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推進改革、擴大開放,主動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加強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綱要》提出,我市將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在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方面,我市將全面制定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做大做優做強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加速向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更多投向新型基礎設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產業和公共服務等領域。支持國有企業主導或參與現代中醫藥等產業重大創新示范項目工程建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發揮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上的引領作用。深入開展市屬國有企業管理提升活動,加快建立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功能作用。
我市將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全面落實支持民營經濟、外商投資企業發展系列政策措施,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依法平等對待。持續開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堅決落實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努力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破除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各項壁壘,打造惠企“直通車”。持續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不斷壯大民營經濟主體數量和規模。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增強企業綜合實力。完善“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政策體系,建立規范化機制化政企溝通渠道。
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我市將深化財政金融體制改革。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完善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增強全市重大任務、重大項目、重大工程財力保障;落實各項稅制改革任務,加強地方稅體系建設;完善口徑預算管理,深化預算信息公開,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推進市以下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制定實施公共文化等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增強基層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健全完善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推動地方融資平臺加快市場化轉型發展。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實施金融體系和融資結構調整優化工程,構建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保險市場、風險投資等多層次金融支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引導金融資本重點支持制造業和中小微企業,促進財政與金融、就業、產業等集成協調;深化地方農村商業銀行改革,深化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改革,建立金融人才柔性流動機制,吸引高端金融人才來亳創業、任職;積極融入長三角地區金融市場一體化發展,共建共享金融要素交易平臺;推動更多企業上市掛牌和直接融資,力爭到2025年,全市新增1-2家上市公司。
實施高水平市場開放
根據《綱要》,我市將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公平競爭審查、產權保護等市場體系基礎制度,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資源高效配置,改善提升市場環境和質量,實施高水平市場開放,完善現代化市場監管機制等重點任務。
我市將全面落實市場體系基礎制度,建立健全第三方審查和評估機制、面向各類市場主體的公平競爭審查舉報處理和回應機制。落實民法典和相關法律法規,依法保護國有、民營、外資等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依法嚴肅查處各類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妥善處理企業涉外商事案件,加強企業商業秘密保護。
在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方面,我市將逐步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嚴格落實存量土地盤活、土地產出效益與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分配掛鉤制度,完善低效利用土地市場退出機制。深化產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健全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供應、作價出資(入股)等工業用地市場供應體系。暢通人才跨所有制、跨區域、跨行業流通渠道,建成功能完善、服務規范的綜合性人力資源市場。健全要素市場化交易平臺,拓展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功能,深化招投標制度改革。
我市將整合各部門、各行業政務數據資源,依托“城市大腦”,建立多渠道數據采集機制,整合匯聚重點工作、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等相關數據,形成規范化、質量化的主題數據庫,構建數據模型,為各級政府和部門科學決策提供數據化、在線化、智能化支持。2021年建成人口、企業、經濟運行情況等領域的數據“儀表盤”;2022年人口、企業、經濟運行情況等領域輔助決策模型持續完善;2025年建成覆蓋城市管理、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等多領域輔助決策模型。
持續深化簡政放權
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優化政府職責體系,提高行政決策質量,持續優化“四最”營商環境,全力推動“12345”“一號響應”政務服務熱線改革。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市將持續深化簡政放權,全面提升行政審批質效,推進“放管服”改革迭代升級、“互聯網+政務服務”延伸擴面,完善“皖事通辦”平臺建設,積極推進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依托“皖事通”APP,我市將不斷完善“穩就業”平臺;依托安徽政務服務網亳州分廳,我市將上線“人生大事”集成服務事項,到2025年,實現“婚、生、學、醫、退、死”六項“人生大事”一次辦、簡便辦。在實施“安康碼”便民應用工程中,我市將不斷推動“安康碼”在醫療、教育、政務服務、交通出行、社會保障、公用事業和金融服務等領域“全覆蓋、多功能、一碼通”,力爭 2021年全市“安康碼”申領率達90%,2022年達95%,2025年實現應領盡領。持續推進政務服務大廳智能化升級改造,我市推行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服務,2021年實現自助一體機可辦理高頻事項150項以上,2022年實現300項以上,2025年達1000項。
“十四五”時期,我市將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非緊急政務服務熱線整合工作,對“12345”市長熱線的政務服務熱線進行全面優化升級,進一步明確“12345”“一號響應”熱線受理范圍、優化辦理流程、強化技術支撐、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健全督辦問責機制,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實現企業、群眾訴求“一號響應”。
我市還將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不斷提高科學治理、民主治理、依法治理水平。縱深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提質增效,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健全政務公開制度,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深化行業協會、商會和中介機構改革。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評估和事后評價制度,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全面履行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等法定程序,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決策機制,暢通參與政策制定的渠道,保障人民群眾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參與決策,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