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日前, 百年風華看今朝 蹲點采訪團走進龍洞鎮,重溫龍洞的紅色故事,感受龍洞的今日風姿與夢想。
紅色 龍洞
從湘鄉城區往龍洞鎮走,你可以輕松順著路上的指示牌找到位于泉湖村的陳賡故居。
陳賡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湘中民居,土磚青瓦,上下兩棟,左右兩橫呈 凹 形,共有40余間房屋,坐東朝西,依山靠水,景色宜人。1903年2月27日,陳賡出生于此。他的祖父陳翼瓊是清末湘軍武將。
走進故居,大門上掛著的對聯格外醒目, 德循羊祜,源紹吉安 。講解員易丹介紹,這副對聯出自陳賡的祖父陳翼瓊之手,大意為:品德要學習西晉名將羊祜,博學能文、清廉正直;不要忘記陳家的祖居地在江西吉安。
陳賡的父親陳紹純,以先輩的積蓄購田300多畝,加之自身的辛勤勞動和儉樸,家道漸興。抗日戰爭時期,災民成群結隊來到這里,號饑啼寒。陳家便慨然賣田施救,到最后自家僅剩1.3畝田,陳家的房屋也無償讓給了窮人居住。一邊走,一邊聽,從陳賡的家風故事里,我們不難理解陳賡為何后來會舍棄相對優越的生活,而毅然投身到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洪流中。
在近40年的戎馬生涯中,陳賡轉戰半個中國,身經大小戰斗數百次,并憑著超人的機智和勇敢多次化險為夷。他的英勇與智慧,令人佩服、令人景仰。為了懷念和追思陳賡,現在每年都會有很多人從全國各地到陳賡故居參觀學習,尋找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
從陳賡故居出發,大約4公里車程,便可到達龍洞鎮楠香村,這里是另一位開國大將譚政的故居所在地。譚政是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與陳賡是姻親。不過頗有些遺憾的是,譚政故居的房屋現在只剩一片空地。
每年還是有不少人過來尋訪譚政故居。 今年66歲的譚世春是譚政的堂弟,家住譚政故居旁。他告訴我們,自己雖然是譚政堂弟,但與譚政年齡相差較大,所以和他相處很少,但他兒時經常到譚政家玩,對譚政家的記憶很深刻, 房子是一個大院子,譚政家住在院子的東邊,院子里有一個天井,還有一棵很大的柚子樹
除了故居,令譚世春印象最為深刻的是1979年譚政回鄉的故事。那一年,是譚政于新中國成立后第二次回到湘鄉。 他們家那個院子對面是一個食堂,他就在食堂里吃飯,而且大家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沒有一點架子。 譚世春不知道,那一次譚政來湘鄉的前兩天,就要湖南省委接待處給湘鄉縣委辦公室發出電報通知,立下了 四不準 的要求(不準組織人員迎送,不準設宴招待,不準送人情送禮,不準住外邊的招待所),但通過他的講述,譚政的清廉與親民可見一斑。
除了陳賡故居、譚政故居,龍洞鎮還是 中共城前支部舊址 所在地。此外,盡管后來隨著區劃調整, 楊門七雄紀念碑 所在地劃到了韶山,但 楊門七雄 為了革命前赴后繼、無畏犧牲的故事仍然在龍洞鎮廣為流傳。
綠色 夢想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90多年前,革命先輩在龍洞鎮播下的紅色種子,不僅為龍洞鎮留下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也在龍洞人的血脈中深深植下了敢于拼搏、敢于斗爭、敢于擔當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激勵著今天的龍洞人勇敢奔走在鄉村振興的 綠色 夢想路上。
走進位于龍洞鎮泉湖村的現代光大環保能源(湘鄉)有限公司,綠草如茵、樹木蔥蘢,景色十分優美。如果不是走進公司二樓的操作間,并透過玻璃看到那一個巨大的垃圾倉,你可能無法想象,這樣一座美麗的園林式企業,居然是一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
每天清晨,一臺臺封閉式垃圾運輸車來到這里,通過卸貨平臺將垃圾卸入垃圾倉。隨后,工作人員會操控垃圾吊,抓起垃圾倉內發酵好的垃圾,將其送入焚燒爐。焚燒后的廢渣會進入渣倉進行再利用,產生的廢氣再經過多道工序處理,達到排放標準才通過煙囪排放出去。垃圾倉中的滲濾液也通過處理系統去除其中的污染物,最終處理后的水在廠區實現 全回用、零排放 ,實現垃圾 變廢為寶 。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之外,項目周邊還陸續建起了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餐廚垃圾處理廠。此外,工業垃圾處理廠也正在規劃建設中,一個功能完善的泉湖固體廢棄物處理中心正漸成規模,引領龍洞鎮在生態環保產業的綠色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
然而這條路一開始走得并不輕松,特別是征拆。項目涉及兩個村5個村民小組72戶居民的拆遷,還有以前建設垃圾填埋場遺留下來的不少歷史問題。 再難也得干,這不僅是上級黨委、政府交給我們的任務,也是龍洞鎮發展的需要。 回憶起項目征拆時的情景,龍洞鎮黨委書記胡健說。最終,他們僅用了3個月就實現了整個征地拆遷及場地平整。
龍洞鎮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如何把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保護好、利用好,將其轉化為鄉村振興的新動能?龍洞人一直在探索。陳賡故居幾經修繕,目前已經成為國家3A級景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譚政故居的原址重建項目也已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并已提前完成征地拆遷等準備工作。中共城前支部歷史陳列館的開放也正吸引越來越多人前來這里參觀學習。
鄉村振興之夢,綠色發展之夢。在龍洞鎮的追夢路上,也許還將面臨不少關卡,但我們深信,有了這份流淌于龍洞人骨子里的拼搏與擔當,有了 文化立鎮、農業興鎮、工業強鎮、旅游旺鎮 的清晰發展目標的引領,龍洞人的美好夢想一定會早日實現。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