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綱要》提出,我市將做大做強主導產業。首當其沖的便是現代中醫藥產業。我市將堅定實施以藥立市發展戰略,搶抓中醫藥產業發展歷史機遇,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全面落實《世界中醫藥之都(安徽亳州)建設發展規劃(2020-2030年)》,加快建設全球中醫藥貿易、中醫藥產品制造、中醫藥健康服務、中醫藥文化傳承“四大中心”,著力強化中醫藥文化、資源、市場“三大優勢”,彰顯天下道源、華佗故里“兩大名片”,舉全市之力將亳州打造成為在中醫藥產業規模、創新能力、品牌塑造、文化傳承等方面處于全球領先水平的世界中醫藥之都。力爭到2025年,現代中醫藥產業總體規模達到2000億元。
我市將加快中藥農業現代化,以道地藥材生產為重點,完善中藥農業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打造現代中藥農業新業態,改造升級中醫藥制造業,加快亳州市現代中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吸引長三角更多藥業企業來亳投資中成藥制造、配方顆粒生產、中藥提取等項目,培育“亳藥”品牌,打造中醫藥制造業優勢集群,推動現代中醫藥產業邁向中高端。力爭到2025年,培育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企業10家、億元以上單品種10個,中醫藥制造業產值突破500億元。
我市將提高中醫藥健康服務水平,以創建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為抓手,圍繞中醫醫療服務、養生保健、健康養老等重點領域,發揮亳州健康產業資源和基礎優勢,創新醫養健康服務產品供給,構建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與多樣化需求的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力爭到2025年,中醫藥健康服務收入達400億元。
在抓好中醫藥產業的同時,我市還將下大力氣抓好白酒產業的發展。《綱要》提出,我市將堅持以創新創造引領白酒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品牌強、品質優、品種多、集群化、集約化的亳州白酒產業發展體系,建成全國優質酒生產、研發和原料、包裝基地,鞏固亳州白酒在全省龍頭、全國第一方陣地位,建設集名酒名鎮、釀酒基地、文化傳承、康養旅游于一體的華夏酒城。力爭到2025年,白酒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300億元以上,釀酒總產量20萬千升。
我市將強化龍頭帶動,支持古井集團做大做強白酒主業,實施兼并重組,推進技術改造,加快產品升級,提升在全國同類行業中的地位。支持古井集團、徽酒集團等骨干企業,依托品牌和技術優勢,引進人才和資本,擴大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到2025年,培育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的白酒企業1家、億元以上白酒企業5-8家。支持企業爭創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加大區域標志宣傳推介,擴大古井等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建設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知名度的白酒歷史文化中心、白酒產業集聚中心,力爭到2025年,培育申報馳名商標5個。
文旅強市 統籌農副產品深加工
在抓好中醫藥、白酒兩大主導產業的同時,我市還將在農副產品深加工、文旅產業上放大招。
《綱要》提出,在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方面,我市將依托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深入實施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突出規模化、品牌化、集團化,統籌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與初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到2025年,全市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值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每個縣區至少培育1個優勢主導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1300億元。
我市將積極引導重點龍頭企業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組建產業化聯合體,年組建農業產業化省級示范聯合體5家以上。到2025年,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7家、省級龍頭企業70家、億元以上龍頭企業150家。推動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集群化發展,充分發揮亳州糧食生產主體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優勢,依托國家級、省市級龍頭企業,重點打造以安徽金沙河面業有限公司、五得利集團亳州面粉有限公司等為龍頭的糧食加工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年,新增規模以上加工企業30家以上,產值達400億元以上。建立品牌目錄,加強品牌保護,不斷提升品牌價值。到2025年,力爭“三品一標”產品認證數量突破700個,馳名商標認定總數15個以上,省級區域公用品牌5個以上。
文化旅游產業方面,我市將發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品牌優勢,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持續開展文化旅游年活動,打造底蘊厚重、功能完善的文化旅游強市。力爭到2025年,文化旅游產業產值達到1200億元。
我市將以北關歷史文化街區為重點,串聯花戲樓、曹操運兵道、華祖庵、湯王溫泉等景點,實施旅游景區、線路、業態、商品、企業“五個一批”精品工程,全力打造中醫藥健康旅游目的地。力爭到2025年,打造文旅精品項目10個,建成4A級旅游景區或省級旅游度假區15個,實現國家級旅游度假區、5A級旅游景區“零”的突破。推進“旅游+養生”“旅游+農業”“旅游+體育”融合發展。
發揮優勢 扶持培育優勢產業
在扶持提升優勢產業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方面,《綱要》提出,我市將扶持煤炭采選及電力生產、汽車制造和零部件加工、紡織服飾產業發展,積極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以及高端裝備制造等。
我市將充分發揮能源資源優勢,樹立綠色、智能發展理念,積極發展煤電一體化,著力提高煤炭就地轉化率和清潔、開發利用水平。到2025年,煤炭采選及電力生產產業產值達500億元。推動汽車制造和零部件加工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提升全產業鏈協同集成能力。到2025年,建成省級商務車全產品系列生產基地,汽車制造和零部件加工產值達到150億元。聚焦紡織服飾產業創新應用,推動傳統紡織服飾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新品研發、柔性生產、市場拓展、品牌塑造。力爭到2025年,紡織服飾產值達到150億元,建成輕紡類特色產業集聚區。
我市將緊跟數字經濟、新基建發展趨勢,加快推動以電子信息產業、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建設獨具亳州特色的中醫藥全產業鏈數字化發展體系,每年推進10家中醫藥企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到2025年,建成一批農業物聯網示范應用基地,逐步完善現代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深化數字技術在服務業領域的融合創新,推進制造業智能服務化,培育網絡體驗、智能零售、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堅持以節能環保低碳為導向,推動新型建材產業高質量、高效益、可持續發展。力爭到2025年,形成綠色化、智能化的新型墻體材料結構體系,爭創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
補齊短板 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
《綱要》提出,我市將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其中包括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
圍繞生產性服務業,我市將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推動重點產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積極引領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物流快遞分揀中心,打造皖北地區、沿淮區域及中原城市群重要的物流樞紐城市和農副產品物流基地。完善城鄉配送網絡體系和一體化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推進鮮活農產品產地預冷、初加工、冷藏保鮮、冷鏈運輸等設施建設。
金融服務方面,我市將積極參與長三角城市群的金融市場聯動、產業整合和管理創新,爭取長三角金融市場、國際金融服務及金融后臺服務系統向亳州延伸,打造皖北區域性金融中心。創新金融產品和業態,更好地適應、服務、支撐和引領實體經濟發展。
生活性服務業方面,我市將把著眼點放在商貿流通、健康養老、家政服務、社區服務領域,主動適應人民群眾消費需求,創新消費業態和模式,積極引領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推動生活性服務業擴大規模、提升品質、優化供給。
我市還將實施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立足我市特色產業優勢、配套優勢和先發優勢,鍛造現代中醫藥、白酒、農副產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等產業鏈供應鏈長板,鞏固增強產業鏈競爭優勢。補齊高端裝備制造、先進基礎工藝等領域產業鏈短板。大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支撐力,扎實開展“1323”重點產業提升行動,力爭到2025年,打造產值超2000億元產業1個(現代中醫藥)、產值1000億-2000億元產業3個(農副產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現代服務業)、產值500億-1000億元產業2個(煤炭采選及電力生產、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100億-500億元產業3個(白酒、汽車制造和零部件加工、紡織服飾)。大力實施“3633”龍頭企業培育計劃,力爭到2025年,培育100億元以上龍頭企業3家左右、50億元以上龍頭企業6家左右、10億元以上龍頭企業30家左右、億元以上龍頭企業300家左右。
(責任編輯:常艷敏)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