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傳承和弘揚御窯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核心價值,進一步加強御窯廠的考古、修復、研究、保護和申遺工作,打造中國古陶瓷研究中心、陶瓷考古基地、陶瓷修復中心。通過對御窯廠出土文物和故宮博物院等各大博物院館藏文物的對比研究,從胎、釉、工藝、器型、繪畫等方面制定
景德鎮御窯瓷器再造的標準,指導引領當代
景德鎮仿古瓷及陶瓷藝術的發展,為高水平建設
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努力,奠定
景德鎮在世界陶瓷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6月4日上午,御窯瓷器再造成果研討會在
景德鎮御窯博物院拉開帷幕。
此次研討會由首都博物館、
景德鎮御窯博物院主辦,收藏天下承辦,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上海博物館、
南京博物院等單位專家出席。出席此次研討會的嘉賓有:國家博物館研究院古陶瓷研究所長耿東升,首都博物館學術委員會秘書長龍霄飛、文創部主任劉平、文創部苗立英、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光堯、
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陸明華、
南京博物院研究館員霍華、
景德鎮御窯博物院名譽院長江建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唐自強、王淑凝,
景德鎮鑲器非遺傳人盧建德。
研討會上,由國家博物館研究院古陶瓷研究所長耿東升、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光堯、
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陸明華、
南京博物院研究館員霍華、
景德鎮御窯博物院名譽院長江建新為
景德鎮御窯瓷器再造工程成果展揭幕。領銜制作大師代表王淑凝向首博文化捐贈清乾隆外粉彩內青花鏤空花果紋六方套瓶復燒版。
會議中,龍霄飛肯定了入列首博館藏的
景德鎮古今名器。中國瓷器聞名世界,其材質獨特、釉面瑩潤、造型豐富、色彩多姿、工藝精湛,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令世人稱嘆。首博文創傳承、弘揚瓷器文化基因,這件六方套瓶為清代乾隆朝燒制,融合中西文化,彰顯了陶瓷工藝的高超技藝,如今是首博館藏的國家一級文物。首都博物館授權復燒,讓這樣精美的瓷器不止于在博物館陳列,更走進千家萬戶。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光堯表示,中國產瓷器的窯口很多,
景德鎮瓷器為中外聲名最著者,其藝術語言豐富、表現力強,歷朝官窯瓷器多出
景德鎮。由于歷代官窯瓷器的獨特燒制和管理方式,存世作品稀少,普通人甚至難得一見。御窯瓷器再造工程能向更多受眾呈現無限接近原作的官窯瓷器之美。
景德鎮御窯博物院名譽院長江建新說,明初,
景德鎮成立了御窯廠,由于御窯廠的特權背景,歷來是陶瓷能工巧匠的薈萃之地。雖以專為皇家燒制瓷器為名,客觀上也為中華民族創造了大量瓷文化珍品,留下古代精制瓷器的技藝線索。歷代御窯廠是瓷器瑰寶的殿堂。御窯廠考古是發掘和研究中國官窯瓷器發展史的寶庫。
國家博物館研究院古陶瓷研究所長耿東升表示,
景德鎮御窯廠對中國陶瓷的貢獻不言而喻。明清兩代制瓷水平比前朝有所發展,
景德鎮瓷器尤甚,除了國內傳播,作品亦被世界多個知名博物館以各種途徑納入收藏至今。御窯瓷器再造工程對官窯瓷器技藝的研究、保護和傳承意義重大。
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陸明華表示,
景德鎮御窯博物院的成立,對加強御窯廠考古、修復、研究、保護和申遺工作有著重大意義。本次
景德鎮御窯瓷器再造工程活動,能夠進一步傳承、弘揚御窯瓷器工匠精神和文化價值。
南京博物院研究館員霍華說,六方套瓶等國寶級文物均是
景德鎮歷代瓷器的藝術巔峰,器形、裝飾技法、釉料、工藝都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它們的復燒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吹響了時代號角,猶如再次歷經歷史之手的觸摸,吸納古老的精粹,承載著傳承和發揚的希望,璀璨出世,再現過去歷史歲月的輝煌印記,也為瓷國之名增光添彩。
隨后,所有嘉賓一起參觀了御窯博物院標本室和復燒瓷器成品。與會嘉賓還討論了
景德鎮御窯廠的當代意義,官窯瓷器再造難度大,大家對御窯瓷器再造工程提供了很多積極建議。
嘉賓們深入探討了乾隆外粉彩內青花鏤空花果紋六方套瓶的歷史價值、復燒工藝。
《
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明確了
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 兩地一中心 的戰略定位 國家陶瓷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國際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計劃到2025年,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為我國陶瓷及其他傳統文化產業轉型發展提供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到2035年,試驗區各項建設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成為全國具有重要示范意義的新型人文城市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成為共建 一帶一路 國家文化交流重要載體和展示中華古老陶瓷文化魅力的名片。
景德鎮是聞名世界的千年瓷都,素以 匯天下良工之精華,集天下名窯之大成 , 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 而著稱。
景德鎮以瓷業主撐一城,歷千年不衰,舉世矚目,迄今仍是全球極具影響力的陶瓷歷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