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趟過半個世紀的歲月長河,同胞5兄弟先后穿上軍裝,肩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同胞5兄弟的5子女相繼接過接力棒,默默傳遞著參軍報國情緣。
這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縉云縣溶江鄉一戶普通農民家庭。
革命戰爭年代,為了保家衛國,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父子兵、兄弟兵比比皆是。和平年代,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面對安逸生活與其他社會誘惑,陳氏一家為何還會有那么多后人,仍選擇軍營建功立業?
陽春四月,記者來到了溶江鄉洪坑橋村前溪自然村,尋找到答案。
同胞5兄弟從軍
保家衛國
在同胞5兄弟老五陳文偉的家中,墻上顯眼位置掛著陳文升、陳文秀、陳文光、陳文明、陳文偉 同胞5兄弟從軍保家衛國 照片,它無聲地訴說著屬于這一 光榮之家 的殊榮。
舍小家,為大家,有國才有家!說起這同胞5兄弟從軍保家衛國的光榮歷史,自然得從其父親陳立生說起。
解放前,我的父親在 二五 減租運動中,是農民協會的領導成員,鼓動減租減息,深受廣大農民擁護。解放后,他任前溪村村民委員會主任,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那時候,他連續三屆當選縣人大代表,還是縣人民法院陪審員。 陳文偉說。
在解放初征兵宣傳會上,我父親帶頭明確表態:窮人翻身分到田地,只要祖國需要,我的5個兒子都送去當兵,保家衛國! 陳文偉回憶, 這句話成了父親的經典勵志 名言 ,在鄉鄰廣為流傳,父親說到做到。
1950年,老大陳文升應征當了志愿兵。說到他,還有一段解放前的革命經歷。目睹老百姓過著饑寒交迫的日子,為了勞苦大眾翻身求解放,1945年,陳文升與同村盧根福、陳立和、胡設秋四位有志青年,毅然參加浙東地下共產黨,從事地下交通員工作。在部隊期間立過功受過獎,轉業后安排在杭州電廠,后調到紹興鋼鐵廠工作。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服從國家大局精簡回鄉,曾擔任村黨支部書記近20年。他傳承黨的優良傳統作風、革命精神,深受領導和群眾的好評。2018年因病去世。
1953年,老二陳文秀爭著體檢當兵。 當時家里老少9人,大哥在部隊,奶奶年邁,弟妹又小,缺少勞動力,生活特別困苦。但父親態度很堅決:只要國家需要,5個兒子都送去當兵,家庭困難讓父母撐著! 今年85歲的陳文秀,依舊精神抖擻,回憶起過往,仿佛又回到那個年代。
陳文秀退休后喜歡種花
陳文秀當兵駐守溫州洞頭島,從事醫療衛生工作。艱苦的環境歷練人,他工作業績突出,服役4年中,榮記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評為海島衛士先進個人,獎勵去革命圣地井岡山療養。轉業后分配到龍泉工作,后調回縉云,在縣衛生局工作至退休。退休后,他特別喜歡種花,芍藥、茶花、多肉 老家的小庭院成了花的海洋。
陳文秀夫婦和陳文偉(左一)
1959年,老三陳文光從軍,分配到12軍下屬部隊,曾調防至江西、江蘇等地,1963年榮立三等功。后來部隊動員集體轉制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參與阿克蘇、庫爾勒兩個機場和鋼鐵廠建設。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就像那首歌里唱的 革命戰士最聽黨的話,哪里艱苦哪兒安家 。在異常艱苦的歲月里,他堅守了7年,后因積勞成疾、腿骨壞死,動大手術,1972年組織同意退職回鄉。
1961年,老四陳文明從軍,成為公安警察部隊金華支隊一員。在部隊,他特別能吃苦,特別有擔當。1963年入黨提干,曾任武警浙江省總隊、江蘇省總隊總隊長(司令)。38年軍旅生涯中,多次組織指揮部隊成功處置重大突發反恐、維穩安保戰斗任務,在武警浙江總隊樹立了全軍典型三中隊。1996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 守橋愛民模范中隊 稱號;1998年經總參謀部、武警總部軍事考核授予武警江蘇總隊 全軍訓練先進總隊 稱號,單位和個人曾多次受到記功、嘉獎。
退休后,他加入吉利控股集團,近20年一直擔任黨委書記、工會主席,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引領、戰斗堡壘、先鋒模范作用,為吉利集團成為世界500強企業貢獻力量。吉利集團黨委主要三大任務,分別榮獲中共中央授予 脫貧攻堅戰先進單位 稱號,中央中組部授予 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稱號,全國總工會授予 全國模范職工之家 稱號。 58年工作歷程中,曾與多位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及浙江省、江蘇省主要領導人合影留念,這是我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電話那端,陳文明顯得有些激動。
陳文明還是溶江鄉鄉賢聯誼會會長。2020年8月,他了解到溶江中心幼兒園計劃搬遷到小學,毅然捐贈出平生省吃儉用的200萬元積蓄,用實際行動詮釋濃濃的桑梓情懷。
1973年,老五陳文偉從軍,部隊駐地江蘇沭陽,從事醫療衛生工作。1976年退伍后,在家鄉開診所至今,學以致用,服務當地百姓。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醫療條件相對落后。我平時善于鉆研中西醫結合的醫術,只要有應急病人需要,哪怕是半夜,拎起藥箱就走。 為人樸實、淳厚的陳文偉,多年來盡心盡力治病救人,深得百姓尊敬。
陳文偉退伍后在家鄉開診所服務當地百姓
清明要理性追思,文明祭掃,注意防火安全 清明節快到了,大家祭祀不要在山上燒紙錢放鞭炮 陳文偉還是村里的護林員,清明節前夕是他最忙碌的時候,每天騎著電動車,村頭巷尾吆喝一圈后,再到周邊的山上巡查一圈。10多年來,多次被評為縣級 優秀護林員 ,為山林防火、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出力。
同胞5兄弟的5子女
相繼接過接力棒
陳智杰(左)與陳文偉(右)
只要祖國需要,我的5個兒子都送去當兵,你們也一樣!
先有國家這個大家庭的安寧,才有我們小家的幸福。當兵報國,是我們家的優良傳統,要傳承下去。
從小在爺爺的教導和5位老兵 軍魂 的熏陶下,同胞5兄弟的5位子女接過接力棒,相繼踏上軍旅,傳承 軍魂 的神圣使命。
老大陳文升兒子陳智杰,1991年入伍,杭州武警部隊,后退伍回家,現在家鄉經營早點。
老二陳文秀女兒陳美美,1996年入伍,后考上軍校,現轉業到杭州市公安局任公安干警。
老三陳文光兒子陳亮,1991年入伍,后考上軍校,現轉業到上海市公安局任公安干警。
老四陳文明女兒陳青,1987年入伍,浙江邊防武警,后考上軍校,任邊防警官時榮立三等功并多次受嘉獎。轉業到省公安廳后任副處長,多次被全省公安系統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安干警。
老五陳文偉女兒陳璐璐,2001年入伍,福建武警部隊,退伍后在省人保財險公司工作。
如今,他們紛紛從軍營轉向祖國地方建設。
記者來到陳智杰家,談起當兵的經歷時,他深有感慨地說: 長輩是我們一生崇敬的偶像,更是國防教育的首任老師。軍旅生涯在我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記,給了我無窮的精神財富,一生受益。
我們陳氏大家庭出了10個兵,感到特別光榮,其中還有8個是黨員呢。 采訪中,陳文偉自豪地說。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