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科技投入不斷加大。自治區支持科研項目和科研活動的自治區本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從2016年的9.12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4.2022億元,增幅55.7%。自治區本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累計投入59.6億元,為自治區科技事業發展和創新能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成果對接。
十三五 期間,自治區共實施國家科技項目1359項,獲得中央財政資金支持8.58億元。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7項,資金2.83億元;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支持項目147個,資金1.36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計劃項目1185項,資金4.39億元。
科技創新成果不斷產生。自治區共組織實施科技重大專項273項、應用技術研究開發項目2436項,重點支持現代農牧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社會發展等領域的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裝備與自主產品開發。
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健全。修訂了《內蒙古自治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八項措施》《內蒙古自治區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建設方案》等政策文件。研究出臺了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實施意見、自治區科學數據管理辦法、科研事業單位績效評價暫行辦法、科技創新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九項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圍繞推進 科技興蒙 行動,出臺了 科技興蒙30條 ,共計制定96項改革政策和創新措施,多舉措激勵創新創業創造。
技術轉移轉化工作不斷加強。增設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機構14家,實現了全區盟市全覆蓋、延伸到重點旗縣區。2019年登記技術合同1217項,金額25.99億元,比2016年分別增加了99%和88%。培育技術轉移服務機構35家。
科技成果轉化支持機制進一步健全。支持自治區科技成果轉化引導項目584項,支持經費8.07億元。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引導項目的實施,推動一批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持續開展技術交易后補助,共支持合格項目1169項,補助資金10163.2萬元,引導激勵先進適用技術在自治區轉化落地。
區域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建設不斷強化。穩步推進呼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建,包頭農業科技園區成功晉級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準格爾旗入選國家首批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積極推進國家級乳業、稀土技術創新中心創建工作。支持建立了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上海交大內蒙古研究院、內蒙古草業與草原研究院等47家新型研發機構,在人才引進培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
科技人才創新團隊不斷涌現。 十三五 期間,累計推薦國家 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 38人,科技部 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17人、創新團隊4個、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1個。推薦入選自治區 草原英才 工程163人,培育創新創業團隊77個、創新創業基地7個。推動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柔性引進院士208人次,累計合作實施項目474項,轉移轉化科技成果290項,攻關解決技術難題337項。
實施 三區 科技人員專項計劃,累計服務種養殖合作社等機構400多個,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700多項。推廣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選聘科技特派員4000多人,累計推廣新技術1000余項,服務貧困村3000多個。
科技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截至 十三五 末,全區共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2家,自治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2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58家,自治區級眾創空間163家;國家大學科技園1家;自治區科技服務示范機構60家。2019年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907家,同比增長20.6%,研發投入超過200億元,實現營業收入5700多億元。落實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2015年至2019年,全區享受政策企業從91戶增長到864戶,加計扣除總金額從7.34億元增長到51.69億元。
積極引導和帶動金融資本、民間投資和地方政府共同參與科技成果轉化,先后聯合 一行三會 制定出臺了《推進自治區科技金融結合工作的若干意見》、設立了科技協同創新基金、啟動了科技成果質押融資工作、推動內蒙古股權市場設立了 科技創新板 ,初步建立起自治區科技金融結合工作機制和服務體系。科技協同創新基金總規模達到8.05億元;科技成果質押融資風險補償金規模1.4億元,支持企業97家,撬動銀行貸款22.99億元。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