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朱綴絨生前在隧道施工現場(資料圖)
朱云業向記者介紹東皋嶺隧道開建經過。攝影 記者 張磊
朱綴絨的皮鞋
有這樣一雙女士皮鞋,被珍藏在定海區白泉鎮皋泄村的陳列館里。
黑色鞋面布滿了裂紋,部分表皮已經脫落。鞋跟的兩個天皮不見所蹤,其中一只鞋的鞋跟更是漏了一個大洞,里面嵌滿了泥土。
這雙皮鞋的主人,是白泉鎮皋泄村原黨支部書記朱綴絨。
一雙鞋,要沾過多少泥土,邁過多遠的路,才能變成如今的模樣?流逝的歲月里,每一個腳印的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4月29日,“追光·沿著紅色足跡出發”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采訪團來到定海區白泉鎮皋泄村,在東皋嶺隧道旁,在香柚田里,聆聽“一心為民好支書”朱綴絨的感人故事。
辦公室里常年備著“三套衣服”
2001年10月18日,年僅51歲的朱綴絨在去規劃香柚基地的路上,發生交通事故,不幸離世。
10月20日下午,哀樂低回,1000多名村民自發為朱綴絨送葬,長長的隊伍綿延近一公里。堆成小山一樣的花圈、紛飛的眼淚……這是一名好支書生命的“重量”。
“脫去三層皮,我就不信老百姓富不起來! ”從1993年擔任皋泄村黨支部書記以來,朱綴絨這樣說著,更這樣做著。
她把家安在了辦公室里,每天為了村里的發展東奔西走。“朱書記的辦公室里常年備著三套衣服:一套雨衣褲,抗臺時穿;一套休閑裝,日常穿;還有一套正裝,重要場合穿。 ”皋泄村黨委原書記朱云業告訴記者,朱綴絨平日里十分節儉,衣服鞋子穿來穿去就是那幾件。
“她總像是有使不完的勁?!敝煸茦I回憶道,田地上,蔬菜大棚里,甚至水溝里,她都要去考察,而她的衣服上、鞋子上,總是沾著泥漿。
翻開朱綴絨用過的工作筆記,這樣一組數據映入記者眼中:“(19)99年人均收入4085元,(全)村有皋泄香柚600畝,集體83畝。 ”
讓皋泄香柚成村民的致富經,這是朱綴絨“菜果興村”計劃的重要一環。
朱綴絨上任后,毅然決然擠出集體資金,請專家、建苗圃,落實專人育苗。首批香柚育苗成功后,她將果苗按人頭分配,一時間,香柚遍布村民房前屋后。推廣種植的同時,朱綴絨進一步加大宣傳,注重品牌打造,使皋泄香柚一炮而紅。
2000年,皋泄村的香柚產量已經超過了8萬公斤,盡管售價高于同類產品,依然供不應求。
20年后,村里第一批種植香柚的袁瑞忠,身形已變得有些傴僂。每天,他都去山上,悉心照料他的“致富果”。
“我現在種著20多畝地,一共600多株香柚,去年光果實就賣了十多萬元。 ”袁瑞忠對記者說,他的兒子也加入了香柚產業的隊伍,并借助電子商務,讓皋泄香柚越銷越遠。
正是皋泄香柚花開的季節,漫山的絢爛花朵搖曳生姿。仿佛在向逝去的老支書展示一張張傲人“答卷”。
如今,皋泄村已成為市級“菜籃子”工程基地,有市一線蔬菜商品基地1000畝、二線1300畝(其中無公害蔬菜基地850畝)、鋼質大棚335套,并開發有皋泄香柚優質高效示范基地1215畝,優質皋泄晚稻楊梅基地1000畝。村民年人均收入已突破了26000元。
村里還建設有皋泄村“筑夢空間”網創服務驛站,致力于打造村民身邊的網創孵化器、舟山特色農產品就業創業服務基地,為村民們創業致富提供助力。
為了一條隧道,每天吃泡面走破多雙鞋
皋泄村位于舟山本島中部,三面環山,是新城、定海通衢之地。
可20多年前,一座山嶺,阻斷了通往城區的交通。村里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住在山腳下的村民們想出村,要翻越好幾公里山路,至少得花近一小時,住得遠一點的村民更是要花兩小時以上。 ”站在東皋嶺隧道旁,看著川流不息的車流,朱云業回憶起當年的情況。
因為一座隧道,這個“凹”在山里的貧困村,脫胎換骨。這一切的改變,少不了朱綴絨的“軍功章”。
為了村子的發展,當時作為區人大代表的朱綴絨一次又一次把議案交到人代會上,幾經奔波、爭取,東皋嶺隧道工程終于被列入市重點工程建設項目。隧道工程涉及30多戶村民的搬遷,還要征用40畝地,朱綴絨就一家家與村民談心,引導村民齊心協力為隧道工程做貢獻。
為了隧道建設,朱綴絨帶頭捐款3000元,村里的賠償資金一時沒有到位,朱綴絨就以房產證作抵押向信用社貸款6萬元,還向人借了4萬元應急。在她的帶領下,全村干部群眾共為此籌款42萬元。
“為了確保工程進展順利,她幾乎沒有正點吃過一頓飯,總是早早吃完泡面就去走訪村民了,因為只有午飯或晚飯時間,村民家里才有人。連續快一個月,她的胃也吃壞了。 ”朱云業告訴記者。
在丈夫王其科的記憶里,那段時間要見上妻子一面,可謂難上加難?!坝袝r候天還沒亮,她就出去了,回來已經很晚了,忙的時候,干脆睡在了辦公室。 ”王其科回憶道,有一次看見朱綴絨腳上那雙鞋的鞋跟有點歪了。但第二天,她還是一腳蹬上那雙鞋,就趕著出門了?!斑@樣的鞋子,她一年要穿破好幾雙。 ”
2002年10月1日,東皋嶺隧道正式通車,朱綴絨做了多年的“隧道夢”終于實現了。
“書記去的時候,還有十幾米,隧道就能打通了,可惜,她終歸沒能親眼看一看。 ”說到這里,朱云業的眼眶紅了。他告訴記者,通車那天,村干部和家屬抱著她的遺像,在現場轉了好幾圈。“我們相信她若泉下有知,肯定會感到欣慰的。 ”
打通東皋嶺隧道、建成東皋線,使干石覽 、北蟬、白泉至定海城區的實際里程縮短了6公里。自此,皋泄村村民步行只需花10分鐘,就能到達定海城區。
2009年1月11日,東皋嶺隧道拓寬工程完成,原隧道變為并行分離隧道,與老路拼寬后成為標準的一級公路。
從翻山越嶺的土路,到如今的“希望之路”,附近村民的交通出行,在近20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讓皋泄村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大交通”時代,追尋美好未來
十多年前,朱綴絨一步一個腳印,奔走出一條隧道,為村民開辟出一條“幸福路”。
三年前,東皋嶺隧道經過為期幾十天的養護修理,內壁又變得光潔如新,再次煥發“青春活力”。
要想富,先修路。像東皋嶺隧道這樣的“致富路”在舟山越鋪越廣、越來越美。
近年來,我市堅持“干線隧道暢美化、城區隧道特色化、一般隧道舒適化”目標,實行“一隧一設計”,累計提升隧道50座,一批景觀化、科技化、舒適化的隧道成為海上花園城市的亮麗風景。
鄉村道路也越建越多、越修越好、越拓越寬。 2018年,市政府出臺“四好農村路”三年實施方案,目前15項任務指標均全面或超額完成,成功創建定海、嵊泗兩個省級示范縣和定海馬岙、普陀六橫等15個示范鄉鎮,有力助推了海島鄉村振興和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建成。幾年來累計新建改建公路257公里、路面維修252公里、建設安防工程151公里、改造危橋病隧14座,實現農村公路建制村通暢率100%,農村等外公路全面消除,村級節點通客車率達100%。
未來,舟山還將繼續完善“1+N”智慧交通體系,利用大數據提升交通監管,并爭取到2035年建成高品質“30、60、90”交通圈。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