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調整產業結構,昔日土地變身“聚寶盆”
炎炎夏日,西蘭花的收獲季早已過去,但在鞏王村的辛巴家庭農場里,土地并沒有閑置,已經半人高的玉米秸稈遍布田間,綠葉油亮。農場主許波告訴記者:“再過三個月,專業的收割機就會在田間有序作業,將兩米高的玉米秸稈割倒,粉碎成絮狀再打包貯存,作為奶牛的冬季飼料。”
去年7月,許波看中了鞏王村新建的高標準農田:“我們來來回回看過好多地方,這里環境好、設施好,土地連片,交通也方便。”承包的600畝農田,許波全部用來種植西蘭花,成為村里最大的西蘭花種植基地。“今年春季,西蘭花的總產量達到了148萬斤,每畝單產超過2000斤。”
對于鞏王村的不少種植戶來說,春、秋兩季是西蘭花的收獲時節,那兩季之間的夏天種什么?不斷摸索之下,不少種植戶選擇了一種飼喂牛、羊等草食牲畜的玉米品種——青貯玉米,許波也不例外。“地里一半種植青貯玉米,還有一半用來秸稈還田。”許波的西蘭花主要出口日本,銷路不愁,青貯玉米也是與上海光明乳業合作的訂單種植。“農閑”時候的青貯玉米每噸能賣出400元,畝均收益達到1200元。這種玉米全株青貯的方式,既銜接了種植業與養殖業的最佳利用時間,又將土地的利用效率實現了最大化。
無獨有偶,進入夏季,走進大豫鎮楊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水果種植基地,鮮紅欲滴的甜櫻桃、金燦燦的枇杷吸引了不少顧客前來采摘。“去年試種的效果挺好的,今年就開始大面積種植,預計每畝地的效益在1萬元左右。”基地負責人羅建萍告訴記者,果園流轉的100多畝田地都是經過平整的高標準農田,土壤條件好、田間配套完備,為他們省了不少心。
近年來,鞏王村的種植戶們一改傳統種植習慣,因地制宜發展西蘭花、蠶豆、精品水果等高效經濟作物,大力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示范引領、典型帶動、資金扶持,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重點布局優質糧食和特色蔬菜種植基地。目前村里共有種植大戶9名、農業企業2家、家庭農場8個,全村流轉土地2300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流轉土地600畝,建成西蘭花基地500畝,水稻基地300畝,水果和蔬菜基地300畝,高效經濟作物的規模化種植,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蛻變”。
鼓勵“打工經濟”,拓寬就業轉移“新路子”
1983年,施永兵投資10萬元在大豫鎮丁店街道創辦現代電子器材廠,成為如東第一批個體工商戶。2000年,企業注重向環保、綠色能源方向發展,開發了各種規格充電器、逆變器,成為國內最大的逆變器生產基地。近年來,施永兵成立南通斯明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品牌逆變器遠銷南非等國。作為村里的龍頭企業之一,企業有200多名員工為鞏王村村民。目前,鞏王村共有個體工商戶280家,企業40家,形成了機械、紡織、建材、農業規模種植等產業集群。近年來,村里的企業大量招進本村的中老年勞動力,平均年紀50歲左右,月薪4000元到8000元之間。
除了通過扶持小微企業發展,解決中老年村民的就業問題,鞏王村還幫助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1993年,倪思忠隨著村里的工程隊離開家鄉,踏上了“北漂”之路,從原來每天40元的小工,到如今自己擁有一家注冊資金達500萬元的裝飾公司,倪思忠的成功離不開當初村里鼓勵勞務輸出的策略。
口袋鼓起來,倪思忠不忘帶著村民們一起致富:“現在,整個鞏王村通過我的裝飾公司在外務工的有100多人,他們一年最少能掙十多萬元。”在村里,像倪思忠這樣的人并不是少數。目前,鞏王村總人口約6000人,其中三分之一的村民在外做裝潢,號稱“裝潢村”。
近年來,鞏王村“兩委”結合實際情況,在勞務輸出促進勞動力就業轉移方面做“大文章”,實現貧困勞動者從自發輸出向精準輸出轉變、從無序輸出向有序輸出轉變、從體力型輸出向技能型輸出轉變的“三個轉變”。
厚植“綠色銀行”,探索鄉村振興“新引擎”
“路燈亮化這個事兒很有必要,我們贊成主干道由村里出資,各組小路由村民自愿出資,成熟一條補助一條的模式。”近日,鞏王村就全村的路燈亮化工程召開村民組長會議,16組組長倪思龍代表小組發表了意見。他告訴記者,現在村里大小事都要通過村民小組和老百姓商量,廣泛收集民意。“村里要做什么?錢花到哪兒去了?老百姓都知道。”通過黨員大會、村民組長會議等形式,村里的每一筆支出清清楚楚,為老百姓做的事兒實實在在。近年來,全村43個村民小組已經全部建成硬質路面,總長度達107.5公里,其中5個小組實現了路燈亮化。
路通了,人居環境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丁南河是鞏王村的生態景觀河,隨著隆隆的機械聲,負責管護的工作人員正手持割草機,忙著給河道兩岸除草。陸忠法是天楹環保有限公司大豫分公司一片片長,去年6月開始,他帶著4名工作人員,一同負責鞏王村1條景觀河、8條橫河的長期管護工作。“現在的管護和以前不同,劃分責任區后采取單位責任制,我們每天都要巡河,看看責任區內的河道有沒有漂浮物、浮萍、垃圾,路邊的雜草、秸稈也要及時清理。”
近年來,該村先后整治河道42條,修建泵站6座,新建泵站2座,新建橋梁19座,拆壩建涵66座,投資300萬元建成丁南河生態景觀河,全村骨干河道綠化面積達345畝,同時加強河道的日常管護。全面完成黑臭水體、畜禽糞污、南美白對蝦等專項整治工作。如今,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美麗鄉村入畫而來。
“生長期遇上干燥天氣,附近河道的水干凈清澈,可以直接噴灌;雨季采摘的時候,田邊這條水泥路也給我們帶來了方便;還有田邊的隔離帶,有利于我們對西蘭花品質的管控。”許波的家庭農場是出口蔬菜種植基地,對西蘭花的生長環境要求比較高。“村里的水泥路修到了田頭,極大地方便了前來采摘的客人。”羅建萍做的是采摘生意,交通便捷對她來說非常重要。
“梧桐引得鳳來棲”。如今在鞏王村,田成方、樹成林、路相連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格局逐步形成,綠色農產品銷路廣闊,生態鄉村宜居宜業……吸引了不少農業規模種植的落戶,綠水青山正轉化為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