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
徐州經開區大廟街道黨工委堅持“學黨史”與“辦實事”齊頭并進,各村(社區)結合自身,緊扣民生事項、制定項目清單,從群眾家門口的“身邊事”入手,做足“繡花功夫”解難題,辦好民生實事,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快”字為先
把“小事”當成“大事”辦
為及時解決民生難題,前壩村民情快遞員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多層次收集民情民意,不僅有路面硬化式投資較大的“大事”,也有像換燈泡般雞毛蒜皮的“小事”,村支部把“關鍵小事”視為民生大事,全力提速,積極破題,累計解決村民“煩心事”30余件;虎山村、馬莊村、侯集村通過入戶走訪,廣泛征集村民在基層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環境整治等方面的困難訴求,分別完成了鋪設柏油路、施劃停車位、門口接種疫苗等項目40余件。
“小區路面被水淹啦!”得知后壩村鳳馨園一期消防栓被過往車輛撞斷的消息,村干部吳長龍來不及匯報,立即到達現場開始搶修,換上皮叉服,趴在地上,將手伸進地面以下的消火栓關閉閥,用最快的速度將閥門關閉,消除積水,恢復行人和車輛的正常通行秩序。并在當天下午立即焊接消防栓護欄,將小區內所有消防栓“保護”起來。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讓小區的村民們豎起了大拇指。
黨員志愿者修剪路邊草木
“實”字為底
讓“民生”跟著“民聲”走
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需。河套村以“問題墻+回音壁”為抓手,通過黨員中心戶調研走訪包掛群眾需求,把收集的問題整理公布在“問題墻”上,定期公開工作進度,及時公示辦理結果。“問題墻”變成“履職墻”,在這里,破損路面得到了解決、“鬧心路”變成了“連心路”、美麗
鄉村進行了提檔升級、“春光好”取代了“環境差”……民心暖了、人心齊了。
同樣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嘗到“甜頭”的還有后姚村村民。該村東路口常年路燈缺乏,影響村民的出行和安全。后姚村認真調研、實地勘察,迅速安排施工,22盞路燈讓村民徹底告別了“黑燈瞎火”,迎來了“燈火通明”。
“走了幾十年的黑路,今天終于亮了,以后走這里,就算路上沒人心里也踏實了。”一位路過的村民高興地說道。
“鬧心路”變成了“連心路”
“干”字當頭
將“盲點”作為“亮點”創
當前,大廟街道創文創衛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為了進一步推進“廁所革命”,李井村、前壩村創新舉措,安裝集照明、排風、沖廁、除臭、殺菌、環保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公共廁所,大大方便了出去鍛煉或者遛彎的村民,將為民服務的“盲點”轉化為基層治理“亮點”,著力打造了一廁一景,切實改善了
農村人居環境,提高了群眾幸福指數。
許你一片花海,坐享生態福利。眼下的東湖沿岸,夏花絢爛,30多畝夢幻花海如期綻放,美不勝收。此前,這里曾經是荒地,常年無人管理,滿是私墾菜地和垃圾堆,隨著入住人口的逐漸增多,居民對這里環境整治的呼聲越來越高。4月份以來,東湖龍蟠社區對該地塊進行了綜合整治,清除了原本堆放的垃圾和“小菜園”,并撒上了不同花期的花種,河岸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東湖龍蟠社區的美麗花園
接下來,大廟街道黨工委還將繼續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到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與黨史學習教育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持做好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打造新品牌,形成好經驗,用一系列立足實際、服務群眾的務實舉措,讓人們切實感受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帶來的變化和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