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峽江縣玉峽微愛公益協會與藍天救援隊聯合到該縣桐林鄉廟口小學捐贈衣服。
鄒紅華帶領志愿者參加公益活動。
曾敏和志愿者及時轉移受災群眾。
峽江縣玉峽微愛公益協會成員帶幫扶的孩子到新余開展戶外拓展活動。
初次見到鄒紅華,是在6月中旬的一個晚上,40多歲的她,身材瘦小,最吸引人的是臉上明媚的笑容,說話尾音上揚,顯出無限活力。說起做公益,她說: 其實沒想這么多,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16年,她加入峽江縣玉峽微愛公益協會(原峽江縣義工協會),后又加入藍天救援隊。5年來,她熱心公益,不吝付出,不計回報。更難得的是,鄒紅華的丈夫曾敏,也是一名熱心公益的人,2018年起,他先后加入了峽江縣志愿者協會、白鷺救援隊。
夫妻倆,四個組織,公益路上他們攜手同行,傳遞愛與奉獻。
一次偶然,夫妻倆陸續走上公益路
你是如何走上公益路的呢? 記者問。
源自一次偶然。 鄒紅華說,峽江縣公益圈的活躍分子謝友華是她的朋友,謝友華多年來熱心公益,曾獲評2020年 吉安好人 。受到他的感染,鄒紅華漸漸了解公益組織。
2016年,鄒紅華第一次參加公益活動,那是她和協會的同伴一起去巴邱鎮參加慰問環衛工人的公益活動。活動現場一幕幕充滿愛的畫面,深深地觸動了她的內心。仿佛打開新世界大門一般,鄒紅華抱著滿腔的熱情加入了峽江縣義工協會(2019年更名為玉峽微愛公益協會),進入了理事會,負責秘書處的工作。協會組織公益活動,她就要負責擬活動通知、統計人數、協調活動環節等,大大小小的事務幾乎占滿了她大部分休息時間。
起初,妻子的這一變化,丈夫曾敏并不支持。2016年,正值女兒升入高三,兒子升入初三,家里事情比較多,妻子的頻繁外出在他眼里就是在 玩 ,那段時間,鄒紅華沒少被埋怨。
轉變發生在2017年峽江縣義工協會的年會上,在鄒紅華的 鼓動 下,曾敏參加了年會。在活動中,他了解到協會都在做有意義的事情,當看到照片里,受助對象那一張張滿是幸福的笑臉,曾敏態度開始發生變化。
曾敏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態度180度大轉變,不僅開始支持她做公益,還主動做起了公益。2018年,曾敏加入了峽江縣志愿者協會,后又加入了白鷺救援隊,夫妻倆開始攜手走上公益路。
一點收獲,他們在付出中獲得愛和感動
有沒有統計過,這幾年來,做公益你們投入了多少時間和金錢呢? 這問題,記者同時問了夫妻倆。
記不清了。 這個問題他們的回答幾乎一致。玉峽微愛公益協會的成員告訴記者,鄒紅華幾乎每星期都會參加公益活動,只要有捐款,她也是先捐款的一批人。曾敏也是在峽江縣志愿者協會、白鷺救援隊的活躍分子。各個組織為夫妻倆頒發的一疊疊獎狀、感謝信,蘊含了大家對他們的認同。
而最讓他們看重的并不是榮譽,而是傳遞愛心獲得的感動。采訪中,夫妻倆說起了他們公益路上的故事。
2020年7月,峽江水邊鎮漲水。白鷺救援隊主動聯系當地應急管理局參與搶險,曾敏也積極為受災群眾運送物資。一日,他和隊員駕著沖鋒舟來到鄭家灣村,村里有位老人被困在家中閣樓,曾敏和同伴頂開房門,架起樓梯,有的不顧危險跳入水中,有的站在船上,伸出一雙雙手將被困老人抱出閣樓,帶到安全地帶。當日,他們運送物資路過沂江河時,還因水流過急差點翻船。那段時間,白鷺救援隊隊員們幾乎天天早上8點出發,一直工作到晚上10點半,但看到受災群眾脫險得到安置,曾敏心里比蜜還甜。
富有愛心的鄒紅華一直關注著一個孩子,小晴(化名)家住該縣仁和鎮,右手指有殘疾,只和七旬的奶奶一起生活,性格內向自卑。2017年,當志愿者來到她的家里,破敗簡陋的屋子,令人看得心酸。臨走時,鄒紅華自掏腰包給了100元,這一個小小的舉動,竟讓小女孩流了眼淚。接下來的四年,鄒紅華時常邀請小晴參加協會的活動,給她送去溫暖。 也許是感受到大家的愛,這個孩子變得越來越活潑開朗,把我們志愿者當親人,我覺得非常高興。 鄒紅華說,這樣的事情,她還遇到很多。
一種堅持,他們將繼續攜手做公益
對于未來你們有什么打算,是否會一直堅持做公益。 對于這個問題,夫妻倆都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
回顧這些年,走訪慰問、為貧困學子送 溫暖包 、開展公益活動 作為志愿者, 夫妻檔 贈人玫瑰,亦手有余香。談及感受,兩人異口同聲都說 感恩 快樂 ,感恩遇見正能量的人,一起去做溫暖別人的事情。
甚至兩人還開始暗暗 較勁 ,比拼誰做的好事更多,這成為他們生活的一個小樂趣,讓夫妻倆多了份生活上的相互理解,精神上的契合。談起這個別樣的競爭,鄒紅華滿臉都是甜蜜的笑容,曾敏則這樣總結: 我在救援隊方面做得比她好,而她在協會的工作做得比我好。
更令他們感到開心的是,他們的愛心也漸漸感染到了身邊的人。在鄒紅華的手機里總保存著這樣一張照片:她和女兒做公益時的合影,母女身穿紅色志愿者的馬甲,笑容明媚、陽光。父母的舉動,影響到了女兒,也讓她學會了善良對待這個世界。
無獨有偶,只要鄒紅華在朋友圈里發籌集善款的信息,總有親戚朋友樂于響應,一分一毫都是善意的匯集,增添了社會的溫暖。
公益事業任重道遠,愛心永無止境。這一對心懷大愛的夫妻,在公益的道路上肩并肩,手牽手,譜寫了人世間最美妙的愛的樂章。曾敏說, 做公益可以讓我幫助更多的人,讓我感到快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做好事。 如今,夫妻倆在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們不忘初心、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精神也永遠在路上。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