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男兒應是重危行
家住霍山縣漫水河鎮萬家山村老林寨組的趙大堤老人,是一位擁有68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出生于1933年5月,今年已有88歲高齡。他自幼家境極為貧寒,父親離世的也早,先后六次搬家。由于家里生活困難,他在13歲時就自力更生,在鄉親鄰里家中扛長工、割草放牛,這一干就是三年。一直到1949年冬,漫水河鎮下埠河村(現為萬家山村)組織起農會,他不但成為農會的會員,積極斗爭地主,還當上了下埠河村的民兵隊長,擔負起村里治保聯防的重任。此時的他雖然只有16歲,但卻一身正氣,用鐵血意志守衛家鄉天地。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10月初,美軍無視中國政府的一再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此時正在霍山縣參加青年代表會的趙大堤,在會上得知縣里正在征集志愿軍新兵參加抗美援朝戰斗。他懷著一腔熱血,積極響應號召,踴躍報名參軍。他把參軍的想法告訴了家人,誰知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他卻不管三七二十一,吃了秤砣鐵了心,一心要上前線,1952年正月十五,此時全國人民還在歡度新年,19歲的趙大堤,在母親不知情的情況下,毅然同戰友們集結合肥,作為第三批抗美援朝志愿軍,開赴朝鮮,踏上了偉大征程。
青書彪炳上甘嶺
趙大堤所在的游擊隊第27軍401師第一次跨過鴨綠江,當火車即將到達對岸時,突然停了下來,廣播里傳來列車員的聲音:“同志們,請你們打開窗子回頭看一看,我們和祖國的河山分別了!”頓時車廂里一片寂靜,接著傳來車窗被打開的“咯吱”聲,很多人默默流下了眼淚。隨著火車的隆隆聲再次響起,大家才緩緩關上車窗,整理好情緒再次出發。朝鮮的氣溫遠比想象中更加寒冷,零下三十度的低溫,讓趙大堤這個南方人瞬間感覺血液都凝固了。來不及顧及身體上的寒冷,便直接奔赴戰場。戰場是殘酷的,打起仗來更是沒點,常常一整天喝不上水,幾天只吃得上一頓飯。再后來,由于物資無法運輸到前線,僅剩的干糧也吃完了,戰士們只能吃皮帶、吃草皮、草根,渴了就隨手抓起一把土塞進嘴里,嚼一嚼再吐掉。上甘嶺戰役的一天晚上,敵機呼嘯而來,輪番俯沖轟炸。10多分鐘后,炮火也傾瀉而來。炮彈冰雹一般砸下來,火光閃閃,煙柱沖天,硝煙塵士像一鍋開水翻滾沸騰。在這種摧毀一切的轟炸下,到處是密密麻麻的彈坑,燒殘了的空彈藥箱和數不清的尸體。戰壕里的趙大堤在一聲巨響后,突然感覺到一截軟塌塌的東西掉在他的背上,然后滾落在地,待他細一看,原來是一只胳膊!這只齊肘子處斷掉的不知主人是誰的胳膊,還帶著衣袖,血糊糊的滾在土里,因為神經沒馬上死掉,手掌還在抽動……在戰斗結束后,趙大堤跟著部隊返回營地,卻越走越慢,戰友問他怎么了,他說許是戰壕里趴太久,腿麻了,沒事,繼續走吧。又走了會,趙大堤感覺到靴子里進了水,戰友拿出手電筒一照,這哪里是靴子進了水,是鮮血裝滿了整個靴子溢了出來,燈光順著流淌的血一路往上照去,才發現原來不知何時大腿中了槍。在一次執行押運彈藥任務時,軌道前方突然出現特務,為保障物資安全,戰士們緊急跳車投入戰斗,2天沒有吃過東西的趙大堤跳下火車時腳底一滑重重的摔在了鐵軌上,頓時胸口撕裂般的疼痛,他強忍著、掙扎著站了起來,將槍再一次對準了特務。等到擊退了特務時,趙大堤才渾身癱軟的倒下了。等到再次醒來,趙大堤已經躺在了醫院的病床上,他張張了張嘴,卻發不出任何聲音。醫生向他解釋到,“肋骨斷了6根,還好沒有扎到肺,好好調養就行了。休息一段時間就可以說話了,安心養病吧。”這一休息,趙大堤就是整整七天七夜無法說話。
俯首甘為孺子牛
夕陽西下,漫水河鎮萬家山村的田間地頭經常會看到一位老人,深情的注視眼前的山川草木,溝河堤壩。熟悉的人都知道,這位老人就是趙大堤,88歲高齡的他對這里的一切無不傾注了他畢生的心血與感情。退伍復原的趙大堤,回到自己的家鄉,先后當過漫水河鄉愛國公社書記,船倉小學校長,1964年3月,趙大堤接受組織安排,為下埠河村(現為萬家山村)支部書記,直至1998年離任,一干就是34年。作為村書記,舍小家、顧大家,一心為群眾,默默奉獻,無怨無悔,他的腳步遍布村的每一片土地,每一戶家庭。每當村里群眾、老人、孩子有困難的時候,都能見到他的身影。一年夏天,正在村里查看災情,突然聽到孩子的哭喊聲,他立即循聲而去,奔到近處,發現孩子被土蛇咬了,他不假思索,立刻脫掉孩子的鞋子,俯身用嘴對準土蛇咬處,用力吮吸,一口、兩口、三口······他的嘴角漸漸浮腫起來。后來,他背起孩子,跑到鄉醫院,此時的他嘴腫像個大喇叭,已不能講一句話。逢年過節,他都親自到五保老人、軍烈屬、病災群眾家中問寒問暖,并送錢送物,幫助解決生活困難,帶去黨和政府的溫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他帶領村民,修建水塘、開墾農田。他披星戴月,早出晚歸,每天在其他村民趕到工地之前他已經到了工地,傍晚,其他村民回家后,他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往家趕,有的時候就睡在工地。每月在統計公分的時候,他都要補貼一些給勞動力少而負擔重的家庭或者是鰥寡老人。下埠河將村一分為二,村小學在河北岸,當時有的孩子讀書從南岸到北岸要繞道十幾里路,雨天漲水就無法通行,作為村支書,怎能吃得安穩,睡得踏實?趙書記奔走呼告,要項目、籌資金。一天到縣里去籌措經費,為了一百五十元他等到了傍晚,可是,第二天還要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怎么辦?“沒有比腳更長的路。”于是決定,連夜從縣城趕回六十公里的家,到家時,天已拂曉,來不及休息和吃早飯,趕到村部準備開會。他利用籌集到得150元錢,積極組織村民,出工的出工,出料的出料,6間瓦房的豐家灣小學就這樣建成了,學校建成了,身子卻垮了。1993年,年過花甲的趙大堤,本已到了退休的年紀,群眾聽說趙書記要退休,便自發組織到鎮里請求組織繼續留任趙大堤為下埠河村書記。趙書記執拗不過,一干又是6年。6年里,他并不因自己的年高自居,也并不因自己的體弱推諉工作,一如既往,鞠躬盡瘁,帶領群眾修路、建橋,發展農村經濟,下埠河村一度成為漫水河的首富村。
一位平凡的耄耋老兵,大半個世紀的家國情懷。趙大堤同志始終以基層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忠誠履行著一名基層黨員的職責與義務,這不僅是趙老一生的堅守與光榮,更是老區、深山區基層黨員默默無聞、樂于奉獻、對黨忠誠的崇高精神的集中體現。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