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生產的國標三等小麥為標準品,國家公布的小麥最低收購
價格是1.12元/斤,相鄰等級之間等級差價按每斤0.02元掌握。 昨日,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辦公室主任王本洲對有關小麥最低收購價的政策進行了解讀。
最低收購價是指承擔最低收購價收購任務的收儲庫點向農民直接收購標準品的到庫價 。王本洲說,上述最低收購
價格指的是標準品的到庫價。近年來,隨著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發展,農民糧食經紀人蓬勃發展,為種糧農民提供了便利,其走村串戶的糧食收購
價格是自主協商形成的,與最低收購價概念是不同的。
需要明確的是,收購入庫的最低收購價糧食應為2020年生產且符合三等及以上國家標準。對四等及以下的糧食由地方政府組織引導實行市場化收購。因自然災害或其他原因造成不符合質量標準或食品安全指標的小麥,按照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負責制要求,由市、縣組織收購處置。
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執行時間為2020年6月1日至9月30日。在上述執行時間內,根據新糧上市和市場監測情況實行分區域、分批次收購,由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監測每天糧食市場收購
價格情況。
王本洲說,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作為政府工作部門,將主動履職,擔當作為,切實做好對農收購服務。一是督促收儲庫點在收購現場醒目位置統一張貼《最低收購價糧食收購質價公告》和《致農民朋友一封信》,設立樣品臺、咨詢處,公布監督舉報電話,讓農民了解政策和質價標準,賣 明白糧 二是統一結算平臺,升級技術手段,實行7 24小時對農結算服務,對操作失誤所形成的資金損失,協調銀行先行賠付,確保售糧群眾 糧出手、錢到手 ,讓售糧群眾交 放心糧 三是推廣應用 惠三農 APP預約售糧系統,讓更多農民在家就可以了解排隊情況、實現預約售糧,少跑路、少排隊、快售糧;在售糧高峰期,適當延長收購時間,增加機械設備和人員,積極開展流動檢驗,縮短售糧群眾排隊等候時間;收購現場設立休息站等便民場所,提供茶水、防暑
藥品等服務,積極推廣候車室式 糧食收購綜合服務大廳 服務,讓售糧群眾交 暖心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