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11月8日上午10時,“建設示范區 邁向新征程”新聞發布會在杭州舉行。
會上,發布了近期浙江省民政領域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工作進展情況,并介紹已于日前發布的《推進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行動方案(2021-2025)》(下稱《方案》)。
高標準打造“浙有眾扶”金名片
健全完善“1+8+X”新時代社會救助體系,拓展救助保障覆蓋面、創新“物質+服務”模式、推進縣級“助聯體”建設、完善“漸退期”管理制度、健全績效評價體系,重點解決好“誰該幫、幫什么、誰來幫、幫到哪、幫得怎么樣”5個問題。
在2025年低保年標準達到1.3萬元的基礎上,組織實施就業、醫療、住房、教育、災害等救助“七大行動”。為困難群眾全面提供探訪照料、精神慰藉、人文關懷、能力提升等服務,救助“幸福清單”送達率100%。
從精準認定對象、高效供給資源、集成各方力量、把握幫扶尺度、精準評價結果等5個維度,構建“全面覆蓋、精準響應、政策集成、科學智慧”的社會救助數字化績效評價體系。
高層次打造“浙里長壽”金名片
以滿足老年人基本需求為導向,推進基本養老服務均衡覆蓋。
優化養老設施布局,實施“養老機構跟著老人走”行動計劃。強化公辦養老機構兜底功能、公益屬性,切實解決好困難老年人兜底、失能失智照護等問題。健全滿足群眾多元需求的長期照護保障制度,穩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擴面提效。
以優質養老服務供給為目標,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健全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制度,推進養老床位結構性調整。加快康養體系建設,推動康復護理資源進社區、進家庭。推進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完善技能培訓、等級認定和激勵措施。完善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不斷規范養老服務市場秩序。
以創新健康養老新業態為驅動,增添養老服務發展新動能。
引導經濟發達地區主動對標國際水平,率先建設高水平的養老機構和養老社區,同時支持山區26縣、海島地區挖掘地方特色優勢,發展旅居養老和康養產業。加大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力度,擴大適老化改造對象范圍。
高質量打造“善行浙江”示范區
發揮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不斷健全慈善激勵機制、創新慈善發展模式、打通慈善資源供需對接渠道,構建組織化、多元化、專業化、智慧化、規范化的新時代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努力從整體上推動“小慈善”向“大慈善”轉變、傳統慈善向現代慈善轉變、生存型慈善向發展型慈善轉變。
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公益慈善品牌。
支持互聯網公益慈善基地建設,推動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慈善事業深度融合。
增強慈善公信力和透明度,建立包括事中事后監管和聯合監管、信用監管、智慧監管的慈善綜合監管體系。
高水平打造“基層治理現代化”示范區
創新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機制,積極推進全生命周期社會服務便民利民,黨建引領推進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數字賦能不斷加強社區治理創新,培育孵化加快推進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全覆蓋。
鼓勵縣(市、區)和有條件的鄉鎮(街道)設立社區發展基金會,提升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的整體成效。
打造一批未來社區“居民會客廳”和社區服務綜合體。
加快推進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全覆蓋,推進社會救助、未成年人保護、社會組織培育孵化等功能統一進駐。
確保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個都不掉隊”,浙江要達成哪些“小目標”?
到2025年,高水平建成精準保障、幸福頤養、人人慈善、和諧自治、暖心服務“五個標桿區”。
高水平建成精準保障標桿區——到2025年,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標準達到13000元以上,集中供養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年標準達到25000元。
高水平建成幸福頤養標桿區——到2025年,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58%,培育1000個康養聯合體,每萬老年人擁有持證養老護理員25人,每萬老年人口配有20張認知障礙床位。
高水平建成人人慈善標桿區——到2025年,力爭全省慈善組織總數達到1400家,慈善信托資金規模突破15億元,“慈善一日捐”機關和事業單位參與率達90%以上。
高水平建成和諧自治標桿區——到2025年,全省建成500個“居民會客廳”,市縣兩級建成100個社會組織示范園區,每萬人擁有持證社會工作者20人,城鄉專職社區工作者持證率達到30%以上。
高水平建成暖心服務標桿區——到2025年,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實體化運行率100%,節地生態安葬點鄉鎮(街道)全覆蓋,實現婚姻登記“跨省通辦”,建成1500個新時代美麗移民村。
發布會現場,發言人還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作了回應。
如何確保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個不掉隊,具體有哪些舉措?
正如“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樣,“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方仁表介紹,民政部門將推進全類型社會救助應助盡助,到2025年,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標準達到13000元以上,集中供養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年標準達到25000元。重點從三方面著力:
關心關注弱勢群體,著力拓展救助保障覆蓋面
進一步完善兜底型、支出型、急難型救助,探索發展型、關愛型救助,實施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精準救助。有條件的地方將低保邊緣認定標準由原來的1.5倍放寬到低保標準的2倍,但不超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積極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將救助對象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拓展。深入開展“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孤兒助學工程”,提高孤兒助醫助學水平,統籌實施“添翼計劃”,擴大病殘兒童服務覆蓋面。
持續加大幫扶力度,著力創新“物質+服務”救助模式
在社會救助方面,實施助力困難群眾共同富裕“七大行動”。持續迭代升級大救助信息系統,完善“幸福清單”“幸福碼”延伸服務等救助幫扶應用場景。加強政府、市場、社會等救助幫扶資源的統籌聯動,推進縣級救助服務聯合體建設。完善供養費計算辦法,加強事實無人贍養老年人的救助幫扶。
在兒童福利方面,積極推進符合條件的事實無人撫養、重度殘疾等困境兒童,由兒童福利機構進行集中養育。
同時,鼓勵社會力量及慈善組織積極參與社會救助幫扶,加大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項目和資金比例。
健全完善長效機制,著力減緩相對貧困現象
重點健全五個機制:
●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機制,主動發現困難群眾。
●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引導各地逐步與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掛鉤,且年增幅不低于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健全誠信評價機制,加強救助對象信用信息管理,對救助對象的失信行為進行懲戒,同時對誠實守信的救助對象予以適當的獎勵或激勵。
●健全盡職免責機制,讓肯干事、能干事的救助干部愿意從事社會救助工作。
●健全救助對象和空巢、留守、失能、重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的居家社區關愛服務體系,完善孤兒、困境兒童探訪關愛、監護評估、監護保護制度。
從哪些方面發力推進全社會公益行動崇善行善,高水平建成人人慈善標桿區?
高水平建成人人慈善標桿區的目標任務是到2025年,力爭全省慈善組織數量達到1400家,慈善信托資金規模達到15億元,“慈善一日捐”機關和事業單位參與率達90%以上。江宇表示,民政部門將從三方面推進:
積極爭取慈善稅收優惠政策在浙江省先行先試
做大慈善體量規模,長期靠慈善文化,短期靠政策激勵。目前,浙江省慈善信托資金規模10.84億元,信托資產凈值超過100億元。但在慈善信托實務中,委托人以貨幣形式設立慈善信托,無法享受所得稅稅前抵扣;以非貨幣形式設立的,不僅無法享受稅前抵扣,還被視同交易,承擔額外稅收負擔。
下一步,民政部門將會同浙江銀保監局出臺推動信托公司發展慈善信托業務的政策文件,并將會同有關部門爭取國家在浙江探索建立慈善信托財產登記制度,開展慈善信托稅收優惠試點。
培育壯大慈善事業發展主體力量
●做強企業基金會。為企業家、慈善組織、愛心人士做慈善提供渠道、目的地和優質服務,當好“店小二”。
●做多社區基金會。加大培育力度,支持鼓勵縣(市、區)和有條件鄉鎮(街道)普遍設立社區基金會。
●做優市縣慈善會。積極推動市縣慈善會向樞紐型、資助型、行業性慈善組織變革發展,發揮慈善在扶老助殘、恤幼濟困、助學助醫、生活幫扶等領域的拾遺補缺作用。
●做大捐贈人群體。建立省市縣三級慈善表彰制度,研究出臺褒獎激勵政策,推動市縣兩級慈善獎評選全覆蓋。
深化完善慈善領域數字化改革
●促進慈善資源精準配置。迭代升級全省慈善信息系統,并與“浙里救”等互聯互通,實現慈善資源和慈善需求的有效對接,引導慈善資源在地區間合理流動。
●激發全社會愛心涌流。提升捐贈便利性,大力發展“互聯網公益”“指尖公益”,廣泛開展“慈善一日捐”。
●加強慈善數字監管。加快發展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鏈上公益”,完善慈善組織信息公開,確保每一份愛心善意都及時得到落實。
民政部門將如何推進全周期社會服務便民利民,高水平建成暖心服務標桿區,達到共同富裕既要物質富裕也要精神富有的目標?
高水平建成暖心服務標桿區的目標任務是到2025年,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實體化運行率100%,節地生態安葬點鄉鎮(街道)全覆蓋,實現婚姻登記“跨省通辦”,建成1500個新時代美麗移民村。王劍侯介紹,民政部門將從四方面推進:
完善城鄉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網絡
加快推進市、縣(市、區)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村(社區)兒童之家應建盡建。著力創建一批各級重視、制度健全、機制有效、措施有力、服務規范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示范地區。
深化內地居民婚姻登記“全省通辦”,積極推進“跨省通辦”
經國務院批復,2020年10月浙江在全國率先實行內地居民婚姻登記全省通辦。只要一方為浙江省戶籍的內地居民,就可以自主選擇在全省任何一個婚姻登記機關辦理婚姻登記。推行1年多來,直接惠及當事人12.29萬。
目前,全省101家婚姻登記機關中,有99家場地建設達國家3A級以上標準,為“全省通辦”“跨省通辦”做好了場所保障。
浙江將積極推進內地婚姻登記“跨省通辦”,盡快實現雙方非浙江戶籍居民,只要取得浙江省居住證,就可以在居住證發放地辦理婚姻登記。
推進基本惠民殯葬服務全流程免費
推動生態殯葬納入基本公共服務范圍,推進殯葬服務全數字、全覆蓋、全流程改革,實現遺體接運、存放、守靈(告別)、火化、骨灰盒、入葬等6項基本惠民殯葬服務全流程免費。同時,推進以骨灰堂、樹葬、花葬、海葬等為切入點的節地生態安葬,每個鄉鎮(街道)建有節地生態安葬點。
加快水庫移民融合發展
從2022年起,每年安排不少于1.5億元專項資金,扶持建設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項目。進一步改善庫區和移民安置區人居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移民和諧融入。同時,推進新時代美麗移民村建設,確保水庫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當地農村居民平均水平。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