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起義軍根據中共中央的預定計劃,撤離南昌,揮師南下,目的是“先得潮、汕、海陸豐,建立工農政權。如情勢許可,自以早取廣州為佳”,再舉北伐,完成中國革命。起義軍取道臨川、宜黃、廣昌南下廣東,9月18日進抵大埔縣城。20日,實施前委汀州會議分兵軍事決策:周恩來、賀龍、葉挺等率領主力順汀江、韓江而下,向潮州、汕頭進發;朱德率領第十一軍二十五師和第九軍軍官教導團共2000多人,據守三河壩,阻擊梅縣、閩西來敵,掩護主力南下。
朱德和二十五師師長周士第、黨代表李碩勛察看了素有“得此控閩贛,失此失潮汕”之稱的三河壩地形,在筆枝尾山、龍虎坑、下村一帶,挖掘戰壕、構筑工事。10月1日,戰斗爆發,起義軍與多于我方數倍的敵軍惡戰。3日下午,敵軍借江面濃霧和密集炮火,渡過韓江。在敵眾我寡、彈少援絕、三面夾攻之下,為了保存實力,指揮部決定由蔡晴川營長率部阻擊,余部撤退。
三河壩戰役異常慘烈,據1927年10月18日《新聞報》報道:“此次國共兩軍惡戰,為從來所未見。”此役后,朱德率領余部800多人南下,在饒平縣茂芝全德學校召開干部會議,作出“隱蔽北上,穿山西進,直奔湘南”的戰略決策并轉而向西。經過“贛南三整”,再到湖南宜章休整,發動湘南起義,之后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
“沒有三河壩戰役,就沒有井岡山會師”,這是參加過南昌起義的開國上將肖克對三河壩戰役的評價。三河壩戰役在黨和人民軍隊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保存了革命的火種,逐漸把一支正規軍事力量打造為新型軍隊,實現井岡山會師,為井岡山工農起義軍注入重要力量。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