣斷壁,巷道狹窄、坑洼泥濘,危舊土坯房東倒西歪、破敗不堪。 橫峰縣葛源鎮石橋村黨支部書記鄧興根介紹說, 現在可不一樣了,我們村利用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全面完成貧困村危舊土坯房拆除,還先后實施了自來水項目、道路項目、景區項目等,村里發生大變樣,丫石山寨景區也建成開放,實現了可觀的效益。
為破除村莊環境治理難題,我市開出 新藥方 :出臺全國第一部關于規范農民建房的地方性法規 《上饒市農村居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將全市20123個25戶以上不遷并村莊分為需要整治的村莊(即Ⅲ類村)、需要完善配套的村莊(即Ⅱ類村)、需要提升品質的村莊(即Ⅰ類村),對13735個Ⅲ類村莊,重點實施 七改三網 項目,實現村莊潔化、綠化、亮化、美化;對5180個Ⅱ類村莊,在 七改三網 的基礎上,重點實施 8+4 公共服務項目;對1208個Ⅰ類村莊,按照 四精 要求,高標準打造 六好 秀美鄉村,實現了秀美鄉村 點上開花 。
據悉,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完成改路13815.3公里、改水88.29萬戶、改廁88.78萬戶、改房18.24萬棟、改塘9290口、改溝15420千米,電力、廣電、電信網絡進村實現全覆蓋。截至去年底,已成功打造800個 六好 秀美鄉村。
城鄉一體垃圾治理取得新突破
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100%
以前村里雖有6名保潔員,但衛生狀況還是得不到大改觀。里弄小巷、河道內遍布五顏六色的塑料袋,今天撿完了,第二天又到處都是 德興市龍頭山鄉鄉長張春蓮告訴記者, 有了 垃圾兌換銀行 后,村莊環境有了很大改善。
德興市 垃圾兌換銀行 的推行是我市城鄉一體垃圾治理常態化的一隅場景。眼下,我市垃圾分類試點取得新突破:德興市 垃圾兌換銀行 、弋陽縣 垃圾積分銀行 、廣信區 一分二定 、廣豐區東陽鄉 源頭投放兩分+收運分揀四分法 、余干縣烏泥鎮 垃圾智能分類 等垃圾分類做法得到省里表揚并在全省推廣,其中廣豐區被住建部表彰為 2020年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 ,成為全國41個之一、江西唯一的獲表彰縣(市、區)。
當前,我市已全面建立 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 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實現了城鄉環衛一體化,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100%以上,10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市125個農村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已全面完成。規劃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7座,其中2座已點火運營,1座已試運行,其余4座正加快施工進度,力爭年底全面竣工。
此外,我市以秀美鄉村建設為抓手,全力推進以村容村貌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廁所革命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農村基礎設施和村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收獲了累累碩果:截至目前,全市衛生廁普及率98.52%,其中無害化衛生廁普及率91.24 %;農村污水處理梯次推進,全市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并投入運行的行政村247個,建有集中式、分散式等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或納入城鎮污水管網收集處理的行政村435個,占比19.19%。
建 管 并重提升治理能力
構建 人人參與、人人共享 的良好格局
三分建、七分管,我市始終堅持建管并重,不斷在資源整合上下功夫、在建管同步上求實效,著力構建 人人參與、人人共享 的良好格局。
我市按照 五有 要求,制定出臺了《村長環境長效管護工作意見》,建立完善了 五定包干 村莊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并按一類、二類、三類村莊,明確農戶、村組、鄉鎮、縣直部門的責任,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實際、農民支持、長期有效的長效管護模式:
玉山縣各鄉鎮通過開好兩個會(村民代表大會和村民理事會會議)、建好兩支隊伍(村莊管護物業從業人員隊伍、村莊管護物業監督隊伍)、選定一個辦公場所(村莊長效管護辦公室),并將村莊長效管護與村居環境衛生工作相結合,實行一月一檢查、一季一通報、半年一排位,把長效管護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余干縣烏泥鎮按照社區管理模式由各村委會組織專門管理隊伍,落實職責、考評細則、獎懲辦法,對村莊環境進行網格化管理;
此外,我市按照每個行政村不低于5萬元的標準,通過財政配套、社會支持、村集體經濟收入調劑等多種渠道積極籌措,為持續維護新村新貌提供有力支撐。各地還積極整合資源,用好省農村人居環境 碼上通 平臺,為村莊長效管護 一網通辦 奠定堅實基礎。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