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近日發布。重慶如何推動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重慶如何落實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新要求?經濟日報記者近日采訪了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扈萬泰。
記者:圍繞《規劃綱要》明確的重要任務,規劃自然資源領域重點開展哪些工作?
扈萬泰:為落實好《規劃綱要》精神,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系統會同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同心協力推進合作,重點是四方面工作。一是共推兩地規劃和自然資源戰略合作。雙方簽署《深化規劃和自然資源領域合作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協議》,在國土空間規劃、區域經濟布局、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提出13項合作措施。二是共同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布局。配合自然資源部,會同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著力構建“盆周生態保育、盆中優化發展、空間戰略全方位協同”區域開發保護總體格局。會同四川研究部署毗鄰地區協作布局等重大事項,編制高竹新區、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國土空間規劃,為毗鄰地區十大合作共建區域發展功能平臺、13個示范區、27個基地建設做好戰略“留白”,預留發展空間。三是共謀生態保護修復。與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共同研究編制“六江”生態廊道建設規劃,印發開展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的實施意見,共筑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四是共保重大項目落地。會同四川建立重大工程項目選址協商制度,強化服務前置,共同做好項目選址論證、用地預審和規劃許可等服務,促進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民生類重點項目提早落地。
記者:重慶如何落實《規劃綱要》對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提出的明確要求?
扈萬泰:《規劃綱要》提出的“突出雙城引領,強化雙圈互動,促進兩翼協同,統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促進形成疏密有致、集約高效的空間格局”要求,我們重點從六方面貫徹落實。一是完善主城都市區城鎮空間布局。把主城9區城市空間擴展為21個區在內的主城都市區城鎮化格局,區域人口2110萬人,其中,優化控制中心城區9區人口和密度,培育涪陵、永川、合川、綦江—萬盛等4個100萬人口的郊區新城盡快完備大城市功能。二是加強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與川東北區域協調聯動發展,規劃萬開云都市圈為200萬人的城市區,形成三峽庫區核心優勢區域的經濟中心功能。逐步形成多中心、多功能、網絡化的城鎮空間格局。三是優化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共建“西鏈陸海、東接三群”外通內暢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建設成渝世界級機場群,拓展出渝出川高鐵高速大通道,打造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四是優化區域產業和創新空間布局。共同形成“研發在中心、制造在周邊、鏈式配套、梯度布局”的區域產業空間格局。五是共塑巴山蜀水美麗國土,共同保護“一帶、四屏、多廊”的區域生態空間格局,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六是規劃促進毗鄰地區融合發展,立足毗鄰地區的地理格局、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突破行政區束縛,統籌規劃和功能布局,推動毗鄰地區公共服務設施提質共享。
記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有哪些亮點?
扈萬泰:《規劃》立足成渝地區自然資源本底,圍繞“兩中心兩地”戰略定位,比照世界級城市群標準優化空間布局,特點鮮明、亮點很多。
一是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優化空間布局?!兑巹潯酚行鲗医ㄔO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目標、戰略要求和重大舉措,布局了一系列大通道、大平臺、大項目,協調兩省市在產業、生態、交通、市政等領域的空間布局和建設行動。二是堅持“一體化”優化空間布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維,整體統籌成渝地區城鎮化空間布局,推動城與城融合、城與鄉融合、三次產業融合、公共服務融合、基礎設施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融合,大幅提升成渝地區人口和經濟承載能力。三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優化空間布局。成渝地區地理條件獨特,生態地位重要?!兑巹潯诽貏e重視共同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協同優化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協同推進長江、烏江、涪江等重大跨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修復工程,實施長江沿岸“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加快城鄉自然資本增值。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等用地支持,促進產業園區化、集群化發展,引導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