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以后我要努力為常熟和常熟人民作點貢獻,不枉我喝常熟的水長大。 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后,常熟籍科學家沈政昌表達了對家鄉的拳拳赤子心。
1960年6月,沈政昌出生在常熟市董浜鎮原西巷村。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常熟人,他小學和中學都在董浜鎮就讀。1976年,沈政昌從董浜中學高中畢業。高考恢復后,他于1978年成功考入北京鋼鐵學院(現為北京科技大學)。此后,他長期從事礦物加工設備研究及工程轉化,是我國浮選裝備研究的學術帶頭人,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沈政昌是恢復高考后的首批大學生。 他從小就讀書好,而且非常孝順。 沈政昌的姐姐沈玉明比他大了整整14歲,弟弟由姐姐一手帶大,兩人關系親密。沈玉明回憶,他們的父親當過大隊書記,母親則干活 賺工分 , 帶小孩 之類的家務活自然落在她這個大姐身上。弟弟沈政昌從小愛讀書,也不跟其他小孩打鬧。鄉親們常說: 就沈家小孩最不頑皮,靈活又乖巧。
沈政昌上中學時,母親被安排在大隊里養豬,他每天早上起床、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養豬場,割草、喂豬,幫著母親干活。高中畢業時,沈正昌17歲,大隊里有條專門用于裝肥料的大船,大人們出門一趟就要花上一個月時間。沈政昌和其他幾個青年跟著大人干這行賺工分,父親每次把他送上船,都給他挑上一擔子書隨身帶著。每到一個地方,大家休息的時候,他就拿起書本;其他人出去玩了,他就主動留下守著船看書。
沈玉明至今記得,弟弟19歲參加高考前,拼盡全力認真復習。因為屋內悶熱,他就搬到屋外復習,父親把煤油燈拉到屋外場地上照明。為了減少蚊蟲叮咬,沈政昌腳穿雨靴,汗流浹背在煤油燈下苦讀。終于,他如愿考上了大學,知道家里苦,也從不問家里要錢,一年只回一趟家,通過優異成績領取獎學金得以自立。 工作后,他有時間就要回常熟看望父母,特別是母親病重那會,他經常坐星期五晚上的火車早晨到蘇州,星期天晚上從蘇州回北京,剛好不影響工作。鄉里鄉親都稱贊他是孝子。 沈玉明說。
中學畢業后,買書讀書依舊是他一直堅持的事。 許建華是沈政昌初中和高中的同班同學。在他眼中,沈政昌謙和寬厚、勤奮好學,平時一心撲在書本上,非常鉆研。 他讀書用功,不怕苦不怕累。 在堂妹沈紅霞眼中,沈政昌訥于言而敏于行,愛讀書、肯吃苦,即便此后在科研道路上攀上高峰,也不曾跟家里人提起自己取得的成就。
沈政昌就是這樣一個低調的人,他在我國浮選裝備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提出了浮選過程動力學新觀點,豐富和發展了浮選裝備研究的基礎理論,攻克了一批核心關鍵技術,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大型浮選裝備,使我國成為世界上三個完全掌握浮選機大型化關鍵技術的國家之一。他創新開發了非常規粒級浮選技術,拓寬了浮選粒度上、下限。他創建和完善了我國新的浮選裝備體系,27個系列、400多余種規格,大幅提高了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推動了我國礦物加工科技進步,解決了選礦廠浮選裝備和流程技術升級的重大難題,保障了戰略礦產資源高效開發。他還多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中國專利優秀獎等。當選院士后,他本人謙遜地表示: 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對我們這個團隊幾十年來工作的肯定。
拳拳赤子心,悠悠桑梓情。雖然身在他鄉,但沈政昌依舊關心、牽掛著家鄉常熟的發展。看到常熟如今的發展成就,沈政昌感到非常高興。他祝福家鄉常熟發展得越來越好,常熟人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