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6月15日,阿壩州茂縣古羌城的羌繡傳習所內,幾名繡娘正在飛針走線,忙著繡黨旗。 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最近,我們收到了很多訂單,這幾天要趕制200多幅羌繡黨旗。 60來歲的李興秀說。
李興秀是當地知名的繡娘。20多歲時,她在茂縣、北川等地擺地攤,還幫人在布料上畫花、扎花。如今,與羌繡打了30多年交道的她已是省級非遺傳承人,并有 四川工匠 四川工藝美術大師 等稱號。
讓李興秀記憶深刻的是2004年。在成都舉辦的國際商品博覽會上,一位荷蘭游客花重金向她訂購了40幅羌繡作品。從那時起,羌繡便開始走出國門,走向國際。
羌繡不僅僅是裝飾,也可用來記錄歷史。 李興秀會把阿壩的山山水水、時代發展的點點滴滴繡進自己的羌繡作品里。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李興秀制作的羌族云云鞋、羌族小孩虎頭帽等羌繡代表作,在 中國故事 祥云小屋、民族文化宮等地展出,更是提高了羌繡的知名度。
傳統技藝也有 春天 。如何將羌繡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李興秀一直苦苦探索。
李興秀說,以前,沒有關于羌繡的系統教材, 帶徒弟全靠口授心傳,教得苦,學得累。 2008年前,李興秀只帶出了40多名徒弟。
2008年,羌繡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政府的幫助下,李興秀系統總結了羌繡的針法、繡法,并于2016年出版了羌繡教材,讓羌繡傳承有了標準,填補了全省乃至全國沒有羌繡技能培訓教材的空白。
羌繡以前叫 扎花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靠著繡娘的領悟與慧心代代相傳,繡出各種圖案,但不直接產生經濟價值。2014年,李興秀成立了茂縣興繡手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四川興繡藏羌文化工藝發展有限公司,通過 公司+刺繡協會+基地+培訓學校+產品回收 和 理論+實踐 授課,不僅帶動當地村民致富,也打出了羌繡品牌。
如今,李興秀已培訓24000多人次學員,傳承45個徒弟,帶動農村婦女居家靈活就業。李興秀的徒弟當中有10多人在茂縣縣城里買了房,還有學成自主創業的年收入能達到30萬元,部分學員一天能掙五六百元。
以前,我在老家種地放羊,從來沒想過我會買房。 茂縣疊溪鎮兩河口村村民顏代芳說,自從跟李興秀老師學羌繡后,日子越過越好了, 娜古嘞(安逸)!
近年來,在李興秀的傳承和發揚下,羌繡產業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打產業之一,為包括17個貧困戶、45名殘疾人在內的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500多個,年產值500多萬元。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