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
綿陽市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
綿陽市委政研室、組織部、發改委、科技局、公務員局等相關負責人,就剛剛閉幕的
綿陽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
綿陽市委關于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決定》進行解讀。
以市委全會形式安排“科技創新”工作
綿陽這樣干
7月5日,中國共產黨
綿陽市第七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召開。市委書記羅增斌坦言,當前,
綿陽市正處于培育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關鍵期,面臨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和要素成本明顯上升的雙重擠壓,低水平資源開發、低成本要素投入的粗放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
羅增斌說,省委十一屆三次、七次、八次、九次全會均對科技城建設專門作出安排,分量一次比一次重要,特別是十一屆九次全會圍繞“提升中國(
綿陽)科技城創新能級”作出專門部署。
如何通過發展改變現狀,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
綿陽市委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
綿陽市委關于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現行示范區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回答了
綿陽未來怎么落實,怎么干的問題。
全會指出,在優化創新布局方面,
綿陽將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打好科技城新區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改革開放、城市建設“四場攻堅戰”,加快把科技城新區建設成為
綿陽的創新新引擎、產業新高地、城市新空間,形成
綿陽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和動力源。要發揮市轄區和
綿陽高新區、
綿陽經開區創新發展帶動作用,以軍民協同創新和產業創新為重點,推動形成區域創新發展共同體。
加快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方面,加快建設戰略科技平臺、產業創新平臺和功能服務平臺。推進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方面,
綿陽要集中精力大抓工業24條,推進數字化賦能產業發展,還要深入實施新一輪
現代種業提升工程。
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動力上,
綿陽將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等多項計劃。要提升在綿高校創新實力,大力推進“招院引所”,發展創新型經濟。
科技創新,人才是根本。
綿陽在加大人才聚集力度方面,將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壯大青年人才隊伍、完善聯系服務專家制度。將人才留在
綿陽,事業發展在
綿陽。
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方面,
綿陽要推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自主決策和市場化定價機制,充分調動熱情;要深入開展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和健全創新盡職免責容錯機制,為科技創新提供良好環境。
此外,
綿陽在打造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中,要加大財政支持創新力度,協同推動國家級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強化知識產權價值導向,建好中國(
綿陽)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推動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化和知識產權資本化。將加快建設中國(
綿陽)科技城創新館,加強科學精神和創新價值傳播塑造,厚植創新文化土壤。
部門負責人詳解如何培育創新主體和聚集創新人才
7月7日,中共
綿陽市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和市科技局分別對
綿陽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部分精神進行解讀。
綿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公務員局局長吳紅表示,首先要在做大人才總量上下功夫。一方面,在現有24.1萬專業技術人才基礎上,加速高端科研、產業領軍、青年科技人才聚集,在科研項目經費等方面,入選的產業領軍人才團隊,給予最高2000萬元資助。另一方面,是聚力盤活人才存量。在盤活全市現有的80萬人才上,將改革高層次人才培養機制、強化在綿高校人才培養功能、提升人才服務保障力。同時,要提升“綿州英才卡”可及性,把人才安居就醫、子女就學、家屬就業、交通出行等服務落實好。目前,
綿陽正在規劃建設科技城新區人才綜合體。
“當前,
綿陽市國省級高能級科技創新研發平臺有189家。”
綿陽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梁馨表示,在創新平臺梯隊建設方面,從2019年開始,市級工程實驗室已連續兩年認定了22家,5家已升級為省級工程實驗室,市級重點實驗室也正在組織認定。下一步將統籌各類市級平臺的認定培育工作,為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做好儲備。下一步,
綿陽要布局建設一批產業創新平臺,全力推動科技與產業協同發展,打通“研發—工程化—產業化”創新鏈條。目前,九洲空管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在申請轉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華豐、六合特材牽頭的創新中心已被批準建設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等優勢產業領域,也在積極創建省級產業創新中心。此外,
綿陽市已有的創新創業功能服務平臺類型較為齊全,但市場化水平和服務效能的發揮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下一步要加快建設功能強大、配套更為完備的科技創新功能服務平臺,以精準服務,促進創新資源要素高效流動。
“當前,
綿陽市擁有18家國家級科研院所,15所高等院校,28名‘兩院’院士,1375家科技部備案入庫的科技型中小企業,446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瞪羚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但作為中國唯一的科技城,
綿陽存在創新主體總量不多、結構不優,院所強、高校軟、企業弱的問題。”面對記者提問,
綿陽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青川坦言。
據介紹,
綿陽將加快全面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創新能力。在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方面推動西南科技大學開展省“雙一流”學科建設,依托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綿陽職業技術學院省級大學科技園,開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
據悉,
綿陽還將支持鼓勵央屬科研院所、軍工集團在綿設立軍民協同創新基地、研發機構或建設產業園區。在金融方面,將進一步優化財政科技投入結構和支持方式、引導銀行機構疏通信貸融資堵點、完善風險補償機制、設立融資補貼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