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四川科技創新將有哪些新亮點?如何進一步吸納集聚高端緊缺人才?怎樣建設好創新平臺?聚焦科創領域體制機制障礙,四川又將如何改革?發布會進行了解讀。
目標 實現 兩個高于 和 一個倍增
四川省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改革辦常務副主任唐文金介紹,全會錨定了 四個提升 的目標任務 經過 十四五 時期努力,四川要進一步提升在全國創新版圖中的戰略地位、提升區域綜合創新能力、提升創新體系運行質量和整體效能、提升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全會還強調實現 兩個高于 和 一個倍增 的具體目標,即: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增幅、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較 十三五 末實現倍增。
全會逐一明確了全省五大區域推進創新發展的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其中,成都平原經濟區重點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和高端現代產業創新,打造成德綿眉樂高新技術產業帶,推動產業鏈、價值鏈邁上中高端;川南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重點強化產教融合和技術創新應用,促進資源能源高效開發、產業提檔升級和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攀西經濟區重點以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為引領,全面提高戰略資源綜合利用科技水平;川西北生態示范區重點強化綠色發展科技支撐,發展高原特色產業。
在全域布局基礎上,全會突出了成都和綿陽的創新引領帶動作用,提出要增強成都創新主干和極核功能,提升中國(綿陽)科技城創新能級,加快構建以成都和綿陽為主引擎、成都都市圈為主承載、其他區域中心城市和節點城市為重要支撐的區域協同創新格局。
鏈條 著力解決產業發展 卡脖子 問題
圍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的創新鏈條,全會針對四川在這 三大環節 存在的問題短板,提出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例如,在基礎研究環節,重點是強化以國家實驗室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全面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在技術攻關環節,重點是聚焦構建工業 5+1 、農業 10+3 和服務業 4+6 現代產業體系,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加強引領性前沿技術攻關,大力發展重大工程科技,著力解決產業發展 卡脖子 問題。在成果轉化環節,重點是促進科技成果中試熟化,建設高標準技術交易市場,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加快科技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
關于 聚集人才
天府峨眉計劃 天府青城計劃 擴容
入選團隊最高獲500萬元資助
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才辦主任陳冠松介紹,全會《決定》及配套政策在聚集高端人才方面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在聚焦重點方面,開展省級人才計劃前置改革, 天府峨眉計劃 天府青城計劃 分別增加50個名額,對重大創新平臺和重點用人單位給予人才計劃配額;建立國家人才計劃入選者和特殊人才直接認定機制,享受省級相關人才計劃支持政策。
在建強團隊方面, 天府峨眉計劃 創新創業團隊項目申報范圍拓展至高校、科研院所,增加10個創新團隊名額; 天府青城計劃 增設創新團隊項目,遴選支持10個創新團隊;省級財政給予每個入選團隊200萬元至500萬元資助,團隊所在市縣和依托單位給予相應的配套支持,對有發展潛力的創新團隊給予持續的項目資金支持。此外,對于創新團隊核心成員的職務職稱、薪酬待遇等事項可 一事一議 。
在突出主體方面,在川用人單位每培養或新增全職引進一名兩院院士、國家級科技領軍人才,分別給予500萬元、200萬元獎勵。
在崗位編制方面,四川將探索實行省屬高校人員控制總量管理,省級人才專項事業編制數增加到2000個;完善科研事業單位崗位結構比例動態調整機制,推動科研事業單位高級崗位向重點發展學科、優勢學科傾斜。
在評價激勵方面,四川將完善科研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水平核定動態調整機制,開設優秀青年人才職稱評審 綠色通道 ;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員保留人事關系離崗或兼職創新創業。
在服務保障方面,四川將拓展 天府英才卡 服務事項,細化完善人才安居、子女就學、家屬就業等服務措施,探索人才 一站式 綜合服務。
關于 創新平臺
支撐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
四川將布局這些 國之重器
戰略科技創新平臺是 國之重器 。四川省發改委副主任楊昕介紹,四川省將建設天府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創建國家實驗室,有力支撐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在建設天府實驗室方面,四川省已掛牌成立天府興隆湖實驗室,正在積極創建國家實驗室,將在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方面發揮重大作用,為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在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方面,目前國家在四川省布局有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轉化醫學研究設施、大型低速風洞等7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部分已經建成,部分正在加快建設。四川正謀劃建設電磁驅動聚變原型裝置、紅外太赫茲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等一批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立省市縣三級共同投入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產業技術創新平臺是連接基礎研究和產業化的重要載體。按照全會部署,四川將聚焦優勢產業重點領域,統籌建設一批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中試平臺等,打通 研發 工程化 產業化 創新鏈條。作為亮點之一,四川將支持現有中試研發機構升級改造,建立跨高校院所的省級新型中試研發平臺。同時,也積極支持新建概念驗證平臺和中試熟化平臺。
此外,四川還將聚焦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知識產權、科技金融、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科技中介、國際合作等領域,加快建設功能強大、配套完備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關于 科創改革
實施 揭榜掛帥 賽馬 等制度
給科研人員 松綁
四川這幾年創新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還存在創新主體動力活力不足、創新成果市場化轉化能力不強、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程度不深、創新發展體制機制不活等問題。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四川將在三個領域進行改革。
一是全面創新改革。這是中央部署的 國字號 改革任務,新一輪改革重點在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基礎提升、創新資源配置、創新環境優化等方面先行先試,促進科技、金融、產業、人才有機結合,對創新領域改革具有抓綱帶目的牽引性作用。
二是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這是四川省先行探索的 川字號 原創改革,重點是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被譽為科技領域的 小崗村試驗 ,意義十分重大。這次全會提出,要在前期探索基礎上,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前非資產化管理改革試點,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自主決策和市場化定價機制,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制度,著力做好 后半篇 文章,形成更強改革綜合效應和更多終端轉化成果。
三是科技管理體制改革。這是一項科研領域的 放管服 行動。全會提出,要實施 揭榜掛帥 賽馬 等制度,堅持 破四唯 與 立新標 并舉,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真正讓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從繁瑣、低效的體制機制束縛中解放出來,這就要改進科技項目立項和管理組織方式。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