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四川南充順慶區蘆溪鎮字庫碑村,因建有字庫碑而得名,自古有 文人字紙皆墨寶,不遺他處入庫燒 的文化傳承。中秋節前夕,封面新聞記者隨駐村第一書記孫雙,一起走進這個依山傍水、歷史悠久的村莊,感受字庫碑村堅持農旅融合發展,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奮力前行的新畫面。
字庫碑村川穹水稻基地開鐮收割
沿用300多年的村名 傳承崇文村風
現在的字庫碑村是2020年4月由原任家祠村和原字庫碑村合并而成,有8個村民小組,2927人,黨員71人,脫貧戶274人。 來自南充順慶區委宣傳部的孫雙,是字庫碑村第一書記。按照工作安排,近期,鄉村振興工作隊正在詳細梳理村里的人口、基建、產業、資源等各類情況。中秋節,還要再次走訪脫貧戶,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
沿著蘆溪河邊向前走,同行的村黨支部書記陳維均介紹了 字庫碑 這個村名背后的文化底蘊。 字庫是古時焚燒字紙的塔式建筑,也稱字庫塔、敬字亭、惜字塔。村里老人介紹,字庫碑村一直有 惜字紙福壽齊 的風俗。
字庫碑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和養蜂帶頭人陳星耀了解蜂蜜產業情況
村里生于1939年的陳維林,就曾親眼見過字庫碑,維林大爺讀小學時,學校里有一個字紙簍,老師每天都要將學生寫的字紙收集起來,放進字紙簍,裝滿后,再統一拿到字庫碑去焚燒。直到上世紀50年代末,字庫碑被拆毀,但字庫碑村的名字卻保留了下來。
字庫碑村這個村名已經沿用幾百年。 陳維均介紹,字庫碑村自古尊崇文字,耕讀傳家,村里人都非常重視孩子教育問題,當天走訪的第一戶村民王繼興家,便是其一。
字庫碑村水稻豐收
村民喜迎豐收 村里400畝水稻不愁銷
今年58歲的王繼興,一大早就起來翻曬花生,將100多只箭鴨放養后,又給30多只雞和窩里的兔子喂 早飯 。家門前,2棵柑橘樹掛滿果,青翠喜人。
3年前,考慮到妻子和家中老人身體,原本在新疆挖煤務工的王繼興,回到老家字庫碑村,在村干部幫助下,靠著雙手勤勞致富。依托新修的房子發展庭院經濟,養起雞、鴨、豬、兔子,種魔芋、玉米、花生、水稻,把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最近正是農忙豐收季,就趕著把活路做完,好過中秋。 王繼興告訴記者,24歲的女兒在天津中醫藥大學讀研究生二年級,中秋節要到了,也通過電話和家里 線上團圓 。
村民王繼興正在翻曬花生
豐收,是近期字庫碑村的最美畫面。不僅是村民家中收獲喜人,村里的川芎水稻連種基地的豐收畫面,也讓大家喜上眉梢。
村黨支部書記陳維均介紹,今年基地里種植的400畝水稻,畝產量能達到1100斤左右。機械化收割后,運送到村頭的烘干房烘干,然后裝袋送入倉庫儲存等待售賣。還沒上市,就已經接到10噸大米訂單,不用愁銷路。
2018年,陳曉英和丈夫從沿海城市回到家鄉,承包土地,成為川芎水稻連種基地業主。通過技術升級和科學化管理,合作社收入穩定增加 ,漸漸發展壯大起來,也帶動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字庫碑村第一書記孫雙了解養蜂村民家的蜂蜜產量
蜂蜜年產萬斤 村民日子甜蜜蜜
星耀大爺,聽說你家的蜂蜜今年又是供不應求,感謝你把養蜂技術傳給大家喲! 從王繼興家出來,孫雙和鄉村振興工作隊的 戰友 李中俊,又來到村里養蜂大戶陳星耀大爺家。今年78歲的星耀大爺和老伴兒正在家里商量出售種蜂的事情,看著駐村工作隊進來,滿臉喜悅。
我從1976年開始養蜂蜜,這是我幾十年的興趣愛好。 陳星耀介紹,這兩年來字庫碑村游玩的游客越來越多,字庫碑村的蜂蜜也逐漸有了名氣。他家一年能產三四次蜂蜜,年產達到1000多斤。 這幾年, 星耀大爺的蜂 已經成了村里的一張名片。不僅是蜂蜜,還有蜂種和養蜂技術,星耀大爺也樂于和大家分享。很多鄉親看到星耀大爺養蜂產業越做越好,都跟著他學習養蜂。
純正新鮮的蜂蜜產業,讓村里50多戶村民甜蜜致富。現在字庫碑村,一年的蜂蜜產量能達到近萬斤。
從星耀大爺家出來,回村委會路上,孫雙指著不遠處一個正在修建的院子: 這里是村里第一家標準民宿,仿古建筑很有韻味,年內就能修好,也是集體經濟的一個增點。
孫雙介紹,字庫碑村歷史悠久、山水宜人,下一步,村里將繼續堅持農旅結合,產業打底、旅游增收,融合發展,讓村民既吃 產業飯 ,又吃 旅游飯 ,實現鄉村振興,讓村民日子越過越好,越過越甜蜜。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