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來到德國,我是非常的興奮。
面對的一切,都覺得特別新奇。
國內的城市,都是擁擠的,就跟鋼筋森林一樣。到了德國之后,整個社會的氛圍,包括衣食住行,都會有很大的改變。
光是Subway(賽百味),我就吃了大概一個月。吃這個,也是因為新鮮。后來,我才去吃了D ner(土耳其烤肉)。
到德國后,秘書直接把我接到實驗室。開始,我是住在實驗室的。
適應德國的過程,是有,但并不怎么困難。有些方面,都是細節,適應起來很容易,也就也很難有印象深刻的事情。
科研上,中國與德國的差距,不是很明顯。用的試劑和方法,都是全世界通用的。態度方面,中國的科研工作者,要比德國的科研工作者認真。因為中國是勞動密集型社會,競爭壓力會更明顯,大家都會更拼。而德國的壓力,不太大。
有一些新聞,中國某大學系主任,竊取了別人的研究成果。我沒有遇到過。
一般的大學里面,應該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但也很難說,如果真的發生,也是有可能的。
研究出來的成果,是誰的,就是誰的。這個,沒有灰色地帶。一個正常的學者,不會去做這么低級的事。
作為實驗室的負責人,手下有人發表了文章,負責人作為通訊作者,是會把名字加進去的。
每個科研課題,都有相應的資金。資金的申請人,是固定的。也就是說,科研工作者有想法,申請了資金。他拿到資金后,開始招人,組團做研究。這種情況下,文章的通訊作者,同時也是最后一個作者,肯定是申請資金的人。
文章署名,是有講究的。在一線做出最大貢獻的人,為第一作者。有構思想法,并且課題經費申請人,作為最后一個作者,也就是通訊作者。
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這兩個同樣厲害。他們的分量,是一樣的。
國內的體系,可能會有好幾層。大老板手下有小老板,小老板手下有Group
Leader(科研組長)。這時,文章就像一塊蛋糕,沒有辦法分。在文章署名上,到底誰先誰后,肯定有人是不爽的。
這是中國的問題,比較而言,德國還好。可能也會有,但是不常見。
兩個國家的自然環境,會有區別。人文環境,會讓人感覺很新奇。其他方面,沒有區別。要說孰優孰劣,這是很難講的。
……………………………………
書中有關話題與范疇,逐入:人文,社會,文化,哲學,歷史,教育,
醫療等;
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參考價值,史料價值,收藏價值……
對比、沉淀、融合、提升、超越,是《中國人在德國》的核心創作理念與思想。以此,全面有力的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程,真正做到:鑄造大國,屹立東方,傲然世界!
……………………………
內容簡介:
這里的人物影像,不是直觀谫淺。而是迄今為止,唯一集中呈示在德華人的一本專著。
書中文字,具有穿透力。通過閱讀,能夠讓讀者感受到,他們心域的寬度,廣度,深度,以及每一寸氣息里,飽含的溫度。
他們是不同的。個人成長,教育背景,出國原因,融入狀態,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沖突;他們又都是相同的,他們都是華人在德國的一個縮影。
他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個廣袤的未知世界。也正是由此,他們構鑄了在德華人的大千萬象。
就國家與民族而言,他們是弱小的,但在生命的進程中 ,在不屈的闿拓中,他們又都是強大而無憾的!
他們每個人的聲音,都是中國的心跳。他們每個人的步履,都是中國的深脈。雖然他們都在德國,但他們都是有著一顆中國心!
文字,是他們的靈魂,是無聲的音符。
不同階層的閱讀者,從中,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
書中主要內容:
著力刻畫人物的成長與蛻變。歷盡萬象艱辛后,在異國他鄉,最終形成了獨立個體。
更深層的,是想把在德國的華人歷練后的生存狀態,用文字呈現給海內外的中國讀者……所有的美景,不是天然而成。鳳凰涅槃,烈焰燃燒后的重生,由內而外,都是極致的景象。
“他們當中,有餐廳老板,自由職業者,科學家,機構職員(聯邦政府公職),
公司雇員,射擊協會會長,律師,工程師,賽車教練,留學生,年輕夫妻等,他們是不同的。個人成長,教育背景,出國原因,融入狀態,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沖突;他們又都是相同的,他們都是華人在德國的一個縮影。他們是濃墨,他們是重彩……他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個廣袤的未知世界。也正是由此,他們構鑄了在德華人的大千萬象……”,“所有的一切,抵達到他們,即是切面,也是交錯融合的焦點。這是序言《他們是濃墨,他們是重彩》中的文字。
在構思《中國人在德國》時,我是想盡可能,讓每個人物,都能鮮活飽滿起來。這只是外在的閱讀感受……隨著文字的流淌和加深,再讓讀者,去觸探每個人物的內心。思想。及靈魂……再擴充到大我的家國情懷!根系處,仍是人物(被采訪者)和讀者難以割舍的羈絆與繞纏:一個小我的人,到底該怎樣去生存,去融合,去追索等方面的思考……另一方面,作者也想表達:一個人,又該怎樣活著,才能真正擁有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整本書,處處都是看點。章章都有收獲!
………………………………………………
《中國人在德國》腰封文案:
一、《中國人在德國》
靈魂,都已打開了!只在等你,靜心閱讀……
二、一個人的壯闊歷史,被輕輕掀起
一個國家的神秘面紗,被緩緩撩開
三、他們站在德國大地上。他們的身影屹立著…他們身后,有強大的中國,在做支撐!
市場亮點分析:
《中國人在德國》,不僅在國內會產生影響(尤其是青年學子),在德國的華人界也會產生影響…因為:迄今為止,無論是國內作家還是華人作家,都還沒有寫出一本《中國人在德國》的書。或者是類似的書…就像凌鼎年老師說的,寫出歐洲的,也沒有…《中國人在德國》是第一本。
讀者,通過此書的閱讀,也會產生更強的民族凝聚力量。
華人,他們每個人,不是一個人。他們是一群人。一個群體。他們是一種符號和象征…在德國,他們是中國人…他們是中國。他們的血管里,流淌著中國血液…他們站在德國的大地上。他們的身影,毅力著。從沒倒下過…他們的身后,有強大的中國,在做支撐!所有文字,都是表象…物質,不僅有表象。真正有價值的,都是潛藏在內核…
書中人物,除一人之外,其他人,都是以留學生身份,去往德國。以此,《中國人在德國》出版后,也可以在國內各大院校做推廣活動…現在的中國,是留學大國。每年,去國外留學的學生人數,都在遞增。德國因為免學費,所以,去德國留學,是很多國內中層階級孩子的向往。
學生通過《中國人在德國》,可以了解到,留學德國后,所要面臨和將來需要解決的各種問題。也可謂:此書,即是一本留學指南針…對于想去德國旅居和定居的中國人來說,此書,也可謂是一把解剖德國各階層的手術刀。因為書中人物,已經滲透至德國社會各階層,他們的親臨感受,讓此類讀者,通過文字閱讀,即能做到恰當的選擇與規避。以便讓自己,能夠在德國,求得最好的生存方式。
出版后,可以在各大院校,做線上線下聯動推廣。
學子睿才,追求與思考并行。書中,盡顯東西方文化與教育的碰撞,互通,共融。
通過閱讀,人文,社會,文化,哲學,歷史,教育,
醫療等領域的讀者,都會尋索到自己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