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面性的作用。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這一時期,我省教育各項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在擴大普及、提高質量、促進公平等方面成就顯著,百姓有了更多獲得感,教育的社會貢獻度不斷提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重大貢獻。
城鄉教育邁向一體化發展
走進來安縣汊河鎮初級中學,教學樓、宿舍樓矗立在綠樹叢中,塑膠操場上籃球架、乒乓球桌等運動設備一應俱全。“搬到新校區以后,辦學條件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留在汊河讀書。”該校校長孫殿兵介紹說。早些年,學校只有一棟教學樓,簡陋的水泥操場因年久失修,出現很多坑坑洼洼,一場雨過后,操場上到處都是積水。因為教學環境、師資力量和城里學校差距比較大,很多當地家長都把孩子送到城里讀書,最少的時候,學校只剩下300多個孩子,而家長們也負擔著異地陪讀的額外開支。
為了滿足孩子們在家門口上好學校的需求,2011年,汊河鎮初級中學新校區正式立項招標。2014年,師生們整體搬入新校區。2016年以后,乘著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東風,學校又陸續配備了“班班通”電子教學設備、智慧課堂、圖書室、理化實驗室、心語室、音樂教室、舞蹈室、空調等。目前,學校已經實現了教室網絡全覆蓋,一些城里學校的優質課也能通過網絡覆蓋到該校,農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可以同上一節課。辦學條件好了,學生人數也在逐年增加。“現在的學校不僅校園建設得漂亮,老師教得也好,孩子住校由老師管著,我們出門務工也放心了。”八年級學生陳潔的父親對記者說。如今,該校在校人數已經回升到593人。
近年來,為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我省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三個學段分別落實,統籌推進基礎教育發展。截至2020年底,全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94.9%、普惠園覆蓋率達85.3%、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3%,超額完成“985”目標。“十三五”期間統籌各類項目資金184.73億元,著力改善農村地區、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鄉鎮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所轄縣(市、區)提前三年全部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認定,在全國居第9位、中部地區第1位。有序擴大城鎮教育資源,截至2020年底全省義務教育超大班額全部消除,大班額降至0.86%,提前1年完成目標任務。
源源不斷提供多層次人才
7月初的合肥職業技術學院,校園并沒有因為暑假的到來而沉寂,在學校的實訓室內,各種實操訓練正熱火朝天地開展。在該校博清焊接機器人學院實訓中心內,記者看到幾臺機器人正在進行自動焊接操作,學生和技術指導人員在一旁認真觀察分析。
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教育水平的提升極大豐富了人才供給質量和數量。近年來,圍繞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育人環境等多方面,我省職業教育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成果斐然。自今年5月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開賽以來,我省選手斬獲大獎的喜訊不斷傳來:安徽工商職業學院選手劉婷婷、吳君、任孟雪勇奪關務技能競賽項目第一名;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選手徐樂樂在高職組珠寶玉石鑒定賽項目中,拿下全國第二名……據介紹,在此項大賽中,我省高職院校獲得的獎牌數已經連續三年穩居全國前3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隨著各地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從江淮大地上的職業院校中走出來,創造美好生活。
接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各類人才走出校門,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勁的人才支撐。今年3月,省教育廳發布《2020年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全省2020屆高校畢業生達34.78萬人,畢業去向落實率為82.62%,位居全國第一方陣,超過67%的畢業生在省內就業,其中制造業、教育、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直接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專業成為就業熱門。
“十三五”期間,我省共培養高校畢業生169.67萬人,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始終穩定在89%以上,穩居全國第一方陣,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約11個百分點,實現留皖畢業生總量和比例雙提升。
強力推動科技創新
今年年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志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證明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科學與技術基礎。近年來,中國科大科研團隊勇攀空間量子信息科技高峰,取得了一系列令全球矚目的成果。
教育大步發展,培養造就了大批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級人才和水平領先的科技成果。中國科大主導或參與的“墨子號”“悟空號”發射成功;安徽大學聚焦安全領域“卡脖子”難題,獨立自主研發成功系列特種高靈敏傳感裝備,12種裝備列裝并產品化……背后是我省對高校研發的高投入。僅去年一年,全省高校研發投入就達80.1億元,同比增長87.6%;簽訂技術轉讓合同614項,同比增長51.23%,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據省教育廳數據顯示,全省高校現有國家級科研平臺39個、獲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9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5個、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2個。對接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20所高校建立3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在10所高校建立12個產業共性技術研究院,在17所高校建設50個創新團隊。我省還引導和支持高校深度融入“五個一”創新主平臺建設,5所省屬高校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10所省屬高校與人工智能研究院簽訂框架合作協議,協同實施15個科研項目。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