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這是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成功的畫面,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后,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了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天和核心艙、神舟飛船, 天 神 合一。
加上天舟貨運飛船,在軌飛行的組合體總重超過40噸。
技術上很新,難度上很大。 周建平坦言, 很多技術對于我們來說都是第一次。
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進駐天和核心艙的航天員向全國人民敬禮致意的畫面。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通往太空之路無平坦大道,唯有革故鼎新、勇往直前。
也許是巧合,就在距離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不到百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小鎮,就取名 鼎新 ,出自《周易》,意為 更新、革新 ,似乎寓意著這群扎根戈壁的航天人,在創新中前行。
載人航天是航天領域技術難度最大、系統最復雜的工程。要建好一個國家太空實驗室,不僅需要有強大的組織能力、保障能力,還需要有創新精神。 周建平說,實際上在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中已經實現了很多創新。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發射,約573秒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 攝
為滿足航天員在軌駐留期間的應急救援需要,火箭系統進行了108項技術狀態的更改,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劉烽介紹說: 通過技術改進,火箭系統已經具備了8.5天和16天的應急發射能力。
發射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全長58.3米。相對其他運載火箭,該型火箭增加了故障檢測和逃逸系統,以確保航天員在發射過程中的安全。
應急救援需求也對飛船系統提出了更高標準。當船箭組合體在發射塔準備發射時,另一艘地面待命救援飛船也已經完成推進劑加注前準備,隨時可啟動后續發射工作程序。
我們已經實現了飛船的批次投產,兩船同時出廠,一旦需要救援,可立即啟動救援程序,短時間內即可發射入軌,將航天員接回地面。 載人飛船項目產品保證經理鄭偉介紹,研制隊伍通過技術流程優化等措施,幾乎是在原來完成一艘飛船時間內完成兩艘飛船的工作。
發射場系統、測控通信系統技術的狀態變化也多達100多項,以滿足具備應急發射救援能力的需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自2018年起對垂直總裝套房等進行了36項改造,具備了兩枚火箭同時進行測試、待命飛船存儲以及火箭應急加注能力。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發射,約573秒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多圖合成)。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 攝
長期駐留空間站對航天員選拔訓練的要求也顯著提高。應急救生、積極撤離、積極救援、待援、故障處置 對航天員的身心素質、知識技能等綜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航天員需要接受訓練的科目和內容非常多,技術難度也很大,平均達到了6000學時以上。 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介紹說,航天員在軌的健康保障技術難度也隨之增大,長期失重和密閉狹小環境對航天員的在軌鍛煉、心理支持等方面都有影響,既要配備先進可靠的裝備,還要設計科學高效的方案。
為滿足任務需要,從2017年3月開始,航天員的訓練就全面轉入為空間站任務做準備。本著 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試訓一體 的原則,航天員系統策劃設計并實施了8大類100余項科目的訓練,包括基礎理論、體能、心理和航天專業技術等。
其中有兩項活動,也被寫進了航天員訓練內容列入工作計劃:一是升國旗儀式,二是瞻仰東風革命烈士陵園。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