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穿過大通門,在西昌老城的巷子里游走,府街、左營巷、三衙街,一種歲月流轉的情愫不經意間就縈繞于心。
踏過凹凸的青石板路,行走在古城墻前,就像在翻閱建昌城沉甸甸的歷史。
西昌古稱邛都,設立于2000多年前的西漢,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設建昌府,后改府為建昌衛,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撤銷建昌衛建制設立寧遠府,置西昌縣,西昌之名由此而來。
文化底蘊是一個城市的靈魂。 作為全國文物系統先進工作者的西昌市文物管理所所長馬玉萍,一說起西昌市的文物古跡,整個人的表情馬上生動起來,如數家珍。
西昌市1992年獲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市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距今600余年,全市2000余處古建筑,保存基本完好的65處,建昌古城目前保存完好有三座城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兩點,大通門和安定門。
白墻灰瓦的建筑群隱藏在建昌古城的小巷里?;疑耐咂稣f著歷史的滄桑,斑駁的墻壁記錄著時光的痕跡。
這是一個超過百年的建筑,但在西昌城的古建筑中,還算是年輕的。不過,百年以上建筑中,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就稀有和珍貴了。
位于三衙街的西昌天主教堂建成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教堂主體為羅馬式,正立面中西合璧。
教堂正立面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面闊五間,為傳統三級五山式牌坊墻造型,明間正立面為主教堂牧徽,次間正立面為宗徒圣像,梢間正立面為天使像;下層面闊三間,辟三門。上下兩層分割處隔板正面刻有金字以區分上下。
下層分上下兩個部分。上部明間陽刻金字橫匾,次間陽刻金字對聯左右對稱。下部辟三門,三處紅色門楣石刻采用中國傳統圖案,兩側門楣為二龍戲珠,中門門楣為祥云紋。
內部羅馬式布局,明間設拱廊,次間為平頂,外部中西合璧,多見中國建筑元素,如教堂正立面山墻頂部的鰲魚、正脊上磚雕飛龍、中式瓦當和滴水、神父樓前的獅子等。
據介紹,目前西昌天主教堂保存完整,該建筑系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的二級保護點,正在逐級申報文物保護單位。
西昌天主教堂是1902年開始修建的。 馬玉萍說, 我們對文物保護的十六字方針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
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未來的西昌舊城區是什么樣子的呢?根據《西昌市老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未來的西昌舊城規劃劃定了四大建筑風貌分區:即歷史核心風貌區、歷史城區、都市風貌區和生態新城風貌區。
其中歷史核心風貌區定位為川滇明清水巷風貌,范圍劃定:北至后營巷,南至上西街,東接濱河路,西鄰什字街,總面積約為45.20公頃。歷史城區風貌定位為古韻新意、融合共生,范圍劃定:歷史核心風貌區以外的歷史城區部分。北至北環線,南至下西街,東接濱河路,西鄰老西門街,總面積約為89.69公頃。為銜接新城和老城的重要區域,體現風貌的過渡。
建昌古城始建年代是洪武二十年,城墻上既有明代的城磚,也有清代乾隆、嘉慶、道光、光緒等紀年磚,這些紀年磚記錄了600多年來,歷代地方政府對城墻的培修情況。
站在古城墻上眺望整個西昌城,城墻仿佛將西昌城分割成為兩個部分,一邊是舊城區,彌漫歷史時光故事,像老人深邃悠遠的目光,一不小心就會帶你穿越千年。
而另外一邊,高樓林立充滿現代氣息,遠處瀘山邛海的身影隱約可見,展現著這座山水城相依的田園城市風采。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