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8月25日,“新時代新使命,政協搭臺到基層,大家有事來協商,委員在身邊,協商村村行……協商關鍵要謹記,村民群眾來提議,貼近生活重實際……”——《協商促振興》在橋頭鎮白房村廣泛傳誦。
打造五寶社區垃圾分類收集示范點
“我捐贈5盞!”“我去向上級申報1塊五人制社會足球場、1個籃球架、2臺乒乓球臺!”在今年7月橋頭鎮白房村召開的“有事來協商”會議上,委員們圍繞村民廣泛關注的電裝路燈、文化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等方面積極商討、出謀劃策。不到一周,白房村集中居住區內夜間照明問題解決了,文化體育設施增加了,村民們傍晚的休閑娛樂也熱乎起來了……
這僅僅是貢井區政協探索實踐“有事來協商”工作的一個側面。
貢井區橋頭鎮白房村就集中居住區居民生活環境提升召開“有事來協商”會議
今年以來,貢井區政協不斷放大“有事來協商”工作面,通過搭建“協商在基層”平臺、暢通“參政在一線”渠道、打造“委員在身邊”模式三大主題,有效搭建適合基層社會治理特點的協商新載體,持續在做深做實做優上下功夫,推動問題在協商中解決,矛盾在協商中化解,民心在協商中凝聚,力爭走出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的“貢井路徑”。
搭臺上水平
延伸“協商”觸角
2019年8月,省政協印發《關于在部分縣級政協開展“有事來協商”平臺建設試點的工作辦法》。從那時起,貢井區政協就開始思考“有事來協商”平臺的定位及建設工作。區政協主席羅洪艷在采訪中講到:“人民政協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搭建‘有事來協商’平臺,應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積極發揮助發展、惠民生、聚共識、促和諧的作用,才能展現人民政協制度優勢和效能。”
貢井區委統戰部工商聯聯合黨支部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組織生活會
為有效破解 “政協協商缺地氣,基層協商缺經驗”的問題,貢井區政協堅持建言資政與凝聚共識雙向發力,著力加強頂層設計,在探索政協協商同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相結合的有效形式上下功夫,著力構建“2+4+6+N”協商體系,即每年召開2次議政性常委會,4次以上專題協商會,6次由主席會成員主持召開的界別委員協商座談會,通過“有事來協商”平臺開展N次結合鎮(街)及村(社區)實際,突出界別特色、村(社區)群眾有序參與的小微協商—“民情懇談會”,不斷擴大協商覆蓋面,增加協商密度,努力推動協商民主多層制度化發展。
自從貢井區政協搭架起“有事來協商”這座“連心橋”后,轄區內普通群眾從基層走向臺前,逐漸實現共商共治共享的常態融合。“一個地方,協商事越多,共識越大,合力越強,人心也越齊。”貢井區成佳鎮黨委書記劉行軍感慨道。
建設鎮麻柳村新村聚居點污水處理設施安裝運營協商
政協成佳片區工委天府社區工作聯系點作為貢井區第一批搭建好“有事來協商”平臺的社區,墻壁上“有事來協商”十分醒目,下面還張貼著工作制度、議事程序、人員名單等內容。本著“有組織、有平臺、有協商、有機制、有成效”的規范要求,該聯系點積極建立健全機制,采取“專題協商+小微協商”模式,明確“123”協商任務,截至目前,共組織召開基層治理專題協商會議4次,形成協商意見14條。
“有用得很!我們年初反映的問題,很快就解決了。”成佳鎮天府社區居民廖女士指著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標準化公共停車場高興地對記者說。今年5月初,記者在貢井區成佳鎮天府社區采訪時看到,聯系該社區的區政協委員一進入社區,正在休閑的群眾便紛紛圍上來,熱絡地和委員們攀談起來,有反映小區停車難的、有提出修訂居民公約協商意見的、也有來問詢“孝善美”家庭評選條件的……當記者詢問,為何要向這些并無決策權的政協委員反映問題時,熱情的廖女士脫口說出了答案。
找準黨政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能的結合點,緊扣大局、注重民生,做到協商過程讓群眾參與、成效讓群眾評判、成果讓群眾共享,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與協商議事的主動性,有力助推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才形成了如今貢井區“有事來商量,大家來建言”的濃厚民主氛圍。
說話有地方
釋放“協商”活力
“改善人居環境,關鍵是要不斷完善長效機制。”專題協商會上,區政協委員劉秀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要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區政協委員胡德模的建議,立即得到村民代表們的一致贊同。
……
席草田背街小巷整治
為打造五寶社區垃圾分類收集示范點,6月30日,五寶鎮五寶社區召開“打造五寶社區垃圾分類收集示范點”專題協商會,采取面對面協商的方式,靶向問診,力求實效。會前,委員們還實地走訪察看了五寶社區垃圾點位現狀,就五寶場鎮垃圾的分類、收集、轉運情況現狀以及如何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建言獻策。
如何解決長土街道紫荊社區(濟公3組)居民出行難問題?如何協商修訂完善艾葉鎮村規民約,從而發揮基層社會治理作用?如何加快貢井老街居民區污水管網改造規劃及實施?如何推進建設鎮麻柳村的新村聚居點污水處理設施安裝運營情況?像這樣的小微協商,貢井區政協在今年安排了14項。
“區政協始終聚焦協商主責主業履職,著力打造多方參與的協商議事格局,推動協商縱向發力向一線拓展、橫向發力向多領域覆蓋,切實打通黨委政府和政協聯系服務群眾的‘連心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區政協副主席楊會宇說道。
怎樣保證協商共識及時落地,推動有關問題有效解決,是“有事來協商”工作成敗的關鍵。在這個過程中,為推動協商議政活動制度化、規范化進行,貢井區把政協協商納入區委重點工作進行研究部署,由區委辦牽頭,會同政府、政協制定年度協商計劃,明確年度協商議題、參加人員、辦理程序,有效保障了政協協商活動的開展。為推動成果轉化,出臺了《區政協履職成果辦理反饋辦法》,有效健全“政協呈送、黨委政府交辦督辦、承辦部門辦理反饋”的成果轉化機制。特別是為推動群眾有序參與,在議題的產生和協商人員的參與方面,明確了群眾代表參與方式,有效形成政協委員參與基層協商、基層群眾參與政協協商“雙向參與”的機制。
當前,貢井區政協已搭建“有事來協商”平臺20個,組織小微協商44次,提出108條意見建議,參與委員300余人(次),推動解決涉及基層治理、生態文明建設、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問題40個,實現10個鄉鎮(街道)全覆蓋。
“下一步,貢井區政協將繼續深入打造‘有事來協商’工作品牌,規范區、鎮(街)、村(社區)園區三級協商平臺建設,注重從‘協商了什么’向‘協商得怎樣’轉變、從‘協商過了’向‘協商成了’轉變,真正讓‘有事來協商’平臺從‘建起來’到‘用起來’再到‘活起來’。”區政協主席羅洪艷表示。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