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11月7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新安晚報通訊與深度報道《“遲到”的公示終還高中生清白》(作者:徐琪琪、劉建昌,編輯:胡佩)獲得中國新聞獎三等獎,這也是新安晚報創刊近30年來第五次獲得中國新聞獎。
一名17歲的高中生,一段刻骨銘心的兩年時光,一個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皖合。記者最初獲悉故事的源頭起于2020年10月報紙上一則不起眼的見義勇為公示。公示稱,2018年10月14日下午,肥東一中高一學生李皖合乘坐39路公交車前往學校。在公交車上,遇到一名中年醉酒男子騷擾女性,李皖合出手進行制止。
為何事情過去兩年之后才公示見義勇為?記者敏銳地覺得公示背后可能有故事,經多方了解得知,被公示的高中生曾涉嫌一起刑事案件。原來,李皖合當時在公交車上看到醉酒男子騷擾女性,便上前阻止,結果在爭執中醉酒男子摔下公交車,頭部受傷,經鑒定為重傷二級。由于當時公交車上視頻畫面不清晰,公安機關以過失致人重傷進行刑事立案調查,李皖合被列為犯罪嫌疑人。不過,后來警方組織專家對視頻內容一幀一幀數百次回放,對兩人用力點和胳膊角度進行仔細研究,最終斷定醉酒男子是在掙脫過程中自己踩空而摔出門外。2020年6月,這起案件被撤銷,但醉酒男子家屬申請了立案監督。檢察機關介入后又多次召開研究會。
正義雖然可能遲到,但從未缺席。檢察機關最終對警方做出的撤銷立案決定予以認可,李皖合一家人心中的石頭終于放下。
2020年11月3日,記者撰寫的報道《“遲到”的公示終還高中生清白》在新安晚報刊發,引起巨大社會反響。遲到的見義勇為公示還了高中生李皖合的清白,該稿刊發后,李皖合分別拿到了“瑤海區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和“合肥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一等獎”榮譽證書和獎金。該稿件傳達出“正義雖然可能遲到,但從不會缺席”的巨大社會意義,弘揚了見義勇為的正能量。
據悉,中國新聞獎是經中央批準常設的全國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此次獲獎也是本報自創辦以來第五次榮獲中國新聞獎。此前,本報于1993年4月20日刊發的《三次“上書”總書記的普通農民》,榮獲第四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2016年12月30日刊發的文字消息《引江濟淮為候鳥調整方案》,獲得了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2018年6月20日刊發的文字消息《蘇明娟設立助學基金傳遞“希望”》,獲得了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2019年發表的新聞論文《輿論監督報道時度效把握的理論與實踐》,獲得了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