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6月16日,記者在廟宇鎮龍骨坡遺址公園建設現場看到,工人們或在拆模、或在為鋼棚架噴漆,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據了解,該遺址公園保護棚工程有望在7月完工。
建設工人為遺址公園保護棚噴漆。
“龍骨坡遺址公園的建設,有利于保護傳承龍骨坡遺址文化,使龍骨坡遺址文化在廟宇生根發芽,延續傳承。同時,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借此打造休閑旅游科普基地,打造一張廟宇亮麗的文化旅游名片,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也有利于廟宇鎮的長遠發展。”廟宇鎮黨委書記龔超介紹。
龍骨坡遺址公園效果圖。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鄉村振興工作的起步之年。對位于我縣江南邊陲的廟宇鎮而言,他們對鄉村振興工作有什么樣的認識?龔超說,鄉村振興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農業經濟、社會、文化以及生態建設的諸多方面。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要想全面促進鄉村振興,就必須充分調動全社會資源和力量,實行多措并舉,從而激發農村發展新動能。
廟宇鎮是渝鄂邊界重鎮,巫官廟高速和奉建高速兩條高速路將在廟宇鎮實現“會合”,且廟宇有“巫山糧倉”的美譽,區位優勢和較好農業產業優勢都為鄉村振興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由此,廟宇鎮將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立足邊貿重鎮、農業強鎮、文旅示范鎮的“三鎮”目標定位,強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美麗的田園風光。
“我鎮將立足產業優勢,打造廟宇特色大禮包,分裝黨參、川貝、貝母經、皮蛋、大米等特色農副產品,塑造品牌,完善銷售渠道,將特色大禮包推向廣大市場。采取‘產業+農旅’模式,按照‘高山生態涵養,中山花果飄香,低山田園風光’的規劃布局,打造‘春看李花沐清風、夏觀荷花閑垂釣、秋聞稻香賞明月、冬玩雪花尋年味’的休閑娛樂基地,切實推進農旅融合產業和廟宇特色種養殖業加快發展。”龔超表示。
遠眺廟宇。
于是,廟宇鎮在生態產業方面,規劃出了“一村一品,一村一產”的格局,采取“產業+農旅”模式,打造“1+N”特色產業,以脆李產業為支撐,積極發揮水稻種植優勢,著力推進無花果、黃金梨、軟籽石榴等特色產業。打造鄉愁文化,為鄉村振興提供持續的精神動力。著力保護龍骨坡遺址文化,傳承龍骨坡“抬工號子”精神,廣泛開展文化遺產保護活動,讓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不斷推進集體經濟發展,建好示范,解決農民增收難、致富難的問題,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助推實現共同富裕。建成廟宇鎮永安村集體經濟示范村,推動“農旅融合”,開發農業農村生態資源和鄉村民俗文化,促進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價值鏈提升、增收鏈拓寬,帶動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農業升級。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