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平均年齡從42歲下降到32.5歲,本科以上學歷占比提升至84.5%。歷經10年發展,占地128.3平方公里的杭州未來科技城更“年輕”了。這里是杭州市余杭區的人才高地。
作為“浙江經濟第一區”,杭州市余杭區堅定不移走人才引領、創新驅動發展之路,學歷、年齡“一升一降”的背后潛藏著這片熱土的發展密碼。
“熱帶雨林”式人才生態
當不少城市面臨老齡化困境時,余杭卻愈發生機勃勃,越來越多高端人才在這里找到用武之地。
“90后”易昊翔2014年來到余杭時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他和創業伙伴研發了一款穿戴式頭盔,通過采集腦電波等生理數據分析預判人體疲勞狀態。如今他創立的企業估值上億元。“我們的團隊里有來自清華、武大、中科院的小伙伴,我們覺得這里是成就夢想的地方。”易昊翔說。
“頂尖人才引領發展,創業領軍人才實現技術落地,基數最為龐大的青年和儲備人才是星星之火。”余杭區委組織部副部長、人才辦常務副主任徐來瑩說。當前,余杭圍繞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科技金融四大主導產業謀篇布局,對不同層次人才有著巨大的渴求。
擁有人才就擁有了核心競爭力和發展主動權,余杭為人才搭建了大展身手的舞臺。這里吸引了VIVO全球AI研發中心、OPPO全球移動終端研發總部等高水準頭部企業,集聚了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湖畔實驗室等高能級科創實驗室,以及中法航空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等高校。
截至目前,余杭區累計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4500余名,人才資源總量達29萬人,海外高層次人才總量和增量持續位列浙江省區縣(市)首位。今年,余杭啟動“翱翔計劃”,推行人才“百千萬工程”,力爭在五年內引進100名頂尖人才、1000名領軍人才、1萬名青年人才和20萬名各類儲備人才。
“樓下CBD,樓上‘中關村’”
在創業者眼中,余杭是一片筑夢熱土,激勵創新的氛圍和生態讓人才發展如魚得水。
歐美金融城寫字樓內,杭州開課吧科技有限公司針對泛互聯網人群職業提升的在線直播間一字排開。入駐余杭僅一年,開課吧的團隊就從200余人迅速增長至800多人。
“樓下像CBD,樓上則像‘中關村’。”開課吧合伙人、聯席總裁王浩對當地的創業創新生態贊不絕口,“我們很多員工都是‘95后’的年輕人,他們在這邊生活得很舒心。想喝茶的這里有茶,想喝咖啡的有咖啡,想吃牛排的有牛排。”
“80后”海歸青年楊佳威是少數掌握高密度神經刺激器技術和高分辨率人工視網膜技術的科學家之一。楊佳威坦言,選擇余杭,一方面因為數字經濟基礎扎實、產業鏈完整,另一方面則是看重這里尊才愛才的氛圍。
“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這句話在余杭干群中耳熟能詳。資金支持、政策兌現、市場拓展,人才創新創業中的“痛點”“堵點”得到精準破解;居留落戶、教育醫療、人才住房,人才關心的問題從體制機制環節提出了針對性舉措。
今年,余杭推出醞釀已久的“五大計劃”,涵蓋人才、教育、醫療、生態、數字化改革等多個領域,努力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提供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的工作生活環境。
喧囂之中孕育“無限可能”
登上奧克斯杭州未來中心280米高樓,向下俯瞰,從北至南的交通主干道串聯起良渚古城遺址、中國(杭州)航空科技小鎮、云城核心區塊、未來科技城中央公園。
“一軸”聯通古今。這條千年發展軸上,五千年文明走向現代,歷史交匯遞進。林立的樓宇間,喧囂之聲撲面而來,物流人流信息流高度匯集,樓宇經濟集中釋放。
憑借數字科技先發優勢,余杭形成信息軟件、數字內容、電子商務、云計算與大數據等4個千億級集群,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家紡服裝、新材料等制造業加速發展。2021年前三季度,余杭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48.28億元,繼續領跑浙江。
不久前,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的主機室基坑開挖施工全面完成,打破了浙江省公共建筑“最深基坑”紀錄。
“超重力離心機可以構建從瞬態到萬年的時間尺度、從原子級到千米級的空間尺度。”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陳云敏說。該裝置建成后,將如同一臺引擎,催生一流成果的涌現,提供強大的源頭創新供給。
腳下,建筑面積約70萬方的未來科技城中央商務區地下空間正加速生長,4條地下環路、3個地下公共空間及周邊地下產業空間互聯互通,為鋼筋水泥的城市平添想象空間。
“現在的余杭是一個裂變而來的高能新區、一塊機遇疊加的戰略高地、一片充滿希望的發展熱土。”余杭區委主要負責人說。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