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作為民營經濟大省,浙江給人的印象是中小企業眾多。事實上,浙江已經培育出了一批具有一定實力的跨國企業。
不久前,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2021中國跨國公司100大”榜單,11家浙江企業上榜。其中,除了浙江省能源集團以外,其他都是民營企業。由此,浙江也成為上榜民營企業最多的省份。
榜單的背后,是浙江堅持“走出去”戰略,頭部企業全球配置資源,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當然,在疫情之下,浙江企業在把握新機遇加快全球布局產業鏈的同時,也面臨許多新挑戰。
跨國指數前10強浙企占半數
跨國公司100大榜單,評選標準很“直接”——就看誰的海外資產多。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影響,中國跨國公司2020年的海外資產有所縮水,營收、用工等也全面下降。2021中國跨國公司100大入圍門檻為海外資產109.39億元,比上年降低10.83億元。浙江省境外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倪麗娟介紹,浙江入圍企業卻不減反增——相較前一年的榜單,此次一舉新增了4家上榜企業。
這11家浙江企業有多牛?不僅資產多,盈利能力也不弱:這些企業在海外營業收入達4396.61億元。倪麗娟說,100大跨國公司的評選,還基于公司擁有海外資產、海外營業收入、海外員工數量等維度,同時要求是非金融機構。其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1511.2億元的境外營業收入進入了“中國100大”海外營業收入前10名。
前不久,沃爾沃汽車敲鐘上市。從并購之前的債臺高筑,到掛牌上市進軍電動車……這是吉利集團在并購近11年后交出的漂亮成績單。如今,吉利對沃爾沃的“蛇吞象”,已經成為哈佛商學院的經典案例。
據了解,跨國指數越高,代表著企業跨國經營程度越高。按照跨國指數來看,2021中國跨國公司100大前10名的企業,有一半是浙江企業。他們分別是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萬向集團公司、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寧波申洲針織有限公司。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居首位的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跨國指數高達76.76%。而100大的平均跨國指數僅為15.07%。這充分說明浙江企業全球布局的能力。
通過海外投資,頭部浙江制造業企業構筑起產業鏈閉環。寧波均勝集團早在10年前通過收購德國老牌汽車電子零部件企業普瑞,完成了其跨國并購的第一單。自此,均勝電子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幾乎每年都有并購動作。目前已在德國、美國、印度、巴西等十幾個國家擁有40多個研發及生產基地,實現了在智能人機界面、自動駕駛、智能車聯各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
從行業來看,浙江企業熱衷于投資制造業。據統計,此次上榜的11家浙企有制造業項目68個,對外直接投資備案額達189.72億美元,占總數的77.88%。這其中,汽車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占主導。
10家民營企業上榜,映射了浙江民營企業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即便是在疫情之下,浙江企業海外投資動作也沒有放緩。據省商務廳統計,截至2021年9月底,上榜的11家企業累計并購項目32個,并購額為117.28億美元,占其海外投資總額近一半。
通過全球布局,頭部浙江企業已經有了健碩的“塊頭”——此次上榜的11家浙企總共擁有海外資產4442.32億元,海外員工數21.1萬人。
翻看“2021中國跨國公司100大”榜單會發現:10家上榜的浙江民營企業幾乎都是在過去十多年里完成關鍵性海外投資的。
一次載入中國汽車工業史冊的跨國并購,成就了今天的吉利和沃爾沃;萬向集團并購美國A123系統公司,形成浙江企業海外并購的經典案例;斥資2.2億美元,寧波均勝投資集團在10年前完成了中國企業在德國的最大并購案,開啟了均勝圍繞汽車電子產品產業鏈的全球布局……
瞅準時機加快“走出去”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就像2008年金融危機后的那幾年,如今受到疫情影響,一批有品牌、有技術的國外企業也遇到了較大困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對外投資保持平穩態勢,為全球經濟注入活力。202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達1537.1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外國直接投資流出國。這其中,不少浙江民營企業表現搶眼。
省商務廳對外投資與經濟合作處處長楊穎俊告訴記者,與以前不同的是,眼下浙江企業“走出去”既面臨機遇,同時也面臨歐美國家對于海外投資審批趨緊的挑戰。
客觀上來說,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估值便宜的并購標的公司大量涌現。根據2020年胡潤發布的全球獨角獸排行榜,全球已有50家企業從獨角獸排行榜上消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這些企業受到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估值已跌至10億美元以下,且多數企業被其他公司并購。
瞅準時機,一些浙江企業開始出手。2020年12月,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購了美國吸塵器第一品牌Shop-Vac,交易價格為4186萬美元。這家有著百年歷史的企業,在去年9月由于無法及時歸還銀行借款而進入資產處置程序。
巨星科技在海外的并購動作遠不止于此。今年,巨星科技以2790萬歐元收購了歐洲百年氣動工具品牌BeA。這個成立于1910年的歐洲氣動緊固產品第一品牌,在歐洲市場的市場占有率高達22%。通過近些年的一系列并購,巨星科技從全球第五大五金工具生產企業躍升至第二位。
在阿聯酋迪拜杰布阿里自貿區,臺州企業永高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個境外塑料管道生產基地,已進入工程招投標階段,計劃產能2.5萬噸。此前,公司以913萬元收購迪拜一家管道生產企業,在原廠房的基礎上繼續建設生產基地。永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盧震宇介紹,公司在迪拜建設生產基地,主要生產塑料管材,與出口管件產生協同效應,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因素影響,國內企業對于海外目標公司的挑選更為謹慎,對海外并購、投資的風險評估也更加充分。客觀上講,經濟困難時反而是浙江企業海外投資的機遇期。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浙江企業中曾涌現一波海外投資潮。
2011年,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浙江企業力高控股有限公司,收購了世界著名箱包品牌Hedgren(海格林)。憑借其巨大的品牌影響力,這家“代工商”華麗轉身成為品牌企業,銷售額從每年1億多美元提高至將近3億美元。
作為首批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的企業,早在2013年,青山控股集團就投資40億美元在印尼興建了青山工業園區。今年11月8日,法國不銹鋼和鎳鐵巨頭Eramet宣布,將引入青山控股作為合作方,重啟旗下阿根廷Centenario-Ratones鹽湖2.4萬噸LCM電池級提鋰工廠項目建設。
多措并舉打好“民營牌”
浙江資本“走出去”,同樣面對外部因素挑戰。
今年6月,均勝電子向有關部門報備一則意大利汽車零部件公司估價5000萬美元的并購案,然而目前仍無公開進展。不僅如此,據了解,已有浙江企業在海外并購項目簽約后被相關國家否決。
隨著逆全球化思潮上升,這種情況恐怕還會出現。這些年,歐美一些國家對海外并購審查機制越來越嚴格。早在疫情之前,歐美各國就加強了對外資的監管。例如,2018年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修改相關立法,2019年歐盟出臺《外商直接投資條例》。受到疫情影響,各國進一步收緊了對外來投資的審查政策。
挑戰不小,但對浙江企業來說,也蘊含著更多的機遇。“浙江企業完全可以打好民營企業這張牌。”浙江省之江跨國公司研究院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相對而言,民營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有著一定優勢。該負責人舉例道,當初萬向集團在并購美國A123系統公司時,就給出了教科書式的舉措,用“更多就業機會”和“主動規避敏感區域”的方式,贏得了美國各方的支持。
當然,海外并購也不是浙江企業海外投資的唯一路徑。相對于歐美各地嚴格的審查機制,浙江以開放的心態,組織了許多企業到海外進行“綠地投資”,希望能以更加本土化、更加開放的方式,打造中外企業合作共贏的局面。
除了巨頭企業布局海外,近些年越來越多中小企業也開始“抱團”出海。于是一些平臺型企業應運而生。
早在10多年前,華立集團就在泰國布局了中國首批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之一的泰中羅勇工業園。如今,這里已入駐了140多家企業,帶動中國對泰投資超35億美元,園區累計實現工業總值超120億美元,帶動泰國當地超3.2萬人就業。
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告訴記者,他們希望中小企業“走出去”過程中,不用像他們當年一樣交學費、走彎路。通過建立境外產業園,華立可以用自己20年國際化的經驗幫助中小企業抱團出海。
2020年,面對疫情影響、全球產業鏈深刻重構,華立集團成立了海外專業化運營公司,在泰國、墨西哥、北非、越南、烏茲別克斯坦、烏干達加快布局“三大三小”6個境外中國工業園平臺。
眼下,浙江正實施浙江本土民營跨國公司“絲路領航”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楊穎俊告訴記者,到2022年,在第一輪本土民營跨國公司20強基礎上,浙江目標力爭培育5家具有很強國際競爭力、品牌影響力、全球布局力,占領價值鏈制高點,跨國經營指數高的領軍型全球公司,同時新培育30家第二批本土民營跨國公司。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