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社區工作人員為群眾講解刁家“紅色歷史”
黨史館作為專業性較強的黨建機構,在縣級以上也未實現全覆蓋。不過,在江津區慈云鎮刁家社區,竟有這么一家“社”級黨史館——“紅色刁家”主題微型黨史館。
江津區委組織部統計顯示,目前我區301個村(社區)中,刁家社區這一“社”級黨史館尚屬首個。
刁家社區微型黨史館
一份32人的“紅色名單”
“紅色刁家,簡單明了。”昨日,在刁家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社區黨委書記韓業泉指著門前的石碑說。
刁家社區微型黨史館位于社區便民中心二樓,盡管面積僅有30多平方米,但展覽內容分為刁家聯絡站及刁家會議簡介、紅色記憶、英雄兒女榜三大板塊,以文字和圖片展示為主,并不顯得枯燥乏味。
“展覽內容中最有分量的是一份名單。”韓業泉介紹,在這份題為“刁家地下黨支部黨員名單”的展板上,共有32個名字,這些全部是當時刁家聯絡站建立后在當地發展的黨員,“即使在黑暗的白色恐怖時期,這些先輩們仍然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革命斗爭中,他們當中有些人的事跡已不可考,但這些名字為這片土地注入了傳承至今的‘紅色基因’?!?/p>
也許是對“紅色基因”的印證,韓業泉補充道,社區在前期收集整理史料的過程中發現,刁家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英雄兒女就有20余人。
刁家聯絡站的建立
重慶乃至江津都曾是當年地下革命斗爭的膠著之地,昔日的刁家為何在其中占據一席之地?
為此,記者聯系了江津區委黨史研究室,“翻開”了那段曾經的歷史:1948年春,“挺進報事件”爆發,這一在地下革命斗爭史上罕見的事件,一度導致川東、川西多地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甚至波及南京、上海地區,眾多黨員慘遭殺害,四川地區的革命斗爭進入“黎明前的黑暗”。
而當時的江津黨組織由于受川東臨委直接領導,未與當時的重慶市委發生直接聯系,“挺進報事件”沒有對江津黨組織造成直接損害。面對這一特殊時期,江津黨組織緊急應對,1948年下半年,上級組織指示時任刁家特支書記刁光明在當時的江津縣刁家鄉世德村(今江津區慈云鎮刁家社區)建立“中共川東臨委刁家聯絡站”,一邊接納從上川東、重慶撤退疏散而來的包括川東臨委幸存領導在內的同志,一邊進一步發展組織,配合川黔邊的革命斗爭。
同年12月,川東臨委主要領導先后來到刁家,并兩次召開“刁家會議”,對川東地區,乃至川黔邊的革命斗爭進行再部署。
“刁家聯絡站的建立,一方面對川東和川黔邊地區的革命斗爭起到了樞紐作用,另一方面促使江津黨組織進入更加成熟的發展階段?!?a href="http://www.zzkailai.com/news-cqjiangjin.html" target="_blank" style="font-family:'宋體';">江津區委黨史研究室負責人介紹。據地方史志記載,刁家聯絡站的建立,直接促成了當時江津重要黨組織——津南工委的成立,而中共江津縣工委成立之時,曾在刁家聯絡站工作的張嵐星、熊伯濤、刁光明成為江津黨組織核心領導成員。
1949年9月,在革命勝利前夕,完成歷史使命的刁家聯絡站撤銷。
今日的“紅色”新景點
刁家社區微型黨史館于今年3月開館,雖然開館時間不長,但微型黨史館的開館,滿足了不少群眾了解“紅色歷史”的需求。
“清明小長假、五一小長假有不少專程前來的游客?!钡蠹疑鐓^黨務專干劉倩說,盡管考慮到微型黨史館還在整理發展中,并未進行特意宣傳,但不少到江津來的游客聽說微型黨史館后,都專程前來一探究竟,看完之后還自發地進行傳播,讓這小小的一方場館成了“紅色”新景點。
而對于當地群眾來說,微型黨史館的建立更有著特別的意義。
“黨的歷史不能忘,這里讓我們知道有那么多刁家人成為黨史的一部分,我們深感自豪。”得知社區建立黨史館的消息后,當地老黨員王春堂的子女特意將父親解放前入黨的黨員證和獲得的勛章捐出,成為微型黨史館的首份藏品。
“目前,這里已接待超過2200余人次?!表n業泉表示,接下來,社區黨委還將積極發動轄區黨員和群眾,不斷收集和完善黨史館內容,“讓這片小陣地有更多大看頭,讓‘紅色刁家’的故事傳播更廣,讓更多人感受到那段‘紅色歷史’的魅力所在?!?/p>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