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
江蘇徐州豐縣大沙河鎮宗集村的“幸福小院”,記者看到93歲的李湘川老人,笑意融融地和記者攀談起來,“我每天中午都會準時出現在幸福小院,這里的飯菜口味清淡,種類也多,不夠還能再盛,比在家吃的都好。”
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生活有“享”頭
宗集村全村70歲以上的老人158人,許多獨居老人吃飯都是簡單應付,針對這種情況,宗集村黨支部下決心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今年4月,在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的幫扶下,宗集村建成了集老年人居家養老、留守兒童關愛幫扶、殘疾人輔助就業等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場所——幸福小院。
幸福小院建成后,每天為村里7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早午餐,餐費標準為每人每天10元,費用由政府補貼、社會捐贈和個人共同承擔,老人每天只需花費6元。同時,配備了理療室、休息室、淋浴房等,大大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質量。
上午一起聊天曬太陽,中午在食堂吃飯,下午休息理療……這就是宗集村84歲的李紅英在“幸福小院”的生活軌跡。“以前在家很冷清,再加上腿腳不便很少出門,現在好了,在小院里有人說說話聊聊天,每天都很開心,心情也舒暢。”李紅英高興地說。
幼有所育,幼有所愛,童年有“樂”頭
“幸福小院”不僅讓老年人居家養老,還專門聘請老師為村里的留守兒童提供教育照料服務。
留守孩子、獨居老人,“幸福小院”將這兩個群體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處處祥和,其樂融融。老人們紛紛表示,有了孩子們的陪伴,自己吃飯胃口也好了不少。
殘有所助,殘有所為,日子有“奔”頭
在“幸福小院”里,還為殘疾人提供了就業增收的機會。定期邀請手工編織技藝專業老師進行授課培訓,讓殘疾人通過做一些簡易的手工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幫助殘疾人家庭減少了不少生活壓力。
“以前在家苦于身體有缺陷,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現在在這里掌握了謀生的一技之長,生活也充滿了希望。”殘疾人李某充滿了感激之情。
談及下一步發展,豐縣大沙河鎮宗集村黨支部書記孟祥書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幸福小院”的基礎設施,常態化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讓廣大村民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幸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