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墻體廣告 父親節,一個平凡而巨大的節日。但是,6月15日這一天,關于石泉縣9歲女孩羅曼琳來說,卻是一個終生難忘的日子!
是她,憑本人剛強的意志兩次捐獻骨髓700多毫升,將身患重病的父親從死亡線上拽了回來,國內近百家媒體對此停止了跟蹤報道。羅曼琳捐髓救父的故事不只打動了金州大地,社會各界都為之深深打動,紛繁向他們一家伸出援助之手。
“我要救爸爸!”
今年9歲的羅曼琳是石泉縣城關第一小學三年級學生。去年3月,小曼琳的爸爸羅延康在北大人民醫院被確診為M2型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醫生說,羅延康必需要停止骨髓移植,否則,恐怕只要半年的生命。醫院對親屬都做了配型之后,只要小曼琳的配型才適宜。固然醫生重復做思想工作,羅延康還是回絕用女兒的骨髓。但最終病友的一句話感動了他,“你活下去才是孩子今后幸福的保證。”小曼琳也哭著說:“我要救爸爸!”
去年10月底,醫院開端著手停止骨髓配型。可是,只要8歲的曼琳真實太小了,她和爸爸的體重相差80斤。在這種狀況下,醫生倡議先采集一次干細胞,兩個月后再做一次干細胞采集,然后再停止骨髓移植。去年11月28日,小曼琳來到北京,準備開端干細胞采集。她在日記中寫道:“我很懼怕,但是為了救爸爸,我不能放棄。”
“固然孩子心里曉得是為了救爸爸,但是一見到各種儀器還是嚇哭了。”小曼琳的媽媽陳靜說著說著就掉下了眼淚。她說,采集干細胞前要停止埋管,但是女兒的血管太細了,只能從大腿上埋管。她說,女兒疼得拳頭攥得緊緊的,她握著女兒的小手,手上全是女兒的掐痕。
每當小曼琳疼得受不了時,陳靜就對女兒說:“你的干細胞就像種子一樣種到爸爸身上,等種子生根發芽了,爸爸的病就會好了。”這句話在小曼琳心里扎下了根。有時,醫生看小曼琳狀態不佳,要推延檢查,小曼琳反而焦急起來:“那爸爸怎樣辦?”
“零零后”讓我們看到希望
去年12月,醫生從小曼琳身上采集了300多毫升干細胞。小曼琳是個天真生動的小姑娘。雖然腿上的淤青還沒有退去,但她卻仍然說說笑笑。
陳靜說,女兒在班里是班長,在學校的歌詠競賽中還是指揮。陳靜經常嘆息:“要是她爸沒有這病該多好哇!”
小曼琳的爸爸媽媽是雙職工,日子曾經過得比擬寬裕。往常,家里的積存早已花光,50萬元的骨髓移植費用還有很大的缺口。陳靜說,為了給丈夫治病,女兒的電子琴、拉丁舞班也都停了。小曼琳十分懂事,看見想要的玩具,從不張口,只是說“等爸爸好了再買。”
今年3月11日至12日,再次從她身體中采集了骨髓血和造血干細胞400多毫升并植入了她爸爸體內,到今天,注入爸爸羅延康體內的生命種子曾經生根、開花了。小曼琳兩次捐出本人700多毫升的骨髓,挽救了父親的生命,她用稚嫩的雙手將父親從死亡線上拽了回來。父親節前夕,身體恢復良好的曼琳爸爸專程回家和女兒聚會。
在孩子給成人提供骨髓者中,目前小曼琳的年齡是最小的,成人一次七天能完成的事,落到這個只要8歲的女孩肩上需求3個月兩次才干完成,當同齡人還在父母懷里撒嬌時,她卻接受著成人難以想象的疼痛,讓她爸爸的主治醫生和病友都刮目相看。當記者采訪她問為什么要救爸爸時,她說“我連爸爸都不救,長大了怎樣協助他人呢?”
有網友說:羅曼琳的行為是對尊老孝老中華美德的最好詮釋,絕對正能量,也讓我們看到“零零后”的希望!
今年6月,羅曼琳被評為安康市孝老愛親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