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11月29日,氣溫驟降,天空下著靡靡細雨,在夏津縣東李官屯鎮馬頰河農業服務公司,東李官屯鎮副鎮長肖長健正通過農業大數據平臺,對鎮上8個地塊的500多畝土地進行實時監測。
“這是山東農業大學專家團隊為我們打造的智慧農業平臺,足不出戶就可以進行地塊識別,大屏幕上實時顯示當前的土壤墑情、養分監測情況,攝像頭可遠程操控360度旋轉,以便觀測農作物不同生長期間的長勢。”肖長健向記者介紹。
馬頰河農業服務公司由東李官屯鎮土地股份經濟合作社聯合社與夏津農家豐植保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共同成立,公司主外、聯合社主內,內外融合,可以迅速落實配對資源,將原本分散的農民、農村、農業組織起來,推動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配套農業全產業鏈服務,有效的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充實了農村集體經濟,解放了農村勞動力,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
馬頰河農業服務公司的發展只是夏津農村經濟組織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7月,夏津縣鄉村振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夏津縣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管理服務中心揭牌成立,這是德州市成立的第一家鄉村振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納入縣委統一管理的國企序列。鄉村振興公司的成立,健全了“公司+三級合作社”農村經濟組織體系,合作社管理服務中心對內整合項目所需土地、資金等資源,夯實產業項目基礎,鄉村振興公司對外對接農業龍頭企業,引進優質產業項目,兩方聯動發力,實現涉農資源與市場的有效融合。
黨建引領促發展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夏津縣面臨著農村資源分布散、產業基礎弱、優質項目缺等發展梗阻,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僅靠單村單戶甚至是單個鄉鎮的單打獨斗是遠遠不夠的,唯一出路就是整合資源、對接市場、聯動發展,而這一出路的前提就是必須打造一個引領全縣涉農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在夏津縣鄉村振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揭牌儀式上,夏津縣委書記沙淑紅這樣說。
以東李官屯鎮為例,該鎮轄33個行政村,3.1萬人,5.3萬畝耕地,是典型農業大鎮,也是勞務輸出大鎮,常年在外務工人員近1萬人,農業生產出現了缺乏勞動力、管理不到位、生產效率低等問題。
如何讓外出農民安心務工,又不出現拋田撂荒的現象?東李官屯鎮緊緊圍繞破解農業農村改革中“誰來種地”“地種什么”“地怎么種”難題,開展了積極探索。
2020年,夏津縣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大力支持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東李官屯鎮緊抓機遇,33個村分別由黨支部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不改變土地經營權的前提下,按照自愿的原則,以“半托、全托”等形式對本村農戶土地進行大規模“保姆式”托管。
2021年,夏津縣印發《關于建強“公司+三級合作社”農村經濟組織體系聚力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鼓勵符合條件的合作社聯合社公司化運行。馬頰河農業服務公司成立以來,東李官屯鎮土地股份經濟合作社聯合社對內將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機服務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資源進行整合。馬頰河農業服務公司負責對外發揮好公司主體作用,統一采購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并對托管土地進行統一耕種、防治、收割、儲存、銷售等,從而實現了農村土地資源的整合,農村勞動力得到解放,農產品也達到了增產增效,農民不再各自為戰,實現了抱團發展。通過“內外融合”,最終實現市場與涉農資源的有效對接,助推產業發展、農民致富、鄉村振興。
“土地成方連片后有效地降低了農機使用成本,耕作效率大大提高。”馬頰河農業服務公司副總經理尚立紅說,通過統購統籌,提高了產品議價權,能夠采購到優質價廉的良種、農藥、肥料等,降低了中間環節和生產成本,實現群眾集體“雙增收”。
東李官屯鎮種糧大戶賀心利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他承包了500余畝土地,每年需購買72噸肥料,聯合社成立后每一次統購肥料他都跟著,經過核算成本,他驚喜地發現,5次統購已經幫助他節省3萬余元。“肥料都是大品牌,質量有保障,買一袋化肥還贈15斤種子。”賀心利說。據統計,東李官屯鎮聯合社每年僅化肥一項就可為群眾節省170余萬元,轄區33個村集體增收平均達5萬元以上。
為徹底打消農戶的疑慮,東李官屯鎮實行“先用后結算”的方式,由鎮政府統一墊付資金購買農資。統購農資,需要的資金不是小數目,在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上,東李官屯鎮的黨組織,再一次發揮了力量。當地創新推出由33個村黨支部書記互做擔保的模式,聯合金融部門爭取惠農貸款項目,直接撥付到農資生產廠家。
“每年訂貨都是33位村黨支部書記集體投票,選出應標企業后,進一步招投標確定一個品牌訂購,整個過程和賬目都進行公示。”東李官屯鎮黨委書記張丕智說。
“大田托管”破難題
“今年雨水大,小麥播種比往年晚了一茬,若不是大型農機進場播種,來年收成還不知道要虧損幾成。”在新盛店鎮東風村,去年剛剛卸任村黨支部書記,如今就職村級顧問的李其河指著冒芽的麥苗對記者說道。
今年9月,在縣鄉村振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努力爭取下,省供銷社“選中”該鎮進行大規模土地托管,以每畝“800元+分紅”的方式承包了東風村等5個村的7500畝土地種植小麥和玉米,今年秋種已經統一深翻和播種。
“原來將土地承包給種糧大戶,每畝村民僅能得到300至500元,現在省供銷社800元一畝包了村里1000畝地,每年收益60%歸村里,村民與村集體1:1分紅,農民得到了實惠,托管以后還可以出去打工再掙錢,這又是一塊額外收入。”李其河說,成方連片經營后去掉田壟、田間小路等地差,還增加了80畝集體耕地,每年村集體能增收25萬元。
村民李其山、李其華原本是村里的種糧大戶,有著40多年的耕種經驗,是村里有名的“田把式”,如今也搖身一變,成為了村里1000畝土地的管理員,除了土地承包費與分紅,還能得到相應的管理費,畝產越高,管理費用也階梯上升。
大田托管不僅讓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擁有了固定的收入,而且還有效解決了分散經營、不利于規模經營的問題,為規模化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長效化推進高標準農田管護奠定了基礎。
如今,新盛店鎮東風村合作社1000畝耕地全部開展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水肥一體化噴灌系統先進適用,據統計,2019年以來,全縣新建高標準農田10萬畝,在建9.6萬畝,全部納入了縣鄉村三級合作社管理運營。
“村一級成立了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鄉鎮成立了合作社聯合社,縣一級組建了公司和管理服務中心,‘三級聯動’打開了組織起來、統籌資源,引領帶動、共同發展,服務三農、共同富裕的新局面。今年,管理服務中心統籌財政資金購買了植保無人機等大型農機具,成立飛防合作社,建設了兩處糧食倉儲中心。”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天民介紹,“夏津縣鄉村振興公司已與省供銷總社、中糧集團、北大荒集團等達成合作,一方面,依托合作社管理服務中心整合資源,開展股份合作、代耕代種等多種形式土地托管服務;另一方面,通過土地整理、成方連片集中經營,提升“噸半糧”生產能力,目前,縣域實現集中經營土地已達30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33%,受益群眾15萬人。”
構筑電商農產品“高速路”
農村信息和物流的落后,是影響農村發展的“最后一公里”,更是鄉村振興的最大制約。
“孩子們都在外務工,一年回不了幾次家,平時都是網購了東西寄到家里,可是快遞卻到不了村。每次去鎮上取快遞,需要走好幾公里的路,人多的時候還得在那里排隊,麻煩不說,我和老伴身體也受不了這么折騰。”在香趙莊鎮宗莊村召開的陽光質詢會上,老百姓對村干部提出了這項訴求。
“老百姓的需求和呼喚,就是我們黨委政府的奮斗目標。真正解決群眾急切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務之急”。香趙莊鎮黨委書記塵鋒在鎮黨政聯席會上與黨政班子成員統一思想,形成共識。
說干就干,干就干好!2021年4月,香趙莊鎮與中國郵政公司夏津分公司洽談合作事宜,多次協商整合鎮內多家快遞點,聯手“打包”將各快遞點包裹統一組織人員收集、派送到村內設立的鄉村振興超市便利店。如今,香趙莊鎮已建成了1個鎮級電商物流配送中心、37個村級電商配送服務站,打造集物流倉儲、快遞收發、農村淘寶、線下體驗等于一體的終端服務站,暢通了鎮村兩級快遞物流體系,解決了農村居民物流配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群眾在家動動手指、輕松下單,就可以實現農副產品“買全國”“賣全國”。
該鎮還以電商服務號“愛秾之家”為平臺,建設總面積750平方米的鎮為民服務中心,通過開展品牌策劃、包裝設計、會展組織、直播帶貨、線上銷售等多種方式,將香趙莊鎮所有特色農副產品、全縣地方特產進行推廣和宣傳,提高農副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競爭力,實現了基地加工生產、平臺推廣銷售、快遞同城配送的“一條龍”服務。
通過線上平臺發力,線下鄉村振興超市便利店布局的有效銜接模式,打通了深入農村“最后一公里”,輻射周邊改變了傳統的小散模式,為村內群眾提供了極大便利。老百姓紛紛點贊:“終于不用跑鎮上來回拿快遞了,快遞上門服務太方便了。”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必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我們多措并舉,多向發力,充分激發群眾的動力、潛力與活力,最大限度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變‘要我發展’為‘我要發展’,就一定能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沙淑紅表示。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